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这林舟太阴了(1 / 1)

拿出一本笔记本,认真地写下各种构思。

经过思考和筛选,林舟终于确定了几道他认为既简单直白,又能考察逻辑思维的题目:

第一题:有五个工人a、b、c、d、e,他们各自负责一道工序。已知:

a的工序在b之后,在c之前

d的工序既不是第一道,也不是最后一道

e的工序在c之后

问:这五个工人的工序顺序是怎样的?

第二题:一个钢管需要经过三道工序才能完成:车削、抛光、检验。三个师傅老张、老李、老王各自负责一道工序。已知:

老张不会抛光

老李比检验工序的师傅年龄大

老王比车削工序的师傅年龄小

问:谁负责哪道工序?

第三题:实操题。给定几块不同型状的金属片,要求用最少的操作步骤,拼出一个指定型状的零件。(这题主要考察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第四题:有一台机器出现故障,以下是几个工人的判断:

后来证实,只有一个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问:机器的故障是什么?

第五题:一根钢材,如果用a工艺处理,需要3小时,成本是5元;如果用b工艺处理,需要2小时,成本是8元;如果用c工艺处理,需要4小时,成本是4元。现在需要处理10根钢材,时间最多允许30小时,成本最多允许70元。

问:如何安排才能处理最多的钢材?需要详细说明每种工艺处理几根。

林舟满意地看着这几道题目,它们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清淅的逻辑思维和对问题的透彻理解。

这正是他想要的——不是考察书本知识,而是考察思考能力。

在这个年代,工人们可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许多人通过实际工作培养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

林舟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放下笔。

写完笔试题目后,他开始考虑实操环节的设计。

这种形式在这个年代闻所未闻,但却是未来企业选拔人才的常用手段。

未来工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作业、团队协作。

这些在当下的工厂还是新鲜事物。

他选了一个不算太复杂的齿轮箱零件,需要经过粗加工、精加工和装配三个环节。

如果按照传统方式,一个师傅从头做到尾,至少需要两小时;

但如果合理分工,三四个人协作,半小时就能搞定。

窗外传来几声蛐蛐的叫声,京城的夏夜闷热而安静。

林舟脱掉汗湿的背心,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考试,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红星轧钢厂的会议室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议论声中,易中海、刘海中和贾东旭结伴而来。

易中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胸前别着厂里发的"劳模"徽章,腰板挺得笔直,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贾东旭点点头,但脸上的忧虑并未减少。

就在这时,林舟拿着一叠试卷走进会议室,身后跟着杨厂长和张书记。

助手们开始分发试卷,整个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易中海接过试卷,自信地冲贾东旭笑了笑,低头一看,笑容却僵在了脸上。

第一题关于五个工人的工序顺序,第二题问谁负责哪道工序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却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与他平时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易中海挠了挠头,试图理清这个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发现怎么想都理不顺。

偷偷瞄了一眼周围,发现不少老工人也是一脸茫然,而那些年轻人却奋笔疾书,答得飞快。

他勉强写了几行,却觉得越写越乱,脑子里像打了结一样。

相比之下,一个叫王小兵的年轻工人却思路清淅。

这个25岁的青年是车间里的实习钳工,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有股子灵气。

他仔细分析着题目中的条件,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关系图,很快就理出了答案。

刘海中也是一头雾水,第四题关于机器故障的判断让他直冒汗。这林舟太阴了,搞这种弯弯绕,明摆着不想让我们过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娇软美人在修仙界爆改钓系黑莲花 盗笔男团:在无限副本里追妻 遮天:帝尊,谁教你这样用人皇幡 我,无法收容 使命的代价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铠甲:人在大宋,幽冥魔是什么鬼 空间囤粮,拐个王爷来种田 休夫逃荒:奶奶带我穿越吃肉肉 让你办军校,你佣兵百万震慑鹰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