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81章 大势已定

第481章 大势已定(1 / 1)

第481章大势已定

几个少年是一头雾水,对于马寻不亲自写信给常遇春有些迷惑,

毕竟大家都清楚,常遇春和马寻的关系极好,两人在很多的事情上共进退。在某些方面来说,

马寻和常遇春更为亲近,比徐达还要亲近。

不懂现在也别问,仔细的去琢磨。琢磨不透也没关系,反正现在也不需要他们当家。

常茂在奋笔疾书,而马寻也没忘记写信去告状,顺便大致确定一下归期。

到了立秋他就准备回京,应该是来得及。

张三丰出现了,这老道士又是一身遏,“师弟,蒲家的那些人是回回吧?”

马寻就抬头说道,“啊,应该就是。多是元末那情形,有不少色目人到了中原。”

张三丰颇为感慨的说道,“这些人倒是有些本事,教义等就强势些。”

马寻只是笑,涉及到有些领域不能多说丶多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宗教确实是信仰看起来比较极端,传教也比较迅速。

甚至有些宗教就算是到了国内,本土化丶世俗化的进程较慢,甚至根本不受影响。

马寻笑看问道,“真人,选定了武当山?

“我还是钟意武当山,等你多赚些钱,我就去武当山。”张三丰笑着开口,“这一趟不少勋贵人家和你一起做生意,我也该和他们多走动了。”

马寻笑着打趣说道,“您要是愿意和我姐夫走动,他说不定愿意多拨点款项。”

张三丰沉默片刻才说道,“你姐身子看着不错。”

“我外甥和外甥孙呢?”马寻就严肃起来,“虽说太极有所改良,只是我觉得尚且还是不够。”

旁边的道衍满脑门的汗,您二位私下聊就行,别让我听着啊。

张三丰则说道,“要我说身子是天生的,虽说修炼能有所改善,只是有些事情也没办法强求。

皇后和太子能如此,已是不错了。”

虽然马寻也知道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有些差别,有些人烟酒不离手也能长寿,有些人仔细保养该生病还是生病。

马寻还是不太满意,“练一练总归是好的。”

张三丰问道,“让皇后和太子心绪平和一些,他们能做到?”

这一下马寻不说话了,主要是这是没办法反驳了啊。

朱元璋是工作狂,其实朱标和马秀英也好不到哪去,这都是闲不住的人。

而且现在的政事多丶大大小小的事情也不少,所以劳神费心也就变得正常了。

看到马寻不说话,张三丰就说道,“现如今这般就行了,并非所有人都如你我这般心绪平和,

可以静心修炼。”

这就更加没办法反驳了,因为实情其实也就是如此。

身体条件是最为基础的,再加之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张三丰温和开口说道,“回京后我带着驴儿好好打好根基,皇长孙能不能跟着练一练,那是看驴儿的本事了。”

马寻就抓头,有些为难了,“驴儿这孩子真就那么没天分?我听景隆的意思,好象都不愿教他读书习武了。”

张三丰和道衍都不接话,反正张三丰的眼里,马祖佑就属于资质平平的。

习武大概率是指望不大,也不知道读书会不会强一点。读书不行的话,说不定在医道方面有天赋。

毕竟是马寻的儿子,总不能什么都学不好吧!

李景隆又跑来了,他和常茂几个还是有些差别,只要是在泉州,食宿起居基本上都是跟着马寻。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谁让他是李贞的孙子,算起来也是马寻看着长大的晚辈。

马寻有些期待,看着李景隆问道,“说你表叔呢,陛下现在也不教他武艺了?”

李景隆笑着开口,“上一回也不知道是谁在表叔面前说您最擅长棍法,表叔拿着根棍将小院前的小树都给打理了一遍。”

得,封魔棍法已经大成,小树成为了马祖佑的最大受害者。

李景隆继续说道,“反正我爹还在教,我爷爷也在教,我来福建之前,太子妃和郑国公也提点表叔练枪。只是表叔吃不了苦,练一会儿就哭。”

有名师了,但是高徒不争气啊!

马寻尴尬,随即说道,“等我回去好好管教他,这孩子给惯的不成样了。”

李景隆想了想还是说道,“我来京前陛下有两天没上朝,说是病了。其实就是让表叔帮着踩背,哪知道表叔一个屁股蹲蹦下来,陛下伤着了。”

这一下马寻更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但是这件事情只能怪朱元璋咎由自取了。

三四岁的小胖墩帮着踩背确实舒服,分量刚好。但是这岁数的孩子皮啊,也容易失控,忽然蹦一下是说不准的事情。

这么一想我家儿子能给朱元璋弄伤,这也确实是本事。

“吃饭吃饭。”马寻连忙招呼着,“这事情只能怪你舅奶奶,宠孩子宠的太厉害。”

李景隆只是在笑,因为他就是被宠大的孩子。

看着现在马祖佑的待遇,李景隆是一点都不羡慕,因为他小时候也是如此,

甚至是在朱元璋那里,李景隆是更加受宠的那一个,这可是正经的外甥孙,是朱元璋最为亲近的姐夫和姐姐的孙子。

平倭大将军吃完饭丶休息好,也不负责带娃,要开始办正事了。

“徐国公,我等已经画好了航图。”朱寿满怀信心的说道,“说来这些地方我也熟悉,肯定能率船队平稳到岸。”

其他人说这些可能是吹牛,但是朱寿这么说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可是偶尔追杀倭寇到琉球群岛的狠人,这两年一直都是在南海局域活动俞通渊也说道,“将士们也选好了,带出去一个卫所的兵马。水师亦有一个卫所,想来是够用了。”

那就是一万一千人,这还不算水手。

其实明朝的水师也能上岸作战,但是他们更擅长的是水战,操作大炮丶火,或者是关键时刻跳帮丶夺船杀敌。

马寻非常满意这样的安排,“这些事情你们看着安排,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回文就到了,你们准备出发。”

“我等选定以福州为母港。”朱寿回答说道,“算算日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年初就能回来。”

马寻说道,“要是获利超过五倍,你们直接北上,提前告知我一声回应天府。

朱寿等人眼前一亮,在应天府报功和在福州登陆派人报功,那是有本质的区别。

马寻随即对赵大勇说道,“和锦衣卫的弟兄们说清楚,务必将各地的特产查仔细一点,尤其是我大明所缺的好东西,更要查清楚。”

朱寿立刻说道,“国舅爷,我想着能不能运回来些木头。”

“能运回来自然运回来,咱们满载货物而去,岂能只是带些金银回来。”马寻笑着开口,“好东西没人嫌多,回来也好报功。”

别说现在云贵深山里还有金丝楠木之类的好东西,这确实是有不假。

但是深山老林的想要去砍都难,运出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好砍的,早就砍了。

马寻还是不太放心,说道,“去看看那边的稻种,要是合适也带些回来。”

刘璟立刻问道,“徐国公是觉得他们还有比占城稻更好的稻种?”

稻种改良也是持续不断的,占城稻在宋末就传入国内,现在也遍地开花算是粮种了。

马寻就笑着开口,“我也不知,大体上我是觉得那边的稻种和我们相差不大,无非是气候更好。你们多留意,有高产的作物就带回来。”

即使现在的明朝地多人少,但是对高产作物依然非常渴望。

因为大家都清楚,因为现在基本上是小农经济,一家子的劳动力有限,没办法一家子精耕细作几十亩地。

所以如果作物的亩产提升了,对百姓有极大的好处。

能够偶尔一天三顿,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吃的稠一点,而不是到处去找野菜。

出海去找金银自然是大事,找一些贵重的物品丶香料等等,这都是马寻不反对的。

这样可以丰富国内的物资,以及让大明的财政更加的健康。

但是马寻更加在意的是高产的作物等等,这才是本质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乱世过来的人虽然知道金银好,而能够填饱肚子丶能够活命,这才是最务实的。

没有足够的食物,百姓抗风险的能力就低,社会就容易出现动荡。

哪怕马寻对东南亚地区有高产作物不太抱有太高的期望,但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杠子,假如能够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既然都已经出海了,既然都要去尝试着大航海时代了,就多做一番尝试,也不能只是盯着美洲大陆啊。

船队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眼看着就是距离出航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马寻半点紧张都没有,因为他自认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完善,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而仔细算算时间,船队出航之日,那就是他准备回京之时。

不管他愿不愿意,回京后肯定会有一番波澜,他和胡惟庸之间肯定是要分出来一个高下了。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就算是马寻不想出头,皇帝也会推着他出头。

胡惟庸,你的末日确实是要到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凡骨轮回仙途 甜!太甜了!怎么能这么甜啊! 病娇师姐装呆套路我,人麻了! 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快穿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百战百胜,从晋西北到长津湖! 集魂录二 穿越后,被病秧子蛇夫偷听心声? 相错亲,嫁对人,胖子也有春天 小糊咖她靠钓鱼佬人设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