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山愣在原地,他曾在军事杂志上见过类似的武器,但从没想过能这么快装备到前线部队,更没想到居然会是这种崭新的自行式设计。
不一会儿,一位身着工装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看起来三十出头,面容沉静,双眼却异常明亮。
李振山和参谋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尤疑和好奇。
张明站在火箭炮旁,向围观的军官们介绍这台武器。
听到这番介绍,军官们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传统火箭炮部署一次通常需要至少15-20分钟,发射后撤离同样需要大量时间,这使它们极易遭受敌方反击。
李振山思索片刻,指向远处山谷中的一片开阔地:
低沉的轰鸣声响起,这台战争机器苏醒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台看起来笨重的武器平台,移动起来竟然异常灵活,轻松穿过狭窄的山路,爬上一个小土坡,最终停在一处隐蔽的高地上。
在场的军官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但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停稳后,张明按下一个按钮,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开始发生——车身两侧迅速伸出液压支腿,稳固车身;
24根发射管开始自动调平,炮架升起,转向预定目标。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停顿。
接下来,张明打开一个小巧的控制箱——那是火箭炮的火控系统。
他迅速输入目标数据:距离12公里,风速、温度等参数。
火控系统的指示灯闪铄着,内部电路飞速运算。
不到30秒,计算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炮架自动微调到最佳射角。
军官们已经完全呆住了。
传统火箭炮的瞄准过程需要测量员、计算员多人协作,用复杂公式手动计算,通常需要10-15分钟。
24管火箭炮的发射系统开始仿真发射过程——指示灯依次亮起,电子计时器倒计时,仿真火箭弹逐管发射的节奏。
场地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场演示彻底震撼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开始小声议论,很快变成一片惊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