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林舟时,摊位上只剩下几块里脊肉。
售货员愣了一下,看了看林舟手中的肉票,又看了看林舟:"两斤?你一个人?
售货员一听这话,眼神立马变了,热情地说:"哎呀,原来是领导啊!稍等,我给您挑好的!
他麻利地切下两斤多一点的里脊肉,包好递给林舟:"给您。”
林舟道谢后,继续去买其他食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接下来的购物就顺利多了。
凭票买了一斤鸡蛋、两斤大米、一斤面粉,还有各种新鲜蔬菜。
每到一个摊位,林舟拿出票证,售货员看到数量都会惊讶地多看他几眼。
排在林舟后面的顾客们则议论纷纷:
林舟充耳不闻,继续挑选着需要的食材。
这个年代的蔬菜种类并不多,主要是白菜、箩卜、土豆这些耐存储的品种,绿叶菜很少见。
就在他挑选青菜的时候,听到旁边有人在低声交谈:
买完所有需要的东西,林舟提着几个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菜市场。
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街上的人开始少了,路灯一盏一盏地亮起,为这个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正思考间,林舟看到前方有一家百货商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生活用品,虽然种类不多,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算是相当丰富了。
店里的顾客不多,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女店员正在柜台后整理货品。
看到林舟进来,她抬起头,露出职业性的微笑:"同志,需要买什么?
林舟环顾四周,看到架子上摆放着脸盆、毛巾、肥皂等日用品,便走了过去:"我需要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刚搬新家。
林舟挑了脸盆、毛巾、肥皂、牙刷牙膏、一套被褥和几套换洗衣物,还有一些简单的厨具。
结帐时,他掏出票证和钱,女店员看到他手里的票证数量,眼睛都瞪大了。
等待三轮车的时候,售货员忍不住又说:"95号院可热闹了,您住进去可得小心点,尤其是那个贾张氏,简直就是个活阎王,专门找事。
三轮车来了,林舟向京售货员道谢离开。
骑三轮车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脸晒得黝黑,看起来很是精干。
帮林舟把东西放上车后,他拉着林舟往南锣鼓巷方向去了。
林舟笑笑没多说什么,心里却在想,这个简单纯朴的年代,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期待,是后世难以想象的。
……
与此同时,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里,下班的工人们陆续归来,院子里热闹起来。
阎埠贵像只勤劳的蜜蜂,在院子里东奔西跑,把"新邻居"的消息传遍了全院。
易中海沉吟片刻,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留着个汉奸头,穿着白衬衣背着手,也是轧钢厂的工人,七级钳工,每个月工资八十四块五,但性格比易中海急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