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在电传打字机上输入一系列命令:
每输入一个命令,电传打字机就会打出一些看似杂乱的字符。行完毕后,纸上竟然"画"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型状——通过巧妙排列的字母和符号,勾勒出了一个带连接杆的矩形和圆形组合体!
瞬间,整个图形被重新打印出来,矩形部分变长了,而且所有相连的元素都自动调整了位置!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他快速演示了几个命令,让那个简单的零件进行了90度旋转,然后创建了一个镜象副本,最后将两个零件组合成一个新的部件。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而传统的工程绘图,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类似修改。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设计效率将提升数十倍,修改和优化将变得异常简单,新型号的研发周期可能从年缩短到月!
系统立即返回一个表格模板,要求输入各种参数:口径、弹丸质量、初速、风速、温度、湿度、海拔等等。
林舟迅速填入了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描述的是一个中型坦克炮在特定条件下的射击情况。
不到三秒钟,电传打字机就开始高速打印出一系列数据和曲线(用字符绘制):完整的弹道轨迹、飞行时间、落点误差、动能变化曲线、穿甲能力预测详细程度令人瞠目。
他简单修改了一个参数,重新计算。系统立即给出了新的结果,并自动对比了两次计算的差异,甚至用字符绘制出了两条弹道曲线的叠加对比图!
林舟继续演示了系统的其他功能:结构强度分析、热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仿真每一项都引发了专家们的阵阵惊叹。
特别是当他演示了一个简化的坦克炮塔旋转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时,炮塔设计专家几乎要跪下来了。
这句话象是打开了闸门,会议室内的军工专家们突然意识到这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专家们七嘴八舌,眼中闪铄着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设计与研发世界。
林舟让他们讨论了一会儿,然后继续他的演示:"最后,我想展示一下这台计算机在&039;猎-歼&039;火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这句话立刻让会议室安静下来。系统是林舟主导的新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已经在"猛龙"坦克上初步验证,显示出惊人的性能,但体积庞大,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林舟在电传打字机上输入了一连串命令,激活了一个特殊的仿真程序。
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参数和计算过程,仿真了一个坦克在行进中遭遇移动目标的场景:系统自动计算弹道补偿、目标移动预判、风速影响修正最终给出精确的射击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