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神箭卫 无缝钢管 军令如山
梦龙湖相传是前朝宰相柳梦龙青年求学之所,其勤奋读书,学富五车,常年在洗砚坪清洗砚台,据说将占地一万馀亩的湖水染黑,最终成为大秦一代贤相。
湖泊名字也是来自柳梦龙。
清风吹拂。
夜色下的梦龙湖水雾弥漫,蒙蒙胧胧,月光照在湖面上,泛着粼粼波光。
远处,是梦龙山黑漆漆的影子,倒影在银亮亮的湖面上,相得益彰。
,
一阵马蹄声音踏碎了湖畔的宁静,很快便消失在洗砚坪。
沿着梦龙湖沿岸奔腾,不久就来到了梦龙山脚下,这里已经依山傍水的创建了一大片规整的建筑。
山脚下围了一大圈高达三米的围墙,为了防止贼人翻越,墙头上还铺了一层镶崁在夯土之中的铁藜。
远远地通过围墙,就能看到里面的山壁被火光映的红彤彤一片。
这里,就是军械局的所在了。
军械局背靠梦龙山,面临靖河,距离安国军所在的鱼头岛不是很远,运输物品在外面搭建的靖河码头乘船而下,就能抵达鱼头岛。
而靖河是发源于东阳府元和县昆西山的一条河,是洛河流经大海的最后一条支流,期间还连接着梦龙湖和洛河。
“老爷来了!”
守在门口的暗卫,第一时间发现了奔腾而来的安昕等人。本来戒备的姿态,在看到安昕以后,
立即收敛起来。
作为那天亲眼看到府尊如天神一幕的暗卫,府尊大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神化了。
“神箭卫一排三班林欢,拜见老爷!”
在安国军改制后不久,暗卫也进行了变动,对外名字统一为神箭卫,是属于安昕的亲兵串行。
有了对外的身份以后,神箭卫也有了在安国军吸纳新成员的权力。
但进入神箭卫的条件非常苛刻,不是光有一身好武艺就可以的,还得保证对于安昕本人的绝对忠诚,经过重重政审、考核以后才有机会添加到神箭卫之中。
而同样的,神箭卫的人也不再完全拘泥于本系统,也有了出去作武官的机会,而且以神箭卫作为安昕的直接嫡系,只要出去了自然不会差。
“好。”
安昕朝着林欢点了下头,走进了军械局大院。
军械局分为五个局域,一部分是军械局的办公区,在这里的都是军械局的管理者。
一部分是铁匠、木匠等工匠锻造军械的场所。
一部分是分装纸壳定装弹的局域,这里多是一些手巧的妇孺。
一部分是居住区,这里建造了规规整整的五排房子,形成一个个大杂院,工匠的家属也大都生活在这里。
最后一部分,也是占地最大的一个局域,就是钢铁作坊所在的位置。
“老爷。”
葛绒得到消息,立即赶了过来。
“高炉成了?”
安昕单刀直入的问道。
“成了!”
葛绒兴奋说道:“根据老爷提供的技术,我们拿出一部分银子,通过来自各地的商人收罗耐火材料,又请来景德镇的高炉工匠,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今天下午把高炉给制成了,然后我亲自测试了炉温,温度可以达到一千八百度以上。”
他看过《高炉炼钢技术介绍》,知道炉温达到一千八百度以上意味着什么。
这代表着可以达到钢水熔炼温度,还可以尝试制造更多种合金钢材。
可以制作炮管更薄的大炮而不用担心炸膛,
可以直接制作模具浇入钢水制作枪管,而不需象以前那样费时费力的卷制,且和大炮一样,可以更轻且不需要象现在这样担心炸膛一一就因为枪械炸膛,不少火枪兵对于军械局都颇有微词。
一边聊着,几人一边脚步轻快的走近了钢铁作坊区。
只是靠近,就已经听到里面热火朝天的打铁声和吆喝声。
进入其中,就看到大量赤膊的,皮肤红红的壮汉在其中忙碌着。
赤膊的工匠们肌肉虱结,汗水在通红的炉火映照下闪闪发亮。学徒们穿梭其间,搬运着通红的铁坏,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金属气息。
不远处新铸的钢锭在冷却池中腾起阵阵白雾,整个作坊在蒸汽与火光中显得格外忙碌而有序。
忽然一阵高亢的欢呼声响起,众人看去的时候,正见钢水从高炉中倾泻而出,火花四溅。
他们即便是炼钢工匠,但也从未见过这样融化的钢水,这发出炽烈声响的高温怪物,令人既感到害怕,又觉得兴奋。
安昕和葛绒凑近一些,就感觉明亮而灼热的高温熏的人皮肤发紧,眼球发涩。
而更加炽烈的是高炉中的火光,刺目的亮白色象是电光,耀的人眼睛忍不住流出泪来。
“这样的焰色,真是太漂亮了!”
葛绒望着炉子里的火光,赞叹说道。
整天与火焰打交道的工匠,可以根据火焰的焰色判断出炉温的高低。
象是从景德镇请来的并师傅,就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但他也从未见过,这样刺眼的亮白色火焰。
“能将钢铁熔炼成水,金石俱流,这样的温度,肯定远超一千五百度,咱猜测应该有一千七百度以上。”
周围工匠看着池子中涌动如岩浆一样冒泡的钢水,心里对于炉温也有一些判断。
他们在葛绒以及军械局老人的带动下,都已经对温度有了“度”这个概念。
“好!”
安昕一直看着这一炉钢水全部排入池中,慢慢的冷却下来。
确定了六丈高的高炉真的成功了,安昕心头也难免兴奋。
回到了军械局的办公区,他和葛绣说道:“有一就有二,既然路子走通了,就继续造!不要吝音于钱财。”
“已经和井师傅说过了,明天就开始打造第二座高炉。”
葛绒汇报道。
“恩,第一次制造出高炉,其中肯定会有一些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没什么,一个一个克服,一步一个脚印,经验定然会越来越丰富,早晚都能打磨出能用、好用的炉子来。”
安昕嘱咐道。
葛绒点头说道:“我明白,我这几天也会盯着高炉,一旦有什么问题,我也会及时向老爷您汇报。”
在葛绒的值房喝茶休息,聊了一会儿。
安昕又去了制造作坊区视察。
靖河流淌,河边水车转动不休,将水通过水渠源源不断流入的同时,也将力量传导进了制造作坊之中,带动里面水力镗床的钻头快速的转动着,旁边有工匠正在给枪管内部拉膛线。
这是安国军火枪营要换装的米涅弹燧发枪,如今正紧锣密鼓的生产着。
但可以预见,当高炉经过测试,正式投入使用,生产出模具铸造的无缝钢管以后,最困难、最麻烦枪管得到解决,枪械不论是生产质量,还是生产速度,都会往上翻倍。
象是安昕看到的那些因为损坏,工匠正在维修、更换配件的燧发枪,也将会从安国军的一线部队中退出。
转到妇孺所在的装弹区,一个个陶罐放置在从山体掏出来的石壁空间之中,地面上撒着一层石灰,保持石壁空间的干燥。
黑火药,自从化肥作坊开业以后,就是化肥作坊负责生产。当时在伍仁县一是为了隐蔽,二是为了方便。
因为生产提纯的硝石,也是由化肥作坊负责。
而硫磺,除了从接着河帮那边从山东运来之外,随着安昕如今在东阳府位高权重,兼兵备道副使职务,可以光明正大生产黑火药以后,又先后打通了两条路子,一条来自琉球,一条来自汉中。
最终,从军械局的弹药作坊,负责将纸壳子弹组装出来。
一圈转下来,时间已经很晚了,府城城门这个点也已经关上了,再去叫开城门也麻烦,安昕干脆在军械局住下了。
从戒指里的壶天小空间拿出钢笔和用线封装的研光纸本子。
安昕刷刷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军械局机构改革方案(草案)”。
一边思考,一边在本子上写着。
通过今天这一圈转下来,安昕发现如今的军械局,再继续采用这样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已经非常影响军械局的发展了。
“军械局可以进行拆分,下面具体生产的作坊,可以改为“广”。
在大燕,官营的商业机构通常被称为“局”和“厂”,两者有时候会混用,但通常来讲,负责管理的一般被称作“局”,比如造作局、兵仗局。负责生产的通常被称为“厂”,比如琉璃厂、大木厂。
“制造作坊,可以改制为军械局第一制造厂,弹药作坊也可以并入其中。如此精简管理,统筹生产。”
“钢铁作坊,改制为军械局第一钢铁厂,专职负责炼钢······嗯,还可设置一个研究所,可以挖掘一些脑子灵活的、学术型的人才重入其中,专门负责研究合金配方进行实验。”
安昕手中很多资料,但也不是有了配方就能生产出来,这中间毕竟横跨了三百来年,相差了整个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未来的合金,哪怕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材料,想要在这个时代重新落地生根也依然困难重重。
“如此,军械局之下有第一制造厂、第一钢铁厂,管理方式也应得到相应改变····:·有了高炉以后,玻璃厂也要进行组建,再创建水泥厂,都落在青云商号旗下。
宝利肥料作坊,也改制为宝利肥料厂,继续扩大经营生产:··
?
安昕洋洋洒洒,连夜写下五千多字的方案草案出来。
外边也安静下来,有风吹打窗,下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安昕关好窗户,继续补充草案,
直到灯芯跳动,一根蜡烛燃完,才停下笔上床休息。
有着养神境的魂魄打底,安昕精力非常旺盛。
第二天一早,便又神清气爽的醒来。
在葛绒的相送下,安昕一行人离开了军械局。
刚走出不远,就听到一阵安国军训练的号子声。
1
安昕遥遥看去,就见到一排新兵正在一个黑汉的带领下,绕着梦龙湖跑步。
忽然,前排的新兵停了下来,后排见到前排停下,也纷纷停了下来。
黑汉站住脚步,目光冷视着前排的几个新兵:“为什么停下?”
“报告教官,前面有水坑!”
前排新兵冲着黑汉,举起右手拍在左胸口上行军礼说道。
在他们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浑浊的水坑,看不出深浅。
“我喊停了吗?告诉我!”
黑汉目光冷峻的盯着回话的排头兵,声音铿锵,带着质问的语气。
新兵脑门上的汗立即就流了下来,晒得发红的脸也一下刷白。
“我告诉你们!跑步就是军令!没有让你们停下,前面就算是悬崖,你们也得跳!”
黑汉冲着这一排三十多个新兵,大声的吼道。
“是!”
新兵们大声回应。
“王朝、刘路,你们这两个排头兵,回去以后领二十军棍,长长记性!全排,今天中午只能吃白饭!”
黑汉说完,指着前面的水坑:“继续跑!”
新兵们心里有点泪丧,今天是周一,中午那顿饭是最丰盛的,本来每人都能分到一碗喷香的炸五花。
早上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咽着口水,期待着中午那顿饭了。
“是!”
王朝、刘路反而松了口气。
新兵营里虽然辛苦,但待遇好的令人心醉。他们可再也不想回到暗无天日的俘虏营,整天挥舞着锄头挖矿了。
二十军棍虽然屁股疼,但他们皮糙肉厚不在乎,就是得罪了全排的战友,让他们觉得后背隐隐有些发凉。
黑汉和三十多新兵,脚踏着泥水跑过,所有人鞋裤全湿,全身都溅满了泥点子。
路过军械局大门的时候,正看到一辆辆独轮车,正将一捆捆长矛、蒙皮盾牌、狼等武器,运往靖河码头。
这些是安国军定制,由一些铁匠学徒练手打制,发给沿海各渔村民轮训民兵用的,轮训合格以后,就可以带回家里对付倭寇。
“六子,俺早上吃饭的时候,听刘匠头说昨天晚上府尊大老爷来过,你知道吗?”
张小凡一边往船上搬卸盾牌,一边和旁边的皖北老乡说道。
他俩都是军械局从俘虏营里面选拔出来的力役,专门负责搬搬抬抬出力的工作。
“啊?俺昨晚上乏制造作坊搬铁锭的时候,倒是看到过一个派头很大的老爷,就连大匠作都又敬的陪在那老爷跟前,是包是府尊大老爷?”
六子闻言有些注奋的说道。
“那应该是了,快乏俺说说,大老爷长啥样?俺听局里的散说,大老爷那是神仙一样的散物!”
张小凡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