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章奉上,大家多给点鼓励,点点催更也好,同时更两本书,写的掉头发
……
到了厂长办公室门口,林舟深吸一口气,跟着张书记推门而入。
杨厂长正在热情地招待两位客人。
其中一位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身军装,看起来很威严;另一位背对着门口,只能看到一头乌黑的长发,扎成了整齐的马尾辫。
那位扎马尾辫的人转过身来,林舟顿时愣住了——那分明是前几天骑着自行车链子掉了的那个女青年,长相酷似刘天仙的那个!
苏雅也是一脸懵逼,完全没想到那个帮自己修自行车的年轻人,居然就是厂里搞特钢材料的工程师!
两人面面相觑,随即同时笑了起来。
苏雅惊讶地看着林舟,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前几天那个蹲在路边帮自己修自行车链子的年轻人,居然是带回了如此重要技术的专家!
这话一出,苏雅的脸蓦地红了。
杨厂长和张书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八卦的光芒。
说完林舟也才发现这个年代好象不会这样说话,不过他也不好解释什么。
刘主任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暧昧的气氛: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奇妙的默契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她的话还没说完,林舟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不用那么麻烦,样品我已经做好了。
这句话如同平地一声雷,苏雅和刘主任同时愣在原地,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林舟看着两人震惊的表情,心里暗爽,表面上却依然一脸淡定:
苏雅和刘主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在他们的认知中,从理论设计到实物样品,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计算、校正、测试,一般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而林舟回国才多久?一个多星期?这速度简直匪夷所思!
林舟点点头,走向实验室角落的一个大柜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长筒状的物体。
当他把它放在工作台上时,苏雅和刘主任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一枚约两米长的炮弹,流线型的弹体,尾部装有四个折叠式尾翼,表面涂着橄榄绿色的消光漆,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与他们印象中的传统炮弹完全不同。
林舟又从柜子里取出几个同样造型但尚未组装完成的零件:"这些是我正在加工的,还需要打磨一下。
……
大家点点催更吧,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各位大佬,你的催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