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集中在摆放地图的大桌前,在这旁边,电讯部门的电台兵正在以规律的方式按压发报电键,摩尔斯代码发出源源不断的滴答声。
莫德尔斯基:“还没联系上第18骑兵团吗?”
电台兵:“对方没有回复。”
“继续联系,让“颂唱手”也添加调用。派几个传令兵,沿李察少校描述的方向搜索。”
第18骑兵团,这就是李察在俯瞰视野中观察到的己方部队番号。
对方正在卡利什波莫斯基方向,与塔尔门第三装甲师激战。
35团1营营长希波吕托斯上尉环视一圈,没有发现李察的身影。
他疑惑道:“希米格维少校呢?”
“希米格维少校去前线侦查敌军动向了。”沃罗宁上尉如是说道。
希波吕托斯发出感叹:“不愧是贵族典范,一有战事便身先士卒啊”
实际上,李察并不想往危险的最前线跑。
可是金手指的敌我标记,还有愚蠢麻雀只会在契约者头顶盘旋的特性,注定他必须前往火线附近,才能获得最多战场信息。
李察虽然不懂排兵布阵,但他深刻明白一点:
可供决策的信息越多,己方获胜的几率也就越大。
这一点,即便到了21世纪也没有变化。
在团部内,众人紧张地等待着李察的侦查信息。
这段时间内,众人激烈讨论了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沃罗宁上尉认为应该主动出击,配合友军打乱塔尔门人的部署,之后再撤往布雷德河以东。
包括希波吕托斯在内的另外两个营长,却坚持反对。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第35团人困马乏、弹药短缺,此时并不具备作战能力,所以不应惹事生非。
比起一股脑梭哈支持友军,优先保存自身更为重要。
下面的营长各自提出了意见,决策权交到了莫德尔斯基少校手中。
“希米格维少校,你怎么看?”
少校通过“颂唱手”,咨询了李察的意见,可是李察同样尤豫不决。
他穿越前可没听说过,会有波军骑兵主动向塔尔门装甲部队发动夜袭的战例。
被谣传为‘马刀劈坦克’的那一战,发生于9月1日白天,
从视野中的番号看,第18骑兵团是一支全骑兵部队。
骑兵的机动性强,既能找到机会插入第3装甲师的薄弱处制造混乱,战事不顺也能立刻脱离战斗。
可35团偏偏是个步兵单位。
一旦步兵与敌军装甲部队发生接触,再想要尝试脱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眼睁睁看着友军拼杀
一个骑兵团,硬冲一个装甲军?
恐怕很难取得什么决定性的战果。
再说,撤退也要有章法,以攻代守打乱敌军部署,的确可以为部队继续撤往布雷德河,争取更多时间。
可李察在穿越后就一直与35团的波军官兵并肩作战,算是创建了初步的战友情谊;
第18骑兵团又是什么人?值得穿越者如此行险?
于是李察又将皮球踢了回去:“我只负责提供战场信息,35团如何行动,还是要由少校您做最终决定。”
他是个刚刚穿越的普通军迷,同时也是个晋升不久的少校。
关于战场指挥、临阵决策,他还是要多学、多看。
莫德尔斯基少校并不象李察这个穿越者,总是想要明哲保身。
他权衡利弊后,认为18骑兵团再怎么说,也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不能置其不顾。
骑兵在波黑兰尼军中的地位,基本相当于塔尔门人的摩托化部队,属于精锐的机动力量。
波黑兰尼军方对骑兵的定位其实与盛唐时期的骑马步军类似,都是凭借马匹快速机动到相应位置后,下马作战。
二十年前的那场波黑兰尼-罗亚希战争,深刻影响了波军的组织和作战原则。
与一战陷入僵持的堑壕战不同,波罗战争是一场由骑兵机动性扮演决定性角色的军事冲突。
波黑兰尼军队高层认识到了机动所拥有的优势,截止9月1日波塔战争爆发时,波军总共拥有210个连的庞大骑兵部队。
每逢新锐装备入役,都会优先分配给骑兵。
步兵没有的反坦克枪,骑兵得以大量装备;
步兵没有的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骑兵也能用马匹拖拽,跟随大部队共同行动。
莫德尔斯基和绝大多数波黑兰尼军官一样,对己方骑兵有着谜一样的自信,认为骑兵机动能力可与摩托化步兵相提并论,而且对复杂地形的通过性更好。
敌军在夜色中遭到骑兵袭击,必定陷入混乱;35团趁势出击,相当于白嫖战果。
这种机会,很难再次遇到。
李察只用一场阻击战成功晋升少校,莫德尔斯基也想用一场夜战,让自己的军衔往上再升一级。
他迅速进行了作战动员,然后命令三个步兵营尽数向敌军方向展开。
这一次,他没有留任何预备队,因为夜战的特殊属性,一次投入的部队越多,制造的混乱也就越大。
莫德尔斯基并不是莽夫,他在命令部队准备战斗的同时,还提前让工兵在布雷德河上架设浮桥,留好了退路。
但是从哪个方向进攻,打击哪一片敌军,还是要由前沿侦查的李察选择。
沉甸甸的责任让穿越者压力不小,他通过空中视角查找片刻,终于锁定了视野边缘的一处塔军聚集地。
“少校,坐标已经发给你了,这里是塔尔门第3维修营的驻地,作为我团的攻击目标正合适。”
对不住了,之前提供汽油的仁兄,专门选你为目标
谁让维修营是个‘软柿子’,李察又穿越到了波黑兰尼一方呢?
莫德尔斯基少校似乎有些不满,认为一个装甲工兵营的目标太小,怎么也该挑选一个作战单位。
李察无奈回答:“少校,除了维修营外,我认为35团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其馀塔军单位。”
第3装甲师的师直辖单位以一线作战单元居多,即使那些不直接参与战斗的营,也装备了大量的装甲车。
比如39装甲工兵营和39装甲通信营,看似是很好拿捏的辅助兵种,其实拥有大量的半履带车,可以视作半个机械化步兵营。
摩托化运输营还有卫生连、宪兵连倒是比维修部队更加脆弱,可这三个单位基本围绕在师部周围。
一旦师部遇袭,周围的塔尔门战斗部队很有可能不去管正面偷袭的波黑兰尼骑兵,直接掉头返回,把35团围在中间。
两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装甲团,35团遇到任何一个,都讨不到半点好处——尤其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团中,至少有一个营完成了半履带化改造。
李察好言相劝,一度搬出他穿越前在网上看过的数据,总算说服了莫德尔斯基少校。
毕竟他们只要在另一个方向制造混乱,就能极大程度牵制住敌军,帮助另一个方向战斗的友军骑兵。
选好目标后,莫德尔斯基少校不再尤豫。
“全体人员,开始对表。”
“现在是11时21分29秒,各部应于12时00分前,进入预定的攻击出发阵地。”
“解散,各营主官现在开始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