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需要多少人,多少资金,多少设备随时找我,我随时给你批。”
王帅起身走到他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的欣慰。
“对了!如果在技术上有什么疑惑或者不懂的地方。”
“你可以直接给苏铭苏部长打电话他一定会耐心给你解答的。”
陈明山一愣:“苏部长?”
“王帅您的意思,那些关于风洞的技术图纸和资料,都是苏部长研发的?”
苏铭的名声如雷贯耳陈明山怎能不知道。
这位建国以后就不断研发出各种新式技术和装备的人,他仰慕许多,一直没能见上一面。
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成功突破西方的卡脖子技术并且还反过来领先西方。
苏铭在科研界里,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
王帅淡然一笑点了点头:“没错正是他。”
“有苏部长这样顶尖的科学家给我当老师我心里就是踏实了!”
“这风洞我造定了!”
陈明山一扫之前的阴霾对风洞建造计划,信心十足。
出于对苏铭的信任即便他没有学习过风洞技术,也觉得,只要苏铭在,这风洞一定能造出来。
“好好好你有信心,我心里才踏实。”
“对了,明山这风洞建造计划,你打算如何执行,快和我具体说说。”
王帅领着陈明山来到会客区的沙发上落座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陈明山:“是这样的我打算”
就这样风洞的建设任务就交给了陈明山,两人又商量了一些规划细节之后陈明山便火速地离开了这里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日夜不停地学习资料上的内容。
期间不间断,通过打电话,发电报的方式与苏铭取得联系询问风洞技术的原理和结构。
随着陈明山懂得越来越多,很快风洞的建造便正式立项。
-
与此同时。
龙国,帝都,重工业部
办公室内
部长李春平伏在案边认真地对着眼镜哈气擦干净戴上以后,顺手拿起桌子上的公文继续工作起来。
此时秘书送来一碗热米粥:
“部长你都三天没怎么休息了,喝点粥吧。”
“喔放在这吧。”
秘书将米粥放在李春平跟前他简单地喝了几口之后,又拿起公文看个不停。
龙国新立,又值半岛战争期间重工业部的胆子,不可谓不重。
全国的工厂,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军需制造等工业领域相关的事都由重工业部负责,忙得不可开交
就这样过了半个小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
“进!”
副部长尤哲玉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春平扶了扶眼镜,抬眼一眼:
“哲玉啊最近你们那边有没有什么进展,资源找得如何了?”
副部长尤哲玉现在主要负责冶金和勘探方面的工作前段时间,李春平特意叮嘱他,要尽快找寻石油,铁矿,钾盐等龙国稀缺资源
尤哲玉不敢怠慢这段时间一直在忙这些事,可因为设备和人才短缺的缘故,到现在也没什么进展。
“暂时还没有找到”
“部长咱们不是通过技术转让协议,可以从苏熊持续进口低价铁矿,石油和钾盐吗?”
“现在咱们这方面资源的缺口又不大没必要这么着急吧?”
尤哲玉想着现在既然有低价资源拿,石油,铁矿和钾盐的勘探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
毕竟人手有限龙国稀缺的资源,可不止这三种。
像金,银,铜,铝等资源,也处于短缺状态,让有限的人手去找找其他资源,不也挺好。
“急!怎么能不急”李春平显然考虑得更多他解释道:
“一个矿产从勘探,开采,冶炼到产量爬升最少的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即便咱们现在发现了大型矿床也得两三年以后才能见到成效。”
“现在咱们处于战争时期与苏熊关系还不错。”
“可国际局势,诡谲多变谁敢保证,咱们和苏熊就能一直好下去?”
“万一以后要是关系破裂了咋整?”
李春平看着他,顿了顿眼睛坚定道: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咱们自己找到了资源,将来才有底气!”
“特别是石油,钾盐缺了石油,卡车,坦克就跑不动,缺了钾盐,咱们的化肥和农业就要完蛋。”
“不可马虎,这是老总亲自叮嘱的大事早日找到,哪怕不开采,咱们心里也踏实。”
尤哲玉微微颔首:
“好吧我明白了,我会叮嘱手下人加快进度的”
话音刚落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
“进。”
李春平眉眼微抬,看向门口的位置唤了一声。
进来的是秘书,他手里拿着一份文档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部长”
“老总那边送来的加急文档请你过目。”
李春平接过那份文档顺手打开一看。
他眉头一皱小声嘀咕了几句:
“川省攀枝花,大庆油田,青省盐湖”
文档上面的内容正是苏铭书写的国内资源位置分布,他把自己记忆中的几个大型矿产全都写了下来。
范老总审阅之后第一时间就送到这里。
“你也看看上面都是你的工作。”
李春平将文档递给了对面的尤哲玉
他接过以后也仔细地看了起来
随后神色一凝,疑惑开口:
“部长这几个地方能行吗?”
“老总送来的,肯定能行”
“那我现在就派人去这些位置找找看”
李春平神色严肃:“恩多派点人,分成几个工作组,全方位的查找,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是!部长”
两人不再闲聊尤哲玉离开办公室之后,立刻按命令执行起来。
-
正当龙国这边靠着低价资源和几亿美刀现金,大力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的时候
苏熊与龙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协议象风一样,传到了蓝星的另外一边,东欧大地之上。
东日耳曼国。
首都东白林。
总统府邸内
瓦尔特总统望着各部门汇总来的公文惆怅的不断唉声叹气。
不断攀升的失业率,高昂的政府支出,短缺的日用供应无一不印证东日耳曼萎靡的经济状况。
东日耳曼的现状,如同西伯利亚的刺骨冷风一般吹得瓦尔特全身拔凉拔凉的。
自二战结束之后原本强大的日耳曼国被一分为二,西日耳曼成为鹰式阵营,被西方各国控制。
东日耳曼属苏式阵营被苏熊控制。
一分为二的两个国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1950年是东日耳曼国最困难的时期
为什么这么困难?
这还得从二战结束之后说起
二战结束后根据波次坦会议协议,苏熊有权从其占领区获取战争赔偿。
于是从1945年到现在,苏熊已经系统地拆除了东日耳曼境内的大量工业设备,运回苏熊。
大型工厂受害最深几乎被苏熊‘洗劫一空’,由于最先进的机器和设备被拆走。
东日耳曼工厂保留的往往是战前或战争中遗留的、相对陈旧的设备与此同时,西方阵营诸国,包括西日耳曼,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正在进行技术更新,恢复经济活力
可即便如此苏熊还觉得不够,命令东日耳曼以当前产品继续支付赔偿
这意味着东日耳曼的工厂,使用落后破旧的设备,继续生产产品之后大部分产品自己不能用,得直接作为赔偿运往苏熊
因此极大地限制了东日耳曼的经济,生产,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能力。
除此之外东日耳曼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困境,那就是中高端人才的严重流失。
本来吧日耳曼战败以后,其内核技术人才就被鹰酱,苏熊两国瓜分。
能留下来的中端人才呢,又因为东日耳曼崩溃的经济,大量流失
如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和企业主因为政治原因或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持续不断地逃亡至西日耳曼
这种“大脑流失”使得东日耳曼工业失去了宝贵的技术内核和创新力量许多任务厂因此缺乏合格的技术骨干来维持和提升生产
恶性循环之下东日耳曼的情况每况愈下。
好在日耳曼的底子够厚现在还能勉强支撑。
可这么持续下去东日耳曼的经济早晚完蛋。
瓦尔特总统脑细胞死完了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能改善国内的情况。
此时财政部长威尔逊从外面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总统大人您快看看这些资料。”
“也许,他能帮我们改善国内工厂的产能状况”
他将一份整理好的情报资料递给瓦尔特上面还有照片和报纸的剪贴内容。
瓦尔特接过之后,默不作声地仔细观看起来:
“龙国?”
“苏熊?”
“技术合作协议?”
“这不就是一份普通的合作协议吗?跟我们东日耳曼国有什么关系?”
财政部长威尔逊解释道:
“总统大人您看看后面的内容。”
“现在的龙国已经今非昔比了我调查过,他们现在的技术发展,远超我们的想象。”
“计算机,卡车,军火装备,工业设备比苏熊的都要先进。”
“现在咱们国内技术设备陈旧,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产能落后”
“想要改变局面必须得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提升才行。”
“我寻思连苏熊都找龙国合作了,要不咱们也去找龙国合作?”
瓦尔特闻言焦躁的心思沉定下来。
他继续往后看资料上显示,龙国的卡车制造,雷达生产,设备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一些工业技术完全不落后与苏熊,甚至比鹰酱都要先进
瓦尔特着实震惊了好一会谁也没想到,一直没怎么关注的龙国,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展得这么厉害了
简直不可思议!
龙国技术超远苏熊和鹰酱放在以前,瓦尔特一百个不相信。
而现在,一切都真实地发生在眼前
瓦尔特既羡慕又嫉妒曾经强大的日耳曼正饱受经济下滑的煎熬,而那个曾经被列强欺负的龙国,却在悄然崛起
如威尔逊说的那样如果从能龙国购买技术和设备,提升东日耳曼的产能和工厂效率,也许经济就会好转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