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接过齿轮,细细端详,不禁暗自赞叹——这个年代的工匠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而令所有人最为震惊的,是林舟设计的那套火控系统。王师傅拿到图纸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天后,第一块火控系统的电路板初步成型,王师傅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周厂长得知这个消息,立刻从办公室跑来,看到那块巴掌大的电路板,整个人都呆住了。
周厂长听完,突然转身,对着墙壁深深鞠了一躬。
林舟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在他那个年代其实都是非常基础的技术,但在60年代,确实堪称"黑科技"了。
张师傅也走过来,一反常态地严肃道:"林工,我干了四十年精密机械,从没服过谁,但今天,我服了!
林舟看着这群热血沸腾的老革命,心中既感动又好笑。他知道,一场改变历史的技术革命,正在这个破旧的仓库里悄然激活。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各自回到岗位上,但看向林舟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那是对"神人"的敬畏和崇拜。
……
清晨五点,工人们就已经站在各自岗位上,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接过夜班同志的活计就干了起来。深夜十一点,换班时,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林舟站在车间中央的高台上,这里成了他的"指挥所"。十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铺满了各种图纸和计算数据,他不停地在图纸和各个工作组之间穿梭,解答问题,调整方案,协调进度。
林舟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淅,透着一种不容质疑的权威。更神奇的是,他似乎能同时关注十几个工作环节,随时纠正细微的偏差。
而对于这些一线工人来说,林舟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加"超级计算机"。
不到十分钟,几块切割整齐的金属样品放在了林舟面前。他拿起一块,用专业设备仔细检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材料组的几个工人听到这个结果,激动地击掌相庆。要知道,按照林舟给的配方和工艺,他们连续失败了三次才成功。这种特种合金钢的冶炼难度,远超他们以往的经验。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芯片小组的几位专家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块黑色的小方片,上面布满了微小的电路纹路。
周厂长立刻凑上前,目定口呆地看着那块小小的芯片,"这这就是传说中的集成电路?这么小?能用在咱们的火控系统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