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冬,葭萌关的捷报如同冬日惊雷,震动了荆襄,也必然将很快惊动整个天下。然而,攻克雄关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降临。
襄阳州牧府内,炭火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林羽刚刚送走了东线传来的最新消息:周瑜大军已全线退至柴桑,江夏之围彻底解除,但文聘在军报中直言,江夏水军损折近三成,城防设施多有破损,亟需休整与补充。
“周郎退兵,非是畏我兵锋,乃是忌惮我入蜀之势,恐腹背受敌耳。”蒯越捻须分析,脸上并无太多喜色,“然其退而不乱,阵伍严整,可见实力未损根本。东线之患,远未消除。”
林羽颔首,目光投向西边那更为复杂和紧迫的战局。葭萌关的军报更为详细地摆在他的案头,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有严峻的挑战。
黄忠、魏延在孟达内应下,虽侥幸袭破关门,但守将冷苞率残部退守关内营垒,凭险死战,拒不投降。蜀道艰险,后勤补给线漫长,黄忠麾下万余先锋经过连日急行军和惨烈攻关,已是疲惫之师,箭矢粮草消耗巨大。更令人忧心的是,刘璋在成都闻讯,惊怒交加,急遣大将张任、刘璝率精兵两万,星夜驰援涪城,意图将荆州军堵死在葭萌关前,形势瞬间逆转,西征大军反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险境!
【系统紧急提示!西线战局进入关键节点!葭萌关虽克,但大军孤悬险地,面临蜀军主力反扑与补给断绝的双重危机!触发战略抉择:如何应对蜀道困局?】
【选项一:倾力支援,速战速决。】
【选项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选项三:奇正相合,外交破袭。】
林羽凝视着地图上那条蜿蜒入蜀的狭长通道,眉头紧锁。选项一过于激进,选项二又显迟缓。选项三……兵行险着,却最符合他“以最小代价取最大成果”的思路,也最能发挥他已布下内应的优势。
“行险一搏!”林羽深吸一口气,“我选三!”
【高风险策略确认!执行“奇正相合,外交破袭”策略。系统将辅助提升奇袭部队生存率及内应活动隐秘性。
指令立刻发出:“传令黄忠、魏延,加固葭萌关,深沟高垒,以守代攻,务必挡住张任第一波攻势!另,擢升孟达为牙门将军,令其精选熟悉山路的巴蜀降卒,组成斥候营,由魏延统领,伺机寻小路穿插敌后,焚其粮草,扰其军心!”
“命马澹先生,动用所有与蜀中士族有旧的渠道,加大舆论攻势,宣扬刘璋暗弱,荆州军纪严明,只诛首恶,不扰百姓!设法接触李严、严颜等将,许以重利!”
“令‘谛听营’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与张松的联络畅通,我需要知道成都每一刻的动向!”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羽的心始终悬在剑阁那头。战报时好时坏:黄忠凭借葭萌天险,屡次击退张任猛攻,但伤亡不小;魏延率奇兵数次尝试迂回,皆因山路险绝无功而返;成都方面,刘璋虽惊惧,但在其子刘循及张任等将领坚持下,抵抗意志依旧顽强。
就在西线陷入僵局,林羽几乎要考虑是否调整策略时,转机终于出现!
先是“谛听营”密报:张松成功策反刘璋麾下重要参军李严!李严对刘璋早已不满,愿在关键时刻作为内应!
紧接着,魏延的奇兵终于找到一条隐秘樵径,成功绕至涪城侧后,突袭了蜀军一处粮草中转站,虽未竟全功,却引起蜀军后方极大恐慌!
最关键的是,荆州持续不断的舆论攻势和精准的外交手腕开始见效,巴郡太守严颜,这位在蜀中素有威望的老将,竟开始态度暧昧,按兵不动,对刘璋的调令阳奉阴违!
压力之下,刘璋的信心开始崩溃。加之张松、李严等人不断进言,夸大荆州军力与林羽“仁义”,刘璋终于派出了以李严为首的求和使者,秘密抵达葭萌关黄忠大营!
条件是:刘璋愿割让巴东郡(包括白帝城等重要据点)给荆州,双方罢兵,永结盟好。
消息传回襄阳,林羽看着李严亲笔书写的密函,心中波澜起伏。巴东郡,是入蜀的咽喉要地,取得此地,等于在益州钉下了一颗坚实的楔子,进可图全蜀,退可保荆州西线无忧。然而,就此罢兵,则意味着彻底吞并益州的计划需要推迟。
【触发重大谈判抉择:是否接受刘璋的割地求和?】
a 接受和议,见好就收,先消化巴东,巩固战略优势。
b 拒绝和议,乘胜进军,要求刘璋让出更多地盘甚至称臣。
c 假意应允,伺机毁约,待蜀军懈怠时突然发动总攻。
林羽沉思良久。此刻荆州东线新疲,北方曹操虎视眈眈,若在西线陷入长期战争,极为不利。见好就收,换取宝贵的休整和发展时间,方为上策。
“告诉李严,和议可成。然,需刘季玉(刘璋)遣子为质,并开放荆蜀商路,允我商队自由通行。”林羽最终选择了a,但附加了更苛刻的条件,以进一步削弱刘璋和控制蜀中经济。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春,荆益和议达成。荆州兵不血刃,取得巴东重镇,势力首次延伸至三峡以西。黄忠大军班师回朝,驻防白帝城。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曹操在许都闻讯,默然良久,对左右叹道:“林文辅(林羽表字,假设字文辅)……真吾敌手也!”自此,将荆州视为心腹大患。
孙权在吴郡得知,亦感压力倍增,加速整顿水军,以备将来。
而林羽,站在襄阳城头,手握和约,西望巴山蜀水。他知道,这暂时的和平,是用刀剑争取来的。下一次风暴,将会更加猛烈。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间隙,让荆州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