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历939年9月2日,凌晨12点30分。
卡利什波莫斯基北方,波军18骑兵团与塔军394摩步团,正在进行极为惨烈的绞肉战。
双方士兵几乎面对面、脸贴脸,交火距离近到能够互相看清对方的表情。
塔军和波军拿着步枪、冲锋枪、机枪,用马刀、剌刀甚至工兵铲,使用一切能够杀人的工具,展开了一场旷世大战。
这是开战以来,双方进行的第一场近距离肉搏战。
通过俯瞰视角观察战场的李察,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一小片战场。
他注意到:红色与绿色图标,几乎在以相同的速度消失。
这就意味着,双方付出接近1比1的交换比。
李察通过战损判断出:当前局势对己方有利。
939年的塔尔门国防军摩托化步兵,全部由训练多年的精锐老兵组成。
尤其是装甲师直属的摩托化步兵团,几乎可以算作全世界战力最强的步兵单位。
虽然第18骑兵团同样遭受了不小的伤亡,只要能对第3装甲师的基干力量造成重大杀伤,塔军的后续行动必然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对急于逃离但泽包围圈的波军极为有利。
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必须能够冷静地看待伤亡,所谓的伤亡数字在高级军官眼中,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据。
李察目前还称不上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别看他能冷静地看待友军的伤亡数字,若是将第18骑兵团换成35团2营,李察一定接受不了。
他会在部队完成基本的作战任务后,立刻命令炮兵进行火力支持,让二营撤出战斗。
于是当35团即将对第3维修营发动进攻时,他的注意力便全部聚焦在了这一边。
具体来说:是集中在了2营的主攻方向上。
正式的进攻命令下达前,他利用俯视视角,不断通过艾丽莎这个“颂唱手”,遥控微操2营的每一个单位。
“让1连火力排的迫击炮向前移动150米,这里能够复盖纵深处的环形防御阵地。”
“战斗打响后,我会让炮兵以最快的速度发射榴霰弹,你们听我的指示,跟在弹幕后面冲上去。”
“最前方的少尉是弗雷迪?让这家伙位置后移,别总是冲在第一线。”
李察的军衔比沃罗宁上尉高一级,所以从理论上将,他拥有二营一半的指挥权。
5分钟后,各营做好了攻击准备,团长莫德尔斯基少校正式下达了进攻命令。
野战炮兵营仅剩的两门75毫米野战炮,开始向塔军阵地倾泻炮弹。
炮兵攻击重点,是维修营的外围防线。
自394摩托化步兵团方向传来激烈的交火声后,周围数公里范围内的塔尔门军队,就全部进入了警戒状态。
在师部乃至于军部判明袭击者的大致规模前,塔军各团各营就已经自发做好了防御部署,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敌军进攻。
但塔尔门人显然没有料到,波军竟然会在第3维修营的方向发动攻击。
第3维修营本就不是一线作战单位,营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人员。
除了专司守备的一个摩托化步兵排以外,其馀人压根没有认真挖掘战壕,以至于当炮弹落地时,他们竟然找不到可靠的防炮掩体,只能一股脑往车辆底盘下钻。
半履带车和装甲车的坚实车体,固然挡住了空爆榴霰弹发出的钢珠;
但是第1、第2两个营,总共500馀名波军士兵,几乎踩着炮弹落点,挺着剌刀冲了上来。
当然,上剌刀肉搏的只有1营。
第2营在李察的遥控指挥下,虽然没有冲得特别靠前,却又能够迅速瓦解当面敌军反抗,表现异常出色。
当然,这与李察的指挥方式脱不开关系
“前方是塔军机枪的交叉火力杀伤区,沃罗宁上尉,让1连不要硬冲。坐标xxx,用营属迫击炮先炸一轮。”
“在一点钟方向的洼地里,隐藏有一个班12名塔军士兵,小心右边可能的侧射火力。”
“通知1连1排,注意不要与敌军近距离交火。那里集中了4名士官,会有至少四支冲锋枪。让2排从侧面迂回,直接用手雷炸死他们!”
沃罗宁上尉几乎成了李察的传声筒,穿越者怎么说,他就将命令传达给一线。
这种奇特的指挥方式,极为考验作战部队的通信互联能力。
除了艾丽莎这个颂唱手外,李察还有二号坦克内的一步fug5电台能够使用。
可惜波军没有类似的装备,2营只有那个名叫菲琳的颂唱手,可以与艾丽莎直接连络。
那就只能苦一苦白发少女,扯着嗓子多喊几句了
最前方,交战正酣。
灰中偏绿的制服,为在黑夜中行动的波黑兰尼士兵,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伪装。
虽然塔尔门人的35原野灰色野战服,比波军更加适合野战,但是他们面前的35团2营并不依靠侦察兵和火力试探,而是靠某个穿越者开挂
自认为隐藏妥当的塔军侧射火力点,第一时间遭到了迫击炮的针对性轰击。
那些隐藏在阵地外围,试图偷袭波黑兰尼进攻部队侧翼的塔军士兵,竟然在不知不觉间,遭到了波军的反向包围。
在李察开了‘天眼’、几乎手操单兵式的指挥下,2营以极低的战损,迅速瓦解了第3维修营的外围防线。
后方待命的第3营携带大量自动武器,沿2营打开的缺口向纵深拓展,很快就突进到了维修营的指挥部前。
李察看着视野中红色的【少校】标记,一脸兴奋地联系了三营营长。
“雷耶斯上尉,你面前那栋破房子就是第3维修营的营部,里面有个少校军官!”
“他现在跑到屋子外的半履带车上了!快让反坦克射手射击,投掷手榴弹也行!”
251可是敞篷的,丢一枚手雷进去,全车所有人都得完蛋。
命令从营部传达到一线,会有一定程度的延迟。
李察给出的指令实在太具体,他又因为技术原因,无法直接联系到排一级,只能通过营一级的“颂唱手”间接指挥。
好在李察下达命令前,三营的两名反坦克射手就已经提前瞄准了该车。。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惊慌失措的塔军少校按在了地上缴了械,一通老拳揍得他鼻青脸肿。
三营营长雷耶斯尚不清楚前方发生的事,他正准备协调营属迫击炮,对这个少校的位置进行火力复盖。
李察赶忙制止了对方,以免炮击误伤友军,同时杀死刚刚捕获的这条大鱼。
开战至今,塔尔门瑞彻有没有少校以上军官被波军击毙,李察并不清楚。
但他明白:整个波黑兰尼战役期间,波军绝对没有生擒过塔军校官。
在李察的亲自关注下,塔军第3维修营指挥官,瓦尔特·赖歇尔特少校,被两名壮硕的波黑兰尼士兵押了下去。
莫德尔斯基少校从李察口中得知此事时,反复向他确认,消息是否属实。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少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干得漂亮,雷耶斯上尉,希米格维少校!你们又立了一个大功!”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但,祖国母亲以你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