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走到坦克旁,指着炮塔上一些不起眼的凸起和镜头:
现场的专家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个测试太过激进了!
传统坦克要打移动靶已经很难,更别说自己也在移动的情况下了。
行进间射击,在当时简直是一项奢望。
这个数字再次引发一阵哗然。简直是天方夜谭!
测试开始了。
突然,远处树林中窜出一辆小型装甲车,仿真敌方目标,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横向移动。
坦克内,车长迅速发现目标,通过独立周视镜锁定:"发现目标,11点钟方向,距离1500米,横向移动!
伴随着车长的报告,炮塔以惊人的速度转向目标。
火控计算机在瞬间完成了复杂的计算——目标距离、移动速度、风速、气温、弹道下坠等诸多参数,全部纳入考量。
炮手几乎不需要微调,只是确认目标后,按下击发按钮。
炮弹呼啸而出,不到两秒,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那辆装甲车被正中要害,停在原地,冒出一股浓烟,示意被击毁。
现场爆发出一阵惊叹声,但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几乎就在第一个目标被击中的同时,靶场另一侧,又一辆装甲车突然出现,以之字形路线快速机动,仿真规避射击的敌方目标。
车长立刻切换注意力,再次通过周视镜锁定:
炮塔再次高速转动,火控计算机飞速运算。
这次的计算更为复杂,因为目标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不规则机动。
炮手确认,击发!
第二发炮弹呼啸而出,同样精准命中目标!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发现第二个目标到成功击毁,用时不到15秒!
靶场上一片死寂,只剩下坦克引擎的轰鸣声。
没有人说话,因为眼前这一幕已经彻底颠复了他们对坦克作战的认知。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坦克要打中静止目标已经不易,要在行进中打中移动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他的语气依然平静,仿佛刚才展示的不过是一项普通技术,而非足以改变战场规则的革命性突破。
专家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多人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质疑、嘲讽,变成了震惊、惊叹,甚至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好奇。
钱德胜站在人群中,脸色铁青。作为坦克研发的老专家,他太清楚刚才看到的意味着什么。
那不仅仅是一套先进的火控系统,而是对整个坦克作战理念的彻底革新。
看着在场专家们眼中闪铄的疑惑和好奇,嘴角微微上扬。
这帮人被惊到说不出话,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不急着解释,反而刻意拉长了停顿,享受着这种打脸的过程。
靶场另一侧,几名操作人员迅速架设了一个简易发射设备。
这是林舟提前准备的,仿真反坦克武器的简易火箭弹发射器,虽然外形粗糙,但内部其实藏着小世界里带出来的精密部件。
现场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赵部长皱眉,刚想阻止,林舟已经钻进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