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奖的主角奖分剧情片和音乐喜剧片两类,但配角是不分的。
所以虽然少了原本《美丽心灵》中,女主康纳利报名配角的降维打击,竞争反而更激烈。
这位五十多岁的女演员,一生获奖无数,是37、48两届戛纳影后,她拿这个奖也算实至名归。
宁岁聿看向不远处,跟《红磨坊》剧组一桌的妮可·基德曼,她遗撼的摊了摊手。
如果能在一届金球奖,同时拿到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那一定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很快,颁发最佳男配角的嘉宾,竟然喊出了“托马斯·哈登·丘奇,《杯酒人生》”。
剧组顿时一片欢腾,宁岁聿却是惊诧莫名。
上辈子《杯酒人生》可没拿过这个奖,而且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剧情片往往在奖项上更有优势。
但不论如何,剧组获奖都是值得庆祝的。
托马斯兴奋的跟每个人拥抱,对宁岁聿尤其热情:“导演,谢谢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宁岁聿对他的激动非常理解,一个最佳男配角听起来似乎没什么。
但对于一个名气不高的演员来说,是真的能改变他的职业生涯的。
激动的托马斯甚至还跑去《红磨坊》那边,跟妮可拥抱。
接下来,当宁岁聿在颁发最佳编剧奖的嘉宾口中,听到自己和《杯酒人生》的名字时,就确定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这个大奖,基本与自己无缘了。
原剧在2005年的对手都不算强,也只是拿了两个奖项。
现在拿了最佳男配和最佳编剧,就不可能再拿最终大奖。
不过他也早有预料,《红磨坊》这部歌舞片优势实在太大了。
他上台领奖,感言中规中矩,把所有人挨个感谢了一遍,老练的毫无新意。
台下所有人都对这个异军突起的,年轻导演感到好奇,又对他的发言稍有失望,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接下来我还会登台,那就说些大家喜欢听的。”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还有人吹起了口哨,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锐气。
他们并没有等太久,当来到最佳导演奖项时,宁岁聿的镜头,跟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等人轮流出现在屏幕中,让很多人都有种恍惚感。
这个半年前才在电影群冒泡的年轻人,他的进步速度让媒体的报道都有点跟不上,更别说圈内人对的感观和评价了。
宁岁聿上台接过奖杯,看着这个镶崁在大理石底座上的24k黄金地球,他轻轻触摸金球上缠绕的胶片造型,心潮澎湃。
重生之后坚持不懈的学习,从短片到长片,从小成本到大制作,从商业片到艺术片,从五月份的戛纳短片金棕榈,到今天的金球奖最佳导演,他一直在进步。
虽然现在的成绩,还是靠的他人作品。
但他有信心,终有一天会凭借自己的作品,捧起更多的奖杯。
接下来,又到了宁岁聿立人设的时刻,逼格这东西,就是这么一次次塑造起来的。
“我果然又上台了,看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台下一阵笑声中,宁岁聿开始自己的第二次感言:
“那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梦想吧。我渴望拿到很多的大奖,但我更加渴望能拍出各种各样的影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作品。
我会不断地尝试,不论成功或者失败,直到实现我的梦想为止。
就象我在拍摄第一部长片时,将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投了进去,很多人并不理解。
当时如果我把那些钱,交给华尔街的经纪人,或许很多年以后,我只是一个守着一堆钞票的富翁。
但现在,我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一部分梦想,并将持续下去。我坚信,很多年后,我的回忆将无比丰盛。”
宁岁聿在掌声与赞美中,结束了金球奖之旅。
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在搬运金球奖的新闻时,都有些疑惑。
“还有什么资料吗?十六岁的金球奖最佳导演,很有话题性的。”
“总编,我找到一条新闻,五月份的戛纳短片金棕榈,也是这个名字,可惜没找到图片,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
“这个名字应该不常见的,再查查看。”
……
有了金球奖的收获,《杯酒人生》在上映一个月,拿到1500万票房后,开始直线攀升。
环球影业再次开始奥斯卡的公关之旅,连带宁岁聿都端着牛奶参加了多场酒会。
新线这边,虽然对他抛下片场的行为有些微词,但是看看比计划提前了半个多月的进度,实在不好多说什么。
2002年2月11日,除夕到了。
拍摄已经进入倒计时,宁岁聿决定不回去过年了,坚持拍完后再回国。
上辈子他习惯了剧组生活,不回家过年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这辈子可是第一次,特别是对于老妈来说,十六年来头回没跟儿子一起过年,在京城根本待不住,非要飞来美国。
宁岁聿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老妈劝住,还把老爸也劝了回去。
他俩两个大男人,一个在洛杉矶剧组,另一个守在道格拉斯顿也没什么意思。
早上七点,刘奕菲打来电话,她已经从京城回武汉,跟家人团聚。
“聿哥,你今天有没有饺子吃啊?”
刘奕菲声音听起来轻轻的,似乎在压着嗓子。
“我可不会亏待自己,昨天就找中餐馆定好了。你那边应该是半夜吧,这么晚还不睡?”
“妈妈和外婆在守岁啊,我自己在卧室的。”
洛杉矶和国内差了16个小时,宁岁聿知道她这是特意卡着时间,给自己打电话的。
少女轻轻柔柔的声音,跨越万里重洋,听筒中都带着思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