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军撤退时的路线,基本与塔尔门装甲部队并行;而白天行军时,李察又通过金手指,不断通报敌人的具体方位。
所以35团各部主官,对敌军方位了如指掌。
作战命令下达后,士兵整理好武器装备,迅速前出至预定位置。
波军利用夜色移动,而塔尔门第三装甲师的注意力,被骑兵吸引到了北面,全然不知身后有条‘毒蛇’对它露出了獠牙。
但是,第3装甲师毕竟是古德里安手中的绝对精锐。
在卡利什波莫斯基方向,战斗异常激烈,即使到了半夜12点,依旧枪炮声大作。
遇袭后的第3装甲师虽然陷入短暂的混乱,却也在第一时间调整过来,将车辆摆成环形,同时利用地形展开防御。
李察通过俯瞰视野清淅看到,友军的第18骑兵团虽然在最初成功击溃了一个塔军步兵营,却难以继续深入,扩大战果。
双方旷野中激烈交火,塔尔门装甲部队拥有大量机枪、火炮,一线指挥官经验丰富。
从初期的慌乱中调整过来后,他们便迅速占据优势。
迫击炮发射的照明弹接连升空,照亮了交战区周围的大片局域;机枪发射的曳光弹,为坦克和装甲车上的20毫米机炮指引目标。
眼看战斗从波军优势逐渐变成塔军优势,李察无言以对。
“波黑兰尼打得真烂,怎么会把夜战变成了阵地战?”
在穿越者这个普普通通的现代军迷眼中,夜战应该是由班、排乃至三人战斗小组进行小规模迅速穿插,通过在敌后制造混乱,使得敌军无法发挥火力优势。
黑夜是天然的伪装,一旦到处发生交火,被攻击一方的指挥官会产生己方遭到敌军包围的错觉,从而下令撤退。
在半岛战争中,跨过图们江支持友邦的神州军队,就是这样屡次战胜强敌,一度打到联合国军根本不敢进行夜战。
但李察其实并不知道,单纯依靠训练有素的士兵,可没有资格进行夜间混战。
这样的夜战打法虽然有利于武器装备较差的一方,却对基层指战员的素质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做到乱而不溃,乱中有序,才是夜战真正的精髓所在。
并不是所有军队,都具备与神州军队基层官兵一样的主观能动性——即便与上级单位失去连络,随便几名士兵集结在一起,简单开个战地小会,就能形成以●员牵头的基本组织架构。
穿越前的经历抬高了李察的眼界,如今回过头看波黑兰尼骑兵的表现时,穿越者是横看觉得不爽,竖看同样感到不爽。
他果断联系了莫德尔斯基:“少校,师属野战炮营还有两门75毫米炮?”
“对,我已经让他们在村子东侧展开。”
“还有多少炮弹?”。怎么,发现可供打击的集群目标了?”
对于李察捕捉机会的能力,莫德尔斯基通过二营战报有过了解。
他选择相信,果断报出了炮兵的弹药库存。
听到炮兵居然还剩两个半基数,李察自然不会客气。
“坐标如下,请尽快将炮弹打到这里。”
莫德尔斯基将炮击请求转达给了炮兵营,之后好奇问道:“那边有什么适合打击的目标?”
李察:“没什么,也就是一个团级的步兵炮阵地。”
其实他原本选择的目标,是敌军的团级指挥部。
只是他通过俯视视角判断出,敌军指挥部要比己方炮兵的最远射程,还要超出一两公里。
波军的‘75小姐’固然能够采用强装药来追求更远的射程,但是身管火炮的强装药,和低膛压迫击炮完全不是一码事。
一旦授权炮兵使用强装药,进行‘超压射击’,执行完此次射击任务后,火炮基本也就报废了。
李察已经尝到了火力复盖的甜头,不愿轻易放弃这两门大炮,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面前是古德里安的指挥部,那他一定会不计代价,拼着火炮炸膛也要干他一炮。
莫德尔斯基听说目标只是一个步兵炮阵地,稍微有些遗撼。
“你大张旗鼓地调用炮击,我还以为是敌人的大口径榴弹炮”
李察当场笑出了声:“怎么可能?再说就算发现敌军榴弹炮,以我们的野战炮的射程,恐怕也够不到对方。”
波黑兰尼生产的75毫米野战炮,是一门采用一战前技术的老炮,射程撑死只有6-7千米。
人家塔尔门的105、150榴弹炮都是最大射程达到12、15公里的狠玩意儿,位置一般相对靠后。
就算双方展开炮战,那也是波军单方面挨打。
没过多久,波军野战炮打出的榴霰弹,就在塔尔门人头上炸开。
李察看见一个炮兵排的标记瞬间消失,团属炮兵连的图标旁边,也增加了一个被压制的标记。
“打得漂亮,正中靶心!”他及时将炮击结果报了上去。
炮兵本身观测不到射击结果,这种正向反馈,能够极大增加己方炮兵的作战意愿。
这一次炮击的效果,远比穿越者预想中更加显著。
他原本只是以‘游戏玩家’的经验,认为要优先攻击敌人炮兵;实际上却用这几枚炮弹,打破了18骑兵团的僵局。。
塔军缺少了一个步兵炮连,接敌的这个摩步团中,能够实施曲射火力支持的就只剩下营属的grw34迫击炮。
尤其是150重步兵炮的缺位,对塔尔门步兵而言相当致命。
此时此刻,塔军的营属迫击炮正忙于发射照明弹。
少了团属步兵炮后,他们居然在与波军迫击炮的对射中陷入劣势。
第18骑兵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利用敌军迫击炮被压制后产生的火力真空期,迅速切入了未被照明弹波及的黑暗局域。
他们从塔尔门人意料外的局域,突然发动了一波骑兵冲锋,一举突破第394摩步团用卡车围成的防线。
双方几乎脸对脸厮杀,而波军骑兵的马刀,在这时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尽管到了二次大战,骑兵冲锋早已落伍;但是骑兵对步兵的压制力,始终是刻在了人类的血脉记忆中。
这个距离上,机枪也不好使,反而会因穿透力太强误伤友军,起到反面效果。
塔尔门394步兵团一度有溃退的迹象,但塔军还是依靠基层军官的高超素养,以及士官军官大量装备的冲锋枪,成功守住了几个坚固点。
李察没有给塔尔门人重整旗鼓的机会,他果断引导己方野战炮,向着目标方位复盖了过去。
“坐标xx,烟雾弹,3发齐射!”
李察利用金手指提供的敌我标记,在黑暗中迅速做出判断。
当己方攻击不顺,他就引导炮兵发射烟雾弹,掩护骑兵冲锋;
当骑兵向纵深扩展,他就指挥炮兵,将进攻路在线的敌军机枪阵地定点清除。
这种火力复盖的时效性,几乎比得上信火一体时代的合成营炮兵,属于跨越数个时代的作战样式。
李察将其称为:‘为大炮插上眼睛’。
塔尔门人何曾见过这种打法?
在塔军眼中,对面的火炮象是长了眼睛一样,能在黑夜里追着己方屁股炸,准确度又高的吓人。
波军如何能在黑暗中掌握敌我双方动向的?
394摩托化步兵团团长,阿尔弗雷德·莱因哈特中校有些疑神疑鬼,他总觉得团里面有个内鬼,把自己的作战部署全都透露给了敌军。
可莱因哈特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
因为遇袭后的一系列作战命令和相关部署,都是由他亲手发出。
总不可能,他本人就是那个内鬼吧?
“该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莱因哈特破口大骂。
他转身跑到一旁的野战电话边,拨通了师部的电话。
“接施韦彭堡中将,我部急需装甲部队支持!”
“阁下,我知道黑夜不便于装甲部队作战,可敌军炮火凶猛,对我团防守节点进行了针对性打击。”
“什么?维修营方向也在与敌军交火?增援的第20摩步师正在路上?”
“我等不了那么久!援军要是再不来,394团就要被击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