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
应天城!
相比于北疆的金戈铁马,大明军队的凶猛狂涛北伐启。
在大明帝国的腹地内核,乃至于北疆以南,根本就没有战场的硝烟。
甚至于许多大明的府域根本就不知道战争已经打响了。
毕竟。
如今的大明朝廷还没有昭告天下在北疆取得的大胜果。
奉天大殿!
“启奏皇上。”
“北疆又一次大捷。”
“太孙殿下率领我大明三大主战营首战,两军于北疆边境对垒。”
“一战击溃鞑靼元军,歼敌近十万,俘七八万,大胜。”
“甚至鞑靼大将军阿鲁台也被太孙殿下亲手斩杀。”
“我大明,再次取得大胜。”
急报兵跪在大殿内,大声的启奏道。
听到这。
朱元璋与朱标原本就笑容满面的脸变得更为璨烂。
显然。
朱应在北疆领兵,他们是丝毫不担心,应该要担心的是北元的那些残部。
“好,好,好!”
朱元璋连叫了三声好。
声音传入大殿,更是格外的振奋。
大殿内的文武也是如此,无不为此所高兴。
几乎每一个文武的脸上都是挂着喜悦的笑容。
“臣等恭贺皇上。”
满朝文武皆是齐声恭贺道。
“区区蛮子,咱大明不招惹他们,他们却屡屡招惹。”
“这是他们自找的。”
“传咱的旨意,对于蛮子,无需留情。”
“还有太孙行事,任何人不得干预,谁敢干预,阻挡太孙北伐,咱就砍了谁。”朱元璋扫视朝堂,带着一种告戒的语气。
在他的目光下。
根本无人敢对视。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龙椅上的这位是真的说得出做得到。
“父皇。”
“此番北疆大捷,鞑靼的主力大军都已经被雄英给击溃了,俘获无数。”
“接下来的北伐之战便是扩张疆域,掠夺人口。”
“户部,工部,乃至于兵部都必须通力合作,将这些夺来的人口给消化了,化为我大明的劳力。”
“如今我大明各处大兴土木,需要的人力可太多了。”朱标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朱元璋点了点头。
“郁新。”
“秦达。”
“唐铎。”
朱元璋扫了一眼,直接呼出了三个尚书。
“臣在。”
三人当即站出来,躬敬一拜。
“自北疆抓回来的俘虏,由户部派人造册记录,皆是录为奴籍,由工部分配各大兴土木府域,由兵部负责调遣郡兵运送。”
“总之。”
“只要你们完成好了,督促好了,咱就记你们一大功。”朱元璋看着三人道。
“臣等领旨。”三人当即应道。
“父皇。”
“除了这俘虏安置之事,雄英还提及了一事。”
“便是向北迁徙我汉民。”
“儿臣以为,此举可行,正如同当初父皇初定北方时,北方已经完全被胡化,不再认同吾华夏,辛苦父皇英明之举,如今吾大明北方才真正归心大明,重新融入华夏整体。”
“此番雄英开疆拓土,道理也是如此。”
“向北迁徙吾汉民,更有利于掌控北疆广袤疆土。”朱标又开口说道。
显然。
朱应上奏而来的秘奏已经让朱标和老朱都看到了。
今日朝堂之上,趁着这再次大捷之喜,自是要将此事彻底敲定的。
“当年咱北迁汉民就是为了让北方重新融入华夏,这些年来,也足可见咱做的是对的。”
“此番雄英所提。”
“咱自是准予。”
“此事,太子你亲自来负责。”
“正如雄英所提,迁徙贫民,迁徙无田无产之名,我朝廷负责护送前往北疆,除此外,待得归于北疆定居之后,还赋予五年免税之权,只限北疆之地。”
“可分配牧场。”
“可分配田地。”
“粮种与牲畜种,迁徙贫民可向北疆的皇家银行借贷,未来无息偿还即可。”朱元璋想了想,对着朱标说道。
之所以不直接赐予粮种什么的。
那就是因为朱元璋知道人性,更看透了人心。
如果是平白无故给的,没有任何压力,那他们绝对不合珍惜。
当然!
这也只是小部分一些人,真正能够改善穷苦贫困,他们也一定会珍惜的。
“父皇圣明。”
“此事,儿臣一定会全力督促。”朱标也当即应道。
“启奏皇上。”
“礼部收到了来自北疆的奏报。”
“太孙殿下以皇上之名传旨于朝鲜国,命朝鲜出兵进攻建州三部。”
“如今这旨意应该已经到了朝鲜了。”
刘璟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咱当初就给了雄英临变处置之权,为了避免许多事情眈误,咱还给了他一些盖了印的空白圣旨。”
“如今看来,咱又做对了。”朱元璋大笑着说道。
而此话落下。
朝堂上的大臣无不在心底发震。
直接给予空白圣旨给朱应,国之储君。
这是何等魄力才能做到?
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做到?
甚至都可以想到,要是朱应忽然想要当皇帝了,完全就可以拟定一道旨意,再加之麾下掌控的数十万大军,北疆归附,他完全都可以直接杀到应天做皇帝。
不过!
这就是满朝文武不知道祖孙三人究竟达成了怎样的共识,更不知道朱应如今根本就对这个皇位没有任何兴趣。
徜若他们知道朱应的追求,那就断然不会如此觉得了。
“给咱密切关注李成桂的动静,徜若他不出兵进攻建奴三部。”
“哼哼。”朱元璋冷笑了一声:“那就收拾了鞑靼后,再收拾他们。”
“一个臣属国如果不尊上国之令,那咱要他们何用?”
显然。
朱元璋在知道了自己孙子的野心后,更为了一统世界,为了复活自己妻子的愿望,所谓不征之国根本不会再有,未来大明周边的所有番邦小国都将会是大明出征的目标。
任何国都不例外。
“皇上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在如今的朝堂之上。
自然就只有朱元璋的声音。
“诸卿。”
“如今之天下,如今之大明,已然在咱孙子的改变下正在迅速增长国力。”
“这些,你们也都可以亲身感受到大明的蜕变。”
“但,今日咱还要告诉你们一件事。”
“不要再以寻常的眼界看待大明,看待太孙。”
朱元璋话音一转,忽然看着满朝文武说道。
而前面几句话,大明国力蜕变,这些自然都可以见证到的。
但后面一句。
则是让群臣都面带不解之色。
“你们看咱是不是变年轻了?”朱元璋笑了笑,忽然看着满朝文武道。
群臣带着更为不解的目光看向了朱元璋。
而当他们真切看清楚后。
这才发现。
龙椅上的朱元璋似乎真的变得年轻了不少,原本花白的头发竟然都变黑了,甚至于脸上的皱纹都淡了许多,好似恢复成了中年样貌似的。
“咱可以告诉诸卿。”
“这世间,真的有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这世间,也并非真的如你们所想所见,所谓仙神是虚无缥缈。”
“咱也可以告诉诸卿。”
“咱之所以变得年轻了,皆是因为咱大孙献给了咱一颗延寿丹,并非是你们所了解那种方士所炼制的毒丹,而是真正的延寿丹。”
“咱吃了,太子也吃了。”
“以咱现在这状态,还能活个几十年没问题。”朱元璋此刻又开口说道。
到了他这个位置,延寿丹的存在也根本无需隐藏什么,反而,还对着满朝文武有着一种激励之用。
而听到了朱元璋的话后。
满朝文武全部都露出了震惊的神情,目定口呆的看着。
显然。
如果这种话是从满朝文武,乃至于除了朱元璋父子之外任何一个人说出来,那他们都会觉得是胡言乱语!
但。
这话是从朱元璋的口中说出来的。
众所周知。
朱元璋是最不相信所谓方士,更不相信所谓灵丹妙药的。
在他的大明帝国内,所谓炼丹方士根本就抬不起头,更没有生存之地。
而现在说出此话,可见这话的可信度。
“当初咱大孙北上时,便已经给咱留下了一些东西。”
“灵石。”
“灵丹。”
“还有一颗可延寿十载的延寿丹。”
“而这些,便是太孙特意交代,恩赏有功之臣的。”
朱元璋缓缓开口。
而此话落下,更是让满朝文武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显然。
这正是朱元璋所说那延寿十载的话。
别人说的不可信,但朱元璋此刻用自身,还有他作为皇帝开口说的,却是无人不信。
“都给咱拿上来。”
朱元璋一摆手。
只见。
郭镇带领着十几个禁卫军一人捧着一个盒子,从殿外走到了殿内。
满朝文武的目光立刻汇聚而来。
“打开,给诸卿看看。”
朱元璋一笑,带着几分神秘。
应声。
众禁卫军直接将手中的盒子打开。
朝堂文武目光汇聚。
第一派的几个盒子,入眼便是数十颗闪铄着淡淡白色光芒的灵石。
只是一眼看去,便知此物的不凡。
比夜明珠都要亮。
而且在展现出来的一刻,整个大殿内的气息似乎都变得更为轻松,格外心旷神怡。
“此物,乃是咱大孙得天赐之灵石。”
“随身佩戴,延年益寿,百病不侵,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朱元璋则是指着那灵石说道。
但这还没有结束。
只见第一排的禁卫军重新闭上了盒子退下。
第二排的几个禁卫军也打开了盒子,入眼则是一个个瓷瓶。
“这些乃是咱大孙得天授技,亲手所炼灵丹。”
“拥有提神之效,拥有健体之效。”
朱元璋又缓缓开口。
随之。
禁卫军直接打开了瓷瓶。
顿时!
大殿内一股极为浓郁的丹香飘散,靠近一点的闻了一口都感觉浑身舒畅。
但朱元璋一挥手。
又纷纷退了下去。
郭镇双手捧着一个盒子,神情也是格外郑重,将盒子打开后。
一个瓷瓶出现。
“此乃咱大孙留给咱恩赏功臣的【延寿丹】,如今咱也只有一颗,服用下去能够延寿十载。”
“咱可以保证,这延寿丹绝对有用,还有这些灵丹妙药也全部有用,因为咱都亲自尝试了。”朱元璋十分郑重的对着满朝文武道。
这一刻!
整个朝堂上的大臣都尽是急促的呼吸声。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汇聚到了这寿元丹上,难以移开。
虽然这并不是长生不死药。
但。
这可是真正的延寿丹药。
十载啊!
十年光景啊!
要是能够多活上十年,那该是多么美妙?
特别是这些站在朝堂上的大臣,拥有着权力,那就更想要活得更久。
听着满朝呼吸的急促声,朱元璋眼中带着笑意,这,正是他要的效果,更是朱应想要的效果。
“敢问皇上。”
“要立下何等功劳才能够得到这这延寿丹赐予?”
此刻。
作为尚书的秦达也忍不住了,躬敬问道。
满朝文武目光汇聚。
“这丹药价值有多大,世人皆知。”
“所以,需要多大的功劳。诸卿可以自行衡量。”
“但咱可以告诉诸卿的是,如今咱手上虽然只有一颗延寿丹,但咱大孙手中可是还有,而且未来得天所授说不定更多。”
“只要诸卿为大明全力尽心尽力,未必不可得到。”
“当然。”
“除了这延寿丹外,还有灵石也有诸多妙用。”
“此番咱大孙北伐,需要各部配合,需要天下官吏配合。”
“只要咱大明的官吏,人人都有机会得到恩赐。”
“灵石,丹药。”
“咱与太子会亲自评比,以三月为一期限,论功行赏。”朱元璋幽幽开口道。
“臣等誓死效忠大明。”
“臣等誓死为大明尽忠。”
满朝文武全部都齐声道,此刻更为坚定,更为亢奋。
朱元璋一笑,一摆手:“好了,今日之议就到此结束吧,退朝。”
今日朝议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该取得的效果都已经取到了。
此刻退朝,正合时宜。
待得群臣退下。
“标儿。”
“现在咱明白雄英当初为何要留下这些丹药还有一颗延寿丹了。”
“这些作为恩赏,绝对可以激励满朝啊。”
“有些人或许不在乎金银,但对于延寿,可是非常在乎的。”
“哪怕自己不在乎,他们总是有在乎的长辈亲人的。”朱元璋笑着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