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虽然与f-4“鬼怪”和苏熊的米格-21齐名但性能上还是差了不少。
必须得来一波史诗级加强才能对f-4“鬼怪”形成碾压的优势。
作战半径270公里,满载油箱(不挂武器的情况下)航程1300公里
近战格斗武器是2门30毫米航炮可挂载”霹雳-2”空空导弹,火箭弹和航空炸弹,载弹量只有可怜的1吨上下
j-7作为米格-21的龙国版本,继承了米格-21的特点和优势如高空高速性能出色,因其实用升限接近2万米,最大速度超过22倍音速,非常适合高速拦截作战
加之体型轻小,推重比适中,爬升率达到150米/秒,在中高空格斗中反应敏捷,机动性很强
最后是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气动外形良好,维护简便,生产成本低。
有点明显,缺点也非常明显。
首先第一个就是”短腿”的问题作战半径只有270公里,满载弹药航程不足,严重限制其作战范围,几乎只能在龙国海岸边转悠,威胁不到鹰酱的航母作战群和第一岛链上的军事基地
而同级别的鹰酱f-鬼怪战机,其作战半径高达1200公里,能达到歼-7的4倍以上
机体本身受限于早期第二代战机的设计思路侧重高空高速性能,结构过于紧凑,导致内部可用于设置油箱和武器的空间非常有限
导致它仅有2个外挂架,载弹量仅1000公斤,无法携带大量武器
载弹量少,火力不足在实战中有多致命的,不用想也能知道。
想想看一架飞机只有两个挂载点,最多挂两枚空空导弹,就等于手里只有两发子弹。
而敌人的飞机普遍都在6枚到8枚空空导弹即便打空了一半,也还能继续战斗。
j-7打完两发空空导弹,就失去战斗力,得回家补给才能继续作战
严重限制了其持续作战能力和威慑力
同级别的f-4鬼怪载弹量是多少呢?
7250公斤!!堪比轻型轰炸机!
显然,f-4武器选择更丰富,打击能力更强
除此之外j-7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近视眼”。
j-7的初期的几个型号因缺乏现金雷达,或雷达性能有限,致使其探测距离只20到30公里上下且无法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有效作战,一度被国外戏称为“跑得快的近视眼”。
众所周知当战斗机进入到雷达探索+空空导弹命中的时代,雷达探测范围的远近,几乎决定了这架战斗机的生死。
正所谓先敌开火为王可先敌开火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发现对方。
你都发现不了敌人在哪拥有自强的高速拦截性能,机动性也没有什么卵用。
至于他的对手f-4鬼怪,其雷达探测距离为80公里航电系统,火控雷达全面领先,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虽然都是第二代战机但性能天差地别。
如果两台战机正面相遇,不出意外的情况j-7大概率要被f-4击落。
最后一个j-7的救生系统也存在缺陷,原设计的弹射机构过于复杂,低空救生能力差,曾造成过严重事故,牺牲了很多王牌飞行员,被称为”活棺材”
若是以j-7为设计原型的话这些缺点,苏铭是必须要优化改进的。
不过考虑到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积分情况,要想对j-7全面大改,肯定不现实
只能捡几个重点领域先优化修改然后将飞机造出来,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培养出第一批龙国航天领域的人才和专家
毕竟现在只是1950年直接研发第二代战斗机,就已经很难了,要求太高造不出来也没用。
这是时期的j-7,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f-86佩刀和米格15等一代战机,在j-7面前就是弟中弟即便苏熊和鹰酱即将研发出来的米格-19和f-100超级佩刀,也只能属于一代半,根本不够j-7看的。
只要在1958年,米格-21和f-4鬼怪诞生之前将j-7逐渐完善提升,保持对苏熊和鹰酱的性能优势,就可以了。
考虑来考虑去苏铭最终选择兑换j-7的相关技术。
并在载弹量,机体结构,作战半径等相对简单的性能上,做了适当优化
系统:“恭喜宿主,成功兑换j-7战斗机全套图纸和相关设备资料”
系统:“恭喜宿主,成功兑换j-战斗机相关优化图纸和设计方案”
系统:“”
一道清脆的机械声响起知识像洪水一般涌入苏铭的大脑。
经过短暂的消化和整理苏铭渐渐的睁开了眼睛。
此刻,他已经完全掌握了j-7战斗机的制造技术
技术是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将图纸中的是设备和材料生产出来。
一架战斗机的研发复杂程度,可比之前的火炮,高射炮,火箭炮,坦克难太多了!
战斗机主要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发动机,机身结构,航电系统,武器系统,飞控系统
每一个部分对龙国来说,都是万里长城,需要无数人,无数个工厂,无数个工人去实践,去学习,去摸索。
就拿航空发动机来说涡喷发动机涉及高温合金材料。精密叶片加工,气动热力学等多个尖端领域
这些尖端领域,涉及的相关工厂龙国一个都没有。
如果从零开始这是苏铭需要构思的。
他拿来纸笔象之前一样,准备全套技术图纸一字一句地写下来。
然后在某些难点技术上,附上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好在,现在龙国有了数控机床和计算机等先进仪器在研发上,能用数控机床加工涡轮叶片等尖端元器件,确保精度和一致性
也通过计算机创建一个监测系统监控研发过程中,战斗机的转速,温度,振动等参数
苏铭打算将战斗机的各子系统(航电、武器、飞控、动力)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研发
每个组先测试再集成采用“分散突破,逐个吃掉”的策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苏铭将完整的j-7改相关技术,图纸,规划书,研发路径等,完整的写了出来。
这期间秘书来来回回搬出去几十上百个大箱子,然后又将新的空箱子搬进来,供苏铭使用。
警卫和秘书,以及保密部门的人都习惯了
他们知道苏部长肯定是,又在研发特别厉害的武器了。
全部写完之后苏铭伸了个懒腰:
“小张!进来”
秘书小张这几天一直都在门外候着随时等侯差遣。
“部长您叫我。”
他轻轻打开门,快步来到苏铭跟前。
“这一沓文档是发给老总的你尽快去办,注意保密。”
苏铭将一沓文档递给小张这都是有关j-7改战机的规划书,里面是龙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计划书,创建什么样的工厂,建设多少工厂,需要多少资金,用地面积,材料
同时,也简单讲述了j-7战斗机的主要技术与国外飞机的不同特点等等。
“是!部长。”
小张没有尤豫,领命转身离开。
看着小张消失的身影苏铭又将注意力拉了回来。
发展计划书搞定了资金,原材料,工厂建设的问题不太大。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困扰苏铭了那就是人才。
懂航空工业,飞机制造的人才!
因为龙国建国一年而已东北各大军工厂,都是以生产陆军装备为主,对造飞机是一窍不通。
相关的航空部门还没有创建
之前建一个新工厂,工人直接从全国各大军工厂调就行。
现在飞机领域的工人就没有,想要招工人,就需要苏铭亲自挑选,从零培养才行。
如果是一点基础没有的人,教他如何造飞机那难度,相当于教五岁小孩,手搓导弹。
根本就不现实
好在飞机领域的工人和从业者虽然没有,但学生却不少。
实际上,龙国的航空教育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高等院校如中央大学(现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交通大学等就开设了航空课程,并陆续成立了航空工程系
到了1950年,这些已有的大学航空工程系是我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培养大量人才。明年,也就是1952年为了系统性地培养专门人才,国家决定通过全国院系调整,集成多校资源,集中师资力量组建了帝都航空学院。
“看来人才的事,我亲自去一趟各大院校。”
不去学校招不到工人得把懂航空的学生,老师,人才全部集中在一起才行。
并且还得是苏铭手柄手的教将j-7制造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他们嘴里才行。
只要把第一批人才培养出来以后就能轻松多了。
想到这里苏铭提起桌子上的电话,拨向了帝都总司令部:
“喂?”
电话一接通那头就响起了老总浑厚低沉的声音。
“老总,是我我是苏铭。”
“喔苏铭啊,是不是飞机的事眉头了?”
一听到是苏铭老总的语气瞬间亲切起来,言辞也变得温和许多。
“老总咱龙国第一架飞机的详细规划书,我已经差人准备发给你了。”
“您马上就能收到了”
“我的想法和构思都在上面了资金,物料,原材料,设备,用地都写的清清楚楚。”
“唯独一个事没写那就是人才招募的事,”
“我想亲自到国内各大院校里挑选懂航空技术的学生,老师,专家亲自培养,和他们一起,把咱们龙国的战斗机,给研发出来。”
“没问题啊!”范老总一秒都没有尤豫,欣然答应:
“只有你有需要国内的一切资源,你随便调动。”
“我待会就给教育部门的人打电话让他们配合好你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