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李察的郑重承诺后,莫德尔斯基少校露出安心的微笑。
“听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还怕你象是军部里的那些贵族,关键时刻不敢承担责任。”
李察摇摇头:“怎么可能?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好吃懒做的家伙。”
封建主义的残渣注定会被淘汰,李察不屑与其为伍。
“哈,说得也是不然你就不会放着总司令部的参谋不当,带着小女仆,单独一人跑到前线。”
好吧,虽然封建势力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但李察必须承认,身边这个女仆确实不错。
即便不考虑艾丽莎的“颂唱手”天赋在战斗中帮了大忙,光是让美少女呆在身边,都能让人身心愉悦。
(之后问问艾丽莎,她和希米格维家签的到底是个什么契约。身契,那就改成普通的用工合同)
穿越者心里这样想着。
莫德尔斯基说了很多,包括35团目前的兵力布置,以及上级要求他完成的任务。
“上面仍然心存幻想,觉得我军能在国境附近挫败塔尔门的攻势。集团军司令部要求各部主动、坚决地向当面塔尔门军队发起反攻。”
坚决反攻?
下达命令的狗东西应该坚决去死!
李察深吸一口气,咬牙骂道:“一群废物,塔尔门轰炸机怎么没在刚刚开战时,直接他们炸死?”
“哈哈,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道命令被我顶了回去。”
少校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弱,每个字的发音间隔逐渐变长,其中还穿插着刺耳的喘息声。
“司令部那些大人们架子再大,总不可能,找我这个死人的麻烦吧”
药效渐渐消失,莫德尔斯基的脸色再次变得惨白。
李察见对方脸色不对,赶忙调用军医。
医生和护士再次进入帐篷,用简易设备测了一下生命体征后,立刻着手实施抢救。
“病人的血压和心跳维持不住了。两支肾上腺素一支去甲,再加500毫升生理盐水!”
“无关人员立刻离开,你也是,赶紧出去!”
弥留之际,莫德尔斯基用最后的力气说:“去吧,塔尔门人追得很紧,你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他闭上双眼,呼吸越来越弱。
随后,视野就被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遮挡。
临行前,李察郑重地向病床的方向敬了个军礼。
“再见,我的第一任长官”
-----------------
离开医疗帐篷后,穿越者的心直往下坠,像被灌入一块冷硬的铅。
莫德尔斯基少校,普通的村民
无论军人还是平民,无论前方还是后方,塔尔门瑞彻的大举入侵,使整个国家都面临一场浩劫。
他抬头仰望天空,看着远处正在投弹的塔军战术轰炸机,情绪突然爆发。
“我就不信了,打不过古德里安的装甲师,还带不走一个步兵团?”
李察返回停在森林旁的二号坦克,带上不明所以的艾丽莎,直奔第35团的团部指挥帐篷。
他进入帐篷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指挥权更替的消息有没有上报?”
旁边一名尉官文书急忙立正敬礼:“莫德尔斯基上校伤重时,我们就已经把指挥权更替的消息,发送给集团军司令部。”
李察的脸微微抽搐。
这些该死的家伙,工作效率还挺高
如果指挥权更替的消息没有传出去,他还能利用这点时间差,在上级获得消息前,带着35团直接跑路。
就象少校说得那样——即便集团军司令部想要追究责任,也不可能去追究一个死人。
如果35团再不服从上级命令,责任就会追究到李察的头上。
偏偏波莫瑞集团军的无能司令官,对整个战区内作战部队下了一道‘全力反攻’,这个在李察看来近乎于自杀的指示。
如果不能后撤,那就只能凭借布雷德河的天然地形防守,直到集团军司令部下达正式的撤退命令。
他没有时间熟悉团部文员,而是直奔帐篷中央的地图桌。
敌我标记中,敌军位置信息仍然是李察和莫德尔斯基少校午夜分别前,由金手指侦测到的情报。
经过一整晚的激烈战斗,塔尔门第3装甲师的下属单位不知跑到何处,这些信息已经变得不再准确。
李察环视四周:“地图是什么时候更新的?”
一名团部文员翻了一下手中文档:“友军状态是早上5点更新,敌军状态是凌晨1点。”
好吧,35团的情报信息果然仅由他这个德鲁伊提供。
说不定,就连集团军司令部甚至波军总司令部的敌军战情,同样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李察叫来一名文员,根据之前在塔军反坦克阵地上看到的番号信息,对敌军态势进行了一轮更新。
“把上述消息通报给临近的友方单位,然后再向集团军司令部强调,第9和第27师必须立刻后撤,否则会有全军复没之危。”
至于友军的部署情况
看到地图上标记中,还在布雷德河以西,呈一字长蛇阵行军的第9步兵师主力,李察觉得自己血压有点高。
欧罗巴军队都是什么臭毛病?难道天一黑,就必须要扎营睡觉?
他们就不能动脑子想想,白天行军会被敌军空袭,效率根本提不起来?
现在看来,要么波黑兰尼的一线指挥官都是一群懒鬼,太阳落山就走不动路;要么就是绝大多数波军军官的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一战,认为飞机只有侦查功能,无法主导战争胜负。
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但凡他们研究过秃鹰军团在伊比利亚内战中使用的战术,也不至于遭到敌国突袭前,一点准备都没有
地图上乱七八糟的图标,搞得李察的大脑有些混乱。
如今的兵种标记不象后世,军用地图基本被北约兵牌符号统一。
在李察看来,地图上的标记压根就是一堆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乱码’,甚至就连等高线和比例尺,也和后世地图大不相同。
他果断放弃了阅读军用地图,转而查找其他资料。
“战况简报呢?给我最新的战报。”
“整个波美拉尼亚地区,目前仍在主动更新简报的,只有我们第35团和附近的第18骑兵团。”
李察已经懒得吐槽友军无能,只是看着地图上的标志不断思索。
首先,35团正在向东面撤退,而塔尔门第19装甲军的第一目标,必定是与东普鲁士方向的塔军汇合,打通但泽走廊。
所以东北方将会是第四集团军的主攻方向。
再根据周围地形、河流以及公路走势,外加穿越前的历史知识,大致就能够判断出塔军主力的行军路线
很快,李察就将目光锁定在了地图上,一座名叫‘图霍拉’的小镇。
在他的印象中,波黑兰尼战役早期的一场中等规模围歼战,就被冠以‘图霍拉森林战役’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