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食神从一饭封神开始 > 第二十七章 太白是仙也非仙!

第二十七章 太白是仙也非仙!(1 / 1)

就在陈诚下定决心弃用白酒的同时,另一头的拓真正吩咐手下布置祭祀之物。

身旁的凉太满面忧色,忍不住开口问道:“那诗词该如何选择?毕竟语言有别,能否引来太白英灵,诗词可是重中之重。”

拓真微微一笑,语气笃定:“太白一生潇洒自在,华夏人尊称他为‘诗仙’,正是源于他那份极致狂放、不受拘束的性情,宛如挣脱尘俗的仙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就选太白所作的《侠客行》,这首诗完完全全契合他的洒脱豪迈……”

凉太眉头微蹙,欲言又止:“可是……”

“凉太,你放心。”

拓真抬手打断他,“为了今日之事,我早已深思熟虑,这次我有十足把握,将这尊神圣迎回东瀛。”

“啧……”

另一边,陈诚已经架起折叠桌,摆弄好卡式炉,打算就在涂龙山就地烹饪神飨。

但关于献祭仪轨该选用怎样的诗词,或是侧重太白的哪段生平,他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在他看来,李太白绝非世人眼中那般纯粹的洒脱,或许心底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与怅惘。

世人眼中的谪仙人,才情无双、嗜酒如命,狂放得不可一世。

可若细细品读他的诗文便会发现,李白的快乐里,始终裹着层化不开的愁苦。

少年时,李白在巴蜀匡山的大明寺读书习剑,潜心修行。

而与他同岁、出身名门的天才王维,已高中进士,名满天下,成为世人眼中最耀眼的星辰。

二十多岁时,李白并未急于成家,而是选择“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从富饶的天府之国出发,沿长江一路向东,开启了人生第一次万里之行。

仅据现存诗文记载,他踏足过两百多个州县,攀登过百座大山,游览过六十多条江河川溪与二十馀个湖潭。

加之他性情豪爽、广结好友,很快便在江南声名大噪。

二十六岁那年,李白在安陆成家。和所有心怀抱负的文人一样,他也藏着一颗仕途之心,渴望以自身才学匡扶社稷、青史留名。

彼时的他信心满满,给当地官员递上了一封真情洋溢的自荐信,字里行间满是超乎寻常的自信。

可现实却泼了他一盆冷水,干谒之路屡屡碰壁。

更糟心的是,他因醉骑马惊扰了李长史的车驾,冒犯官威,险些入狱。

妻子许氏在家担惊受怕,催促他写下悔过书。

此事在安陆名利场中沦为笑谈,甚至有人将那封悔过书拿到宴席上朗读,当作佐酒谈资。

转眼到了三十岁,李白的入仕理想依旧遥远。

这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奔赴繁华的长安。

公元730年春夏之交,李白在终南山上做起了“志在为官”的隐士。

可彼时他名气尚浅,想见皇帝或是热爱文学的玉真公主,却苦于没有门路。

李白从夏天待到初秋,多方求访后,终于有位张姓官员愿意帮忙引荐,还安排他住进了终南山的玉真公主别馆。

可惜,最终依旧毫无结果,他在长安客居数年,屡次尝试找人举荐,却始终四处碰壁。

直到三十七岁,迫于无奈的李白,黯然返回安陆。

对于这段人生的黄金岁月,李白只留下八字:“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公元742年,唐朝改元天宝。

为迎接盛唐新气象,正月刚过,唐玄宗便颁布了广求贤才的诏书:无论平民百姓还是为官者,但凡有一技之长,当地官府均可向上举荐。

同年李白与岑勋应邀前往元丹丘位于嵩山的颍阳山居做客。

那日,李白微醺,为劝元丹丘与岑勋多饮几杯,乘兴吟咏出千古名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谁也没想到,诗词脱口而出的瞬间,这山间小聚便被永远刻入了历史。

同年,醉心修道的玉真公主奔赴谯郡真源宫参加道教活动,在道士元丹丘的引荐下,读到了李白所作的《玉真仙人词》,对其才华赞不绝口。

而此时的李白,正在江南水乡游历,他并不知道,长安大明宫中,皇帝与大臣们已开始传阅他的诗篇。

公元742年秋,唐玄宗下令召李白入长安。终于扬眉吐气的李白,得意之情毫不掩饰,挥笔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年过四十的李白忙只身奔赴长安。史书记载,玄宗皇帝不仅降辇步迎,亲自走到李白面前,还拉着他坐在尊贵的七宝龙床上,甚至将亲手调弄的羹汤赐予他。

无需参加科举,仅凭布衣身份昂首挺胸走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座上宾,在整个华夏史上,李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玄宗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布衣诗人安置在翰林院。

本以为自此能成就一番功业的李白,却没料到,在君王眼中,他不过是点缀盛世的文学侍从,仅供消遣罢了。

长安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李白自嘲“醉倒八百天”,看似放浪形骸,实则满是壮志难酬的苦闷。

公元744年暮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他并非不想离开,而是想在创建不世功业后功成身退。

可此时,即便全天下都在传唱他的诗歌,这位才子心中也未必如表面那般志得意满,最终只能在无奈中离开长安,一去不返。

从四十六岁到五十五岁,李白以交通便捷的宋州、汴州为中心,寄情山水,四处漫游。

公元756年,他在庐山安顿下来,当时正在南方招揽人才的永王李璘,得知诗仙隐居于此,立即派出使者,再三邀请他出山。

五十六岁的李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乱,他对天下局势一无所知,满眼只有永王招揽他为幕僚,能让其一展抱负的机会。

可结局是永王被定为叛臣,李白很快被捕入狱,关押在浔阳监狱。

这位昔日的谪仙人,只能放下所有骄傲,不停写信给认识的官员、老友求助,只求博得一线生机。

巧合的是,讨伐永王的主帅,正是曾经与其携手同游、诗歌唱和的好友高适。

如今的高适官拜淮南节度使,面对李白的求助,他却始终一言不发,在政治立场面前,早年情谊终究不值一提。

好在生死关头,朝中宋若思、郭子仪等人出面为他说情,李白才得以免于一死,从狱中放出。

纵观李白一生,除了两次结局惨淡的短暂仕途,他几乎没有过正式的官职。

晚年疾病缠身,滞留金陵的李白,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曾经喊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侠,如今也只能自嘲慨叹:“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公元762年,李白投奔到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寄宿。

弥留之际,将平生所作诗文全部托付给这位族叔,恳请他代为编辑作序。

不久后,这位传奇一生的谪仙人,在病榻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回过神来的陈诚,沉默良久,双目微眯,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不行,若真想打动李太白,绝不能引用他的诗句。唯有另辟蹊径,从他不为人知的生平与遗撼入手,才能真正触动太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实习医生到盖世神医 靠军火发家致富,我在国外称帝 神豪:从把单身妈妈变成家人开始 徒儿,下山祸害你媳妇去吧 重生高三:情报系统每日刷新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 拍戏,获得超能力 穆黎传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