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要当大官 > 第149章 报纸风潮 电气时代

第149章 报纸风潮 电气时代(1 / 1)

第149章 报纸风潮 电气时代

“印刷厂那边怎么样了?”

张良早就预料到随着时间和口碑的发酵,这一期的销量应该会涨,这段时间让印刷厂印了一千五百份,比上一期多印了五百份,却没想到一早上就卖光了,各处此前联系的代卖书铺派人来催,报童在外面排队等着领新报纸。

他连忙亲自坐镇报社,并命人抓紧时间与印刷厂协调。

“那边还在加印。”

负责协调印刷厂的编辑说道:“印刷厂此前就已经排好了版,现在印刷比较简单,到下午两点之前,还能印刷五百份。”

印刷厂使用的是金属活字,每一期排版非常费事,但在排好版以后,就是费一些油墨、纸张,以及固定清理的功夫,印刷速度还是很快的。

“好!”

张良考虑了一下:“再加印一千份。这一期,总共印两千五百份!”

“这是不是有点冒险?”

编辑问道。

张良摆摆手:“问题不大,六斋先生的《鱼头岛风云》,等到再连载三期,就让印刷厂刊印单行本。

从下一期开始,咱们开始全府发售,这样随着销量上去,成本下降。再加之出版的书籍,根据预算,我们报社应该不但不会亏钱,每月还能赚几十两银钱,等到年底你们都有年利。

如果你们挖掘出了好故事,好作者,都按照咱们报社的制度执行,薪资年利都不会少了你们的这时,外边有编辑敲门进来:“新一批二百份报纸送来了。”

“先放报,优先给门外等待的客人。”

张良说道。

他说完,走到窗边,轻轻撩起窗帘一一报社的窗户都已经换成了透明玻璃。

随着放报,外边人群一阵骚动,二百份报纸很快就被排队的人抢购大半,只剩下八十多份报纸,不到中午也被陆续而来的人买走。

直到下午时分,五百份报纸送过来,才被分销到了府城各处书铺那里。

随着东阳半月报发刊的第四期,经过两个月的发酵,东阳报已经渐渐成为了东阳“文化人”之间的一种风潮。

买报纸的通常以读书人、土绅、说书先生、商人,帐房、戏班、青楼女子等群体为主。

这年头,没有什么新鲜事,人们两耳所听,两眼所看,都被禁在了眼巴前的一亩三分地里。

东阳府汇聚南北东西的商贾,消息算是灵通的,但这灵通也限于坊间流传的只言片语。

商队带来的消息往往滞后很久,街头巷尾的传闻更是真伪难辨。

寻常百姓便是想知道临县的事,也少不得等走亲访友时候捎带口信。

而数千里外的东北接连失去四十馀城,山海关外只馀宁远仅存,东阳府鲜有人知,也不被大部分人所关心。

就连知府衙门前张贴的告示,若非特意去瞧,三五日后才会在酒肆茶楼的闲谈中零星听闻,这个世道,消息便如秋日的落叶,飘到谁跟前,全凭一阵风。

而东阳半月报的出现,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很多人获得消息的途径,也增加了很多人的娱乐方式。

譬如茶馆当中,只消在柜台前的报纸架上放上一报纸,便能吸引更多的茶客来一边品茗,一边看报。

“诸位,建虏侵略,急疾如火,那袁慎在宁远只守不攻,这样下去迟早要被那建虏攻克,届时京师之外只剩一道关隘!

那时不仅北直隶危如累卵,整个中原都将暴露在敌寇铁蹄之下!”

牧云桂身着绸衣,手里举着报纸,站在包间的茶桌前,和县学的同学们说道。

“我看,袁慎不行,就该换人,夏阁老出马肯定能把失地夺回来!”

云龙县县学的卢博文说道。

不少士子纷纷赞同。

刚刚在河南中原大地上,将孙鸿山张网成擒的夏吉,已经成为了不少文人士子眼目中兵法大家“咱们府尊大人去了,也比那袁慎强!”

卢博文说道。

牧云贵摇头说道:“我听闻,那建虏在关外,已经统一了蒙古诸部,如今骑兵数十万,兵锋所指,无不颤栗。

倭寇相比建虏,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咱们府尊的安国军虽强,但只有区区三千人,相比数十万骑兵,不能敌也!

相比而言,袁慎虽然无胆,但其能居中指挥十万人守城,不论谋略还是能力都不差,若能胆子再大一些,如夏阁老这样主动出击,说不得能将丢失的四十馀城收回来。”

“非也!我认为袁将军守城之战也未尝不对。建虏大军压境,军中耗费靡多,只要坚持守城,坚壁清野,未必不能拖垮建虏··::::”

一众东阳士子,对于远在山海关之外的战争,争的唇枪舌剑,唾沫横飞之间,象是在他们唇齿之间打了一场卫国战争似的。

说着说着,竟有人争执动起手来,顿时一阵“乒台球乓”,茶碗茶壶砸了一地。

众人纷纷拉架:“蒜鸟蒜鸟,都不泳衣·:··

:,,一场搏斗停了下来,只是挺袁派和挺夏派分别不欢而散,十几个人走了一小半,只剩下八九人也没了继续聊东北战争的兴致。

“这一次第三版的诗词,是龙山县县学的赵整峙。此前从未听说此人,这次凭借一首《鹊桥仙》声名鹊起,咱们东阳诗坛,再添一人矣!”

卢博文把话题转移到了诗词歌赋上面。

这一下,包间里刚刚还剑拔弩张的场面,一下变得平和了下来。

“东阳报社里的先生们,真的很有本事,我看他们对于诗词的点评,真知卓见,很有见地!

比起府学里的夫子,也不湟多让!”

邵敏见自己的投稿的词没有上报,心里有些酸酸的,但相比这上面几首诗词,却又不得不叹服。

接下来,阳春白雪的诗词赏读之中,士子们一首首品头论足,并交流着自己最近的心得。

没有谁不想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诗词,实在是报纸“造星”能力太强,相比文会更容易出名。

而只要出了名,不论是院试考取举人,还是在士林之间,都会享受到更多的隐形待遇。

出名趁早,无人不急。

与此同时,茶馆三楼的包间里,头戴方帽的士绅王,正通过窗户,看着窗外大运河上千帆竞渡,一艘巨大的楼船上,水手们正在收拾着桅杆,准备渡过水门桥,拱形的水门桥上众多百姓正在看着楼船上忙碌的水手瞧热闹。

“亩产一千六百斤,真是敢写!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正张着报纸看的孙家主忍不住笑道。

王闻言,收回目光:“此言差矣。我前段时间刚从伍仁县回来,这土豆确实亩产一千六百斤,此是我亲眼所见!

这些土豆、地瓜是安大人亲自推出去的。

如今,在伍仁县那边的百姓口中,咱们这位府尊大人已经和圣人没什么区别了。”

“当真!?”

孙家主听完,犹自难以置信。

但心里已经开始琢磨着,回去打听一下文中所说的“宝利肥料厂”,去购买土豆种和“丹肥”

了。

孙家有田三万多亩,除了一部分桑树、棉花和药材以外,大部分都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如果这些田耕种同样可以作为主粮的土豆,肯定能赚更多!

和他想法相仿还有很多,这一篇以“记者”视角所写的文章,除了宣传土豆等良种以外,也是为“宝利肥料厂”打的一个软文gg。

“青云建设局的大楼也竣工了,刚刚我从那边过来,比这报纸上画的还要气派!”

有士绅说道。

“误误矣,要撞上了!”

王忽然喊道。

包间里的几个士绅闻言,纷纷朝着大运河看去,果见那一座楼船的梳杆撞在了水门桥上。

“啪”的一声,楼船的栀杆应声折断。

楼船的一间典雅的房间里,秦十月正在看书,听到这动静:“橙云,出去看看。”

“是!”

一背剑侍女出了门去,很快回来道:“宗主,是桅杆断了。”

“哦。”

秦十月应了一声:“再去联系一条船,我们五月底之前,必须返回馀杭。”

“是!”

橙云应声离开。

秦十月则放下了手里的书,走到窗前看向府衙的方向,按捺下想要下船去和安昕见一面的冲动“赤云,你觉得圣火教这一次能成功吗?”

她轻声问道。

本来坐在座位上闭眼假寐的红衣女子睁开了眼晴:“宗主运筹帷,定然心中早有成竹。”

“今年的敬奉银到哪了?”

她忽然问道。

“八十万两敬奉银,已经运抵馀杭了。”

赤云道。

“这两年年景不好,银子也不好赚,这一批暂不用再往北京运了,待到九月以后再说。”

秦十月说道。

“好!”

赤云已经明白了秦十月的意思:“既如此,京中的几位大人问起来,又该如何应付?”

秦十月道:“就说遭了海啸,但必不会误了今年的银子。”

“明白了。”

赤云点头道。

楼船因为桅杆折断,只能暂时停靠在了东阳府码头。

船上的人也只能临时在东阳府歇脚。

秦十月戴上斗笠和赤云一起下了船,码头上一派繁华,商贾如过江之鲫,苦力若垂天之云。

她发现不少坐在一边等待卸货的商贾手上都或握着,或展开纸张看着,其形制有点象是大燕的邸报。

她打发赤云去买。

但一时却无处可买,只得加价以二十文从一商贾手中购得。

秦十月等船的同时,看着报纸打发时间。

“怪不得。”

当秦十月从第五版看到一些豆腐块大小gg的时候,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商贾手里都握着这样一份报纸。

上面诸如“四月初十松江棉到云梦县云锦市棉花巷子一斤一十五文”、“南海顺德精造,甲等生丝,莹润如雪,韧比弓弦。五月初旬,舟抵东阳西码头,量少货珍,欲购从速!”之类信息,对于一些外地客商而言,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一手消息。

直接减少了初来乍到的外地商贾来到东阳以后,就要高价雇佣本地牙人,还要担心被坑蒙拐骗的情况。

“这必是安昕弄出来的报纸。”

秦十月笑道。

“宗主如何得知?”

赤云问道。

“安昕思想天马行空,守正出奇,是一妙人。”

赤云发现,自家宗主每次说起安昕此人的时候,嘴角都会不由自主的上翘。

橙云很快回来,已经联系好了南下的船只。

三人奔赴新船,继续南下。

新楼船只经过十几日到了瓜州渡,这里准备进京的漕船接天连地,堵塞了运河,导致楼船在这里眈误数日方才继续南下,直到五月下旬方才返回馀杭。

到了这里,秦十月再次化身边疆月。

圣火教的活动,在五月下旬一下子频繁了起来。

东阳府。

梦龙湖区,当工人们下班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建设局的马车拉着一根根烧的焦黑,大约十迈克尔低的树干,一根根的埋进土里,又浇筑石子、水泥硬固下来“这是做什么?”

有人好奇的朝着建设局的人问。

“府尊大人命第一制造厂的王厂长,在靖河上游建了一个发电站,我们把电引|过来照明用。”

张大山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

外表烧的碳化的树干,让他们这些人身上都黑乎乎的,一个个跟黑人似的。

在将树干“栽”好后,他们又去下一个点重复操作。

而在上游,同样有一队人在等待电线杆底座硬化以后,攀爬上去将支架和陶瓷垫片架好。

更后方,施工队将以硫化橡胶包裹铜丝的电线,绕在电线杆上。

直到六月初,电线架设成功。

车间之中接好了玻璃厂生产的电灯泡。

随着靖河电站拉闸送电,第一制造厂车间的灯泡昏黄的灯光亮起的这一刻,梦龙湖正式进入了电气时代。

当前方消息快马加鞭传到靖河上游水电站的时候,安昕拍手鼓掌,人群顿时跟着爆发出雷鸣似的掌声。

在这里断断续续干了小半年的百馀工人,一个个眼泛泪花。

“脱离匠籍之事,本官允了。”

安昕和王大成说道:“本官也可以保你一个秀才功名,但制造厂中的事,你不可掉链子。”

“谢府尊成全!小人必不负大人所托!”

王大成激动哽咽安昕积木眺望,似能看到山下十里外的梦龙湖工业区。

水电站虽然小,放在后世只能说是一个闹着玩似的小电站,十几个人几天功夫就能建起来。

但通过小电站锻炼出的这一批人才,才是安昕的目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轮回乐园:我就做个菜也算违规? 高武校长有点狂,离谱校规震八方 超神:开局力量之王龙炎模板! 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 我在凡人百炼成仙 穿成穷书生,我连中三元杀穿朝堂 斗罗:绝世之日月圣帝 同时穿越:开局全躺平 长青仙庭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