当这群见多识广的高级官员看到平台上那架造型独特的飞行器时,现场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瞪大了眼睛,仿佛被施了定身法。
林舟从平台上走下来,脸上依然是那种平静如水的表情:
杨副部长甚至忘了军人的矜持,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
一位装甲兵部的将军使劲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见:"林工,这真的能飞吗?
林舟平静地解释,仿佛只是在描述一件普通的工具。
这番话再次让在场的军方人士倒吸一口冷气。?
这在当时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随着林舟的每一句解释,在场官员的表情变得越来越震惊。
他们中的许多人亲身参与过军事装备的研发,深知研制一种全新武器系统的艰难,而眼前这架"火龙"的技术水平,明显超越了当时任何已知的航空装备。
发动机点火测试、传动系统空转、液压系统加压、电子设备联调每一项测试都异常顺利,各系统性能指标甚至超出了设计要求。
当最后一项地面测试完成,技术人员们欢呼起来,而那些高级官员则面面相觑,眼中既有惊喜,又有深深的不解——
这一切进展得太顺利了,顺利得几乎不象是在研发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而更象是在例行检查一件已经成熟的设备。
……
第二天清晨,基地的试飞场一片忙碌。
晨光下,它的银灰色涂装闪铄着神秘的光芒,主旋翼的四片桨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禽。
指挥塔台上,所有高级官员都已就位,脸上写满了期待和紧张。
地面上,技术人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确保每一个系统都处于最佳状态。
十分钟后,一位身材魁悟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他是龙国当时最有经验的试飞员,曾经驾驶过几乎所有型号的国产战斗机和轰炸机。
王队长敬了个军礼,目光却一直停留在那架造型奇特的直升机上,眼中满是好奇和兴奋:
他带着王队长走向直升机,打开座舱盖,指着复杂的控制系统开始讲解:
这是集体螺距杆,控制所有桨叶的攻角,决定升降;
这是周期变距杆,控制机身的前后左右倾斜;
王队长的表情逐渐从自信变成了困惑,最后几乎是惊恐。
他指着座舱内那些从未见过的仪表和控制设备,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不安:
林舟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座舱前方是一个简化版的液晶显示屏,显示着飞行参数和系统状态;
中控台上是一排排带有led指示灯的开关和按钮;
右侧的武器控制面板上,有一个简单的光电瞄准系统和触发设备。
这些设备虽然在当时已经是经过极度简化的版本,但对于六十年代的飞行员来说,依然如同天书。
林舟转向其他几位候选的试飞员,他们也都面露难色,有的甚至直接后退了一步。
场面一时陷入尴尬的沉默。塔台上的高级官员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担忧。
这个技术难关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人有直升机驾驶经验,而"火龙"的控制系统又比普通直升机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