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已经堆满了近二十张大小不同的图纸,还有厚厚一叠技术说明和计算数据。
从资金预算到人员培训,从设备采购到工期安排,林舟考虑得极为周全。
特别是关于工人安置的部分,他详细列出了各工种的转岗方案和培训计划,确保没有一个工人会因为技术革新而失业。
凌晨两点,林舟终于完成了整份方案的编写。
将所有资料整理成一个厚厚的文档夹,封面上郑重其事地写上"轧钢厂现代工艺革新方案"几个大字。
虽然已经工作了近12个小时,但林舟丝毫不觉疲惫,反而精神振奋。
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室,林舟背着那个沉甸甸的公文包,走出了技术科大楼。
夜已深,厂区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高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
……
第二天一早,林舟比平时来得更早。他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
林舟道了声谢,快步朝厂部大楼走去。
一路上,不少工人向他问好,他都笑着回应,但心思已经飞到了即将到来的会面上。
厂部大楼三楼,杨厂长和张书记正在办公室里讨论一号车间的原材料问题。
正当两人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那份厚厚的文档夹,郑重其事地放在两位领导面前。
杨厂长和张书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杨厂长拿起文档夹,翻开第一页,上面是一份详细的项目概述和技术路线图。
张书记接过文档,快速浏览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杨厂长继续翻阅,当看到投资回报分析那一页时,他猛地站了起来,双手撑在桌上,难以置信地盯着那些数字:"这这是真的吗?投资回收期只需要八个月?
张书记也被吸引了,他翻到工人安置那一章,仔细阅读起来:"你这里说,不仅不会裁员,反而会增加就业?
两位领导沉浸在这份震撼的方案中,足足过了半小时,才勉强读完概述部分。当他们翻到技术图纸那一章时,更是目定口呆。
那些精确到毫米的设计图、复杂的流程图、详尽的参数表,无不展示着一个远超当前工业水平的炼钢系统。
杨厂长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林工,如果这份方案能够实施成功,那将是将是革命性的突破啊!
张书记翻到方案最后的设备清单和材料配方,眉头又皱了起来:"有些材料和设备,我从未听说过,我们能搞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