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载来消息,张则士与荷兰人在小琉球外发生海战,重创东印度公司远东舰队。
其后,位于澳门的葡萄牙人也趁机截断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荷兰人在东海上的利益损失极大,我们的远洋船队,及张则士的人都已经在外宣传我们的贸易中心。”
三月下旬,张良从东阳府赴扬州,来到之园亲自和安昕详细汇报东海以及外鱼头岛贸易中心的建设情况。
安昕仔细听过以后,对于东海上的事情心里也有了数。
他本心,是想要将这个贸易中心建在东阳府本土的,这样能够带动东阳府的发展加一把油,助一把力,让东阳府在快车道上狂奔。
但终究还是对于大燕朝廷有着最后的一丝顾虑,最后选择在了外鱼头岛。
可局势一日三变,速度之快,超乎人的想象。
如今的朝廷,其政令越发萎缩,朝堂上之前还斗得热乎的新旧两党,如今已经决出了胜负。
新党因为掌控更多军权,而对于皇帝的影响力更大,胡党大量官员被踢出决策层,渐渐的没了声音。
当然,安昕这位漕运总督、吴州巡抚,同样给予了新党以极大的声势。
如果安昕现在开放东阳府,划出一个特区创建贸易中心,怕是新党碍于他的实力,也会给他找补,反而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但在外鱼头岛的基础建设也已规划的差不多了,朝令夕改反而影响贸易中心的建成。
最终,还是定在外鱼头岛,等到外鱼头岛贸易中心建成并形成一定影响力以后,再往东阳府转移也更简单,准备也能更充足。
“取纸笔来。”
安昕吩咐道。
“我来。”
张良见到桃子要去准备纸笔,连忙快步取来墨条,倒上清水给安昕磨墨。
“如今之大燕,早已经是风雨飘摇,大燕是否能和东汉那般再造难以预料。”
安昕看了看窗外的天空,继续说道:“你暂且留在扬州,等待参加下月乡试,等得了举人功名,对你舅舅来说,也是一个交代。“
“我听老爷的。”
张良一边给安昕磨墨,一边点头应道。
在伍仁县的时候,张良不想再去科考,安昕也无法帮他什么。
但以安昕如今的地位,甚至都不需要安昕去说什么,光是以张良“秘书”的身份,去岁参加东阳府的院试,便已经有了秀才功名。
除此之外,还有着“监生”等出路,甚至以如今安昕的地位,给皇帝上书,求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也不会很困难。
但,也没有必要。
正途出身的举人,不比身份略显尴尬的“监生”、“赐同进士出身”等身份差。
只需要安昕一句话,张良的举人身份就是板上钉钉的。
等到发榜以后,有了举人出身,就可以给他安排官职,真正进入体制。
凡是跟在他身边的人,他也不会让其身份不明不白的尬在原地不动。“秘书”的身份再高没有品级也尴尬,人前被奉迎的再殷切,人家转头说不定就会吐槽一句:狗仗人势。
安昕拿起笔,很快写完一封奏章。
“臣安昕奏请招安海盗张则士。其人势大,熟知海道。招抚之,可不战而定东海。另可将其部编为官军,专司由海路运粮至天津、山海关,以补运河之不足,解漕运之困。用之良策,乞陛下敕部议··
-”,吹干墨迹,再检查一遍,没有问题后交给张良:“你再看一遍,没有问题就明日一早发出去。”
“是!”
张良接过奏章,告辞下去。
回去以后,又看了一遍奏章。
主要枚举了招安张则士的好处,安昕枚举了招安三大利。其一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一银,便能将纵横东海的大海盗头子招至朝廷麾下。其二为解决东海倭寇边患,有了张则士在东海巡逻,倭寇将不能再骚扰沿海。其三为崇宁帝最不能拒绝的,便是可通过海运南方粮食至京城、辽东,以补足漕运困境。
此三条未必为事实,但却是站在皇帝角度写的公文,最能打动皇帝的心。
再则以安昕的身份来推动,十之八九崇宁帝也不敢为难,通过的概率不说十成,也有九成半。
“老爷的文章真是—”张良掩卷长叹,心中感慨,一时竟寻不到一个妥帖的词语来形容。
他指尖轻轻划过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落笔时的决断与力量。
这奏章,高屋建瓴,直指内核,将一场可能劳民伤财的剿匪战事,转化成了一本万利的战略投资,字字句句不见私心,处处是安昕为朝廷解忧、为自身拓展局面的深谋远虑。
他小心地将奏章收好,心中暗忖:“这已非简单的公文,而是庙堂博弈的模版。我日后辅佐老爷,这等立足大局、直击要害、直达人心的笔法,定要用心揣摩,时时学习才是。”
晚上,在会客厅,安昕会见了刚刚从南京回来的吴州省布政使董之涣和按察使鲁维真。
在亲自向他们传达了自己对于吴州省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并试探了他们的态度以后,才让他们离开。
又处理过了几份重要公文,安昕才去睡觉。
第二天,钞关码头,驶来五艘从东阳府来的大船。
这是建设局的大船,将要在扬州城外的五里桥位置,建造巡抚衙门大楼。
按照安昕的设想,扬州要在旧城、新城之外,再建一座新城。而巡抚衙门就建在新城那边。
规划是一座庞大的九层建筑,由建设局规划设计并建设,建设周期在一年零两个月左右。
如果从制造厂订购的蒸汽设备能按时交付的话,工期可以进一步缩短到十个月。
建设局的房建主管张文生,原先是安昕在伍仁县建设弓兵营的时候最早跟着他的人之一,后来因为聪敏好学,被安昕安排进了县衙的工房任职,后来又将之调到了建设局任职,如今已经成为了建设局排名第二的,负责房建的主管。
他进城和安昕汇报并做简短交流后,船队继续沿着运河朝着上游而去。
此时天又阴沉起来,安昕带着张良一起,还有董之涣一起出去查看扬州百姓水稻育苗情况。
“前的征兵情况如何了?”
安昕骑在马上,和跟在身边的张良问道。
如今安国军在扬州府、通泰府南部防御圣火教贼兵,北方东阳、云台,以及古沂、凤栖则仰仗东阳府兵。
目前只有一个师守卫吴州省,左支右拙,比较拮据,征兵扩军自然要继续加紧速度。
旁边董之涣竖起耳朵旁听,安国军的厉害他已经如雷贯耳,对于安国军的消息也格外上心。
“目前,安国军征兵优先从民兵、辅兵之中选拔,又在东阳、云台、古沂、凤栖、通泰选人,还有一些山东、皖北人来报名参军。
征召工作分为三批,第一批已经接近尾声了,新兵已有五千人已经入营受训一个半月,在今年五月份前后就会入列。
四月上旬,又会有五千名新兵进入新兵营受训,大约在六月底入列。
五月上旬征召的新兵,会在七月底之前入列。
而目前东阳府兵的第一批也已经征召入列,正在训练之中,下月中旬就能入列。”
张良汇报说道。
他知道老爷对于军队非常上心,作为身边“大秘”自然经常过问征兵消息,为的就是在老爷问的时候能够对军队发展情况一口清。
安昕闻言暗道:“如此看来,今年七月底之前,安国军的第二师就能建成。
但现在第一师还在吴州扬州、通泰二府南部,最好在进行人事调整之前,先将苏州、
松江、常德、镇江四府拿下,另外浙江的嘉兴府······也可以顺势拿下,并入到吴州省来,正好能验证一下,并非朝廷册封而是我自己打下来并收入辖内的地区,是否能受到龙气认可。
也以此判断一下,这龙气究竟是属于大燕的,还是属于我的。”
他抬眼看向空中,眼瞳之中微不可查的红芒闪铄,便看到天穹之上,红色蛟龙正在呼吸玄黄雾气,身躯也比以前粗壮了一些。
又问道:“军械器具可能供应得上?”
“目前,第一钢铁厂的产量持续增加,钢铁供应不但能够供应军需,也能有大约四分之一产量来供应民用。
第一制造厂产量虽然扩张的很快,但目前主要精力还是在保供前在线面,对于新兵器械虽然专门抽出人力生产,但在安国军五月份入列之前,很难保证完全供应。“
张良说道:“不过,目前蒸汽动力机床的普及,已经让生产速度快速增加了,我问过葛绒,他说经过这一轮技术改革,到了五月以后制造厂的产量还能翻一番,再加足产能,到了六月中旬就能为安国军一万馀名新兵供应充足的米涅步枪和一部分铰链式后装击发枪。”
“恩。”
安昕点了一下头。
只有军队作为坚强的盾牌,吴州才能在这纷乱的时代埋头发展。
对于军队的关注,不论多么强烈都不过分。
等到抽出空来,他打算再回东阳府的梦龙湖区好好调研一下,只有详细了解现在的发展情况,才能描绘出一张方向正确,可以按图索骥的蓝图。
安昕查看育苗的过程中,天上已经下起雨来。
浙淅沥沥的毛毛细雨在天空中飘着。
教场,网点内,因为阴天大堂里挂上了汽灯,将房间里照亮。
在外面看去,透明的玻璃门窗内,灯光璀灿,看上去象是水晶宫一样气派。步履匆匆的行人经过这里的时候,也会忍不住驻足看上一眼。
谢文丽双手拄着下巴,瞧着外面的行人。
“还有两日就是清明了,文丽,咱们能换个班不?”
旁边的杜方年和谢文丽问道。
清明节银行不放假,但正好是休沐日,网点实行轮班。
“可以呀。”
谢文丽一口答应。
“老杜,你家不是东阳的么,迢长的,请假你能回去?”
方林问道。
“不回家,是家里的亲戚那正好经过扬州,我带他在扬州转转。”
杜方年说道。
“那季芳斋的冷鹿肉羹你定带他去尝尝,滋味特鲜美······”
店里没什么客人,几人就聊了起来。
李燕喊着谢文丽,两人在后院房间里换上了便装,站在镜子前整理了一下面容:“走,姐姐请你去大市街的烤肉店吃肉,前几天刚吃过,特香!”
说着,她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巴,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谢文丽见此,笑着点头应道:“好。”
出了门,李燕喊了一辆带棚的驴车。
因为距离不远,两人聊着天没多久就到了大市街。即便天上飘着细雨,大市界的傍晚依然灯火辉煌,楼宇座座,幡子在雨水中飘摇,挂在屋檐下的灯笼光晕里能清淅的看到那细若牛毛的雨丝坠落的痕迹。
嘈杂的声音闯入两人耳中,宽阔的街市、小寨的巷子里,处处都是人。
李燕拉着谢文丽的手闯入人群中,很快一家烤肉店映入眼帘。
空气中都是烤肉的香气,本就有些饿了的谢文丽,也被这香味勾的肚子咕咕叫起来。
“这肉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香味四溢,在东阳府的时候,也只有一家五羊烤肉能媲美。
这种阴雨天气吃鹿肉最是舒服了!“
说着,她拉着谢文丽进入铺子里。
两人却没有注意到,角落一个正在啃着烧饼,骼膊上纹了一个鬼脸面具的闲汉,目光紧紧地盯在谢文丽的身上:“真是个漂亮的小娘皮,嘿,今日合该我谭翔发个小财!“
他想着,见进入店子里的两个人坐定以后,飞速朝着一个巷子跑去喊人:“快,快去富春坊的猫儿胡同,跟吴老鸨回话,那谢文丽就在大市街第二条巷子口的烤肉店里。“
说完,他跑回到店子外面,藏在阴影里,通过窗户盯着谢文丽二人。
直到看两人吃过了烤肉,离座准备离开的时候,忍不住与急道:“怎么还没有来?”
这时,一个壮汉巴掌拍在了闲汉的肩膀上,这人手臂比他的大腿还粗,一巴掌差整儿没把他拍趴下。
“那个矮一整的是谢文丽,别抓错人!“
壮汉嘱咐身边的两个闲汉说道。
“陈爷,咋动您来了?”
闲汉人讶问道。
“嘿嘿,老子听说这小娘皮是从郑大人府上跑出来的,老子把她抓了,说不得郑大人也会知道我的名字。”
壮汉看着不远处的俩人,摇晃着身子,带着手下两个闲汉,装作不认识的样子靠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