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腾这位明堂左长史,主管军将、属吏考课以及营地划分、兵员调度。
陈雄的告身也得经由孙腾签押,送交七兵曹备存勘验才能生效。
孙腾之前肯定接到过相关命令。
陈雄不确定的是,孙腾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到有关除授他为裨将军的命令。
他这个微末小官虽是胡太后亲口许下,可胡太后总不会亲自过问这点小事。
肯定是随口吩咐哪个阉官、宫人,传一句话的事。
这里边门道可就多了。
这道除授令是出自崇训宫?
还是宫城之内随便哪个阉官之口?
又或是哪位中书门下舍人、令史?
不同的命令来源,背后含义完全不同。
从孙腾惊惧不安的反应来看,他根本无法判断,这道除授令,源头究竟在哪里!
陈雄心中有数,姿态神情愈发显得轻松散漫起来。
如此模样落在孙腾眼里,分明是在告诉他:老子上头有人!
“似陈郎这般年轻有为之英才,李郡侯必定舍不得放走!孙某料定,不出两月,陈郎必定能重新回到李郡侯身边!”孙腾笑容皱成一团。
“呵呵,那就借孙长史吉言了!”陈雄大咧咧地拱手。
一番口头试探,陈雄可以肯定,这孙腾也是个没什么门路的寒人。
否则也不会下放到明堂队,做个劳什子左长史。
反之,在孙腾看来,他来头“不小”,和李神轨乃至宫里有神秘联系。
陈雄自然不过多解释,能瞒一时是一时,起码现在能让孙腾对他多多照拂。
“在下新入明堂队,对军中规矩不甚了解,还请孙长史多多指点!”
“陈郎无需客气,这明堂队平时除了巡察四夷里、负责明堂周围治安、巡视洛河舟桥,偶尔奉命协助府、县,领军、护军两大军府缉捕贼凶,倒也没什么繁重任务
此前永和里发生贼乱,一位上师大德遇刺身亡,此事陈郎可有耳闻?
明堂队原本奉命进驻永和里,协助搜查贼人,结果走到半路又让遣回”
孙腾事无巨细,十分热情地给他介绍一遍。
总的来说,和他预想的大差不差。
明堂队的定位,就是稍微高级点的民夫、预备役。
如果遇上宫室营造、紧急舟桥修缮、王公贵戚府邸修建,明堂队还得派出人手充当劳力。
陈雄这位裨将军,可充任幢主之职,统领五百军额。
上边还有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四位司马,作为武职诸将,分掌作战、训练、戊卫巡防。
典狱都负责军法执行,将作丞负责甲仗修缮、供给。
还有一位右长史主管粮械补给,驻地营建,作为孙腾的副手。
不过听孙腾意思,右长史是徐纥宾客,平时忙着伺候主公,基本不会露面。
初步看来,明堂队这支杂牌军,基本建制还算完备。
孙腾笑道:“按照朝廷设置的募征格规定,除授武职之人,至少需要自行招募二百青壮添加明堂队,才有资格获得告身
陈郎情况特殊,先有告身而后募兵。
不知陈郎募得多少兵卒?”
陈雄没正面回答,反而问:“也就是说,我至多可以自行招募五百青勇?”
“正是!”
“这五百兵卒的甲仗、戎服、军粮赏赐如何算?”
“甲仗由朝廷供应,多数是禁军、中军淘汰的破损品,还有一些是太府寺尚方署剩下的残次品
戎衣自备,朝廷入冬会发放一批冬衣。
至于粮给,平时朝廷供应三分,战时供应六分,馀者自筹!”
陈雄问得仔细,孙腾也答得详尽。
这些待遇水平,倒也和他猜想的差不多。
既然是预备役、民夫、打杂队,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应募者大多是乡党豪强、宗族头人,自带人丁、粮食投效。
就是为了在四方多事之时,争取立下战功获得官身,从而抬高门第。
如此一来,朝廷大大减轻养兵压力,还有一支相对稳定可靠的半农、半武装力量。
家有馀资的乡勇豪强,也有一条门路为国效力。
陈雄迅速在心里盘算起来。
等到顺利把那五千匹绢拿到手,再请陈雅年出面,找太仓署购买粮食。
养五百兵有些困难,算上一部分兵卒家眷,他根本负担不起。
两百兵倒还勉强。
仔细筹算缩减开支,即便朝廷拨付的粮食不能及时到位,应该也能支撑至少半年时间。
“孙长史见谅,我这份调令告身来得突然,还未做好准备,兵卒也还未招募
能否请孙长史先为我筹备好甲仗器械,等我招募好兵卒再来领取?”陈雄道。
孙腾一脸为难,“这按照规定,原则上必须先见到兵卒,点齐人数上报徐公,由他签押后方能向太府寺调取武备”
“呵呵,不敢叫孙长史难做。
我这就回去招募丁壮,就请孙长史先备好五百人之甲仗军械。
届时请孙长史点清人数,再发放不迟。”
陈雄起身揖礼,“有李郡侯帮忙,招募丁壮想来不难。
李郡侯最是欣赏有才学之人,孙长史相貌堂堂才华横溢,若得李郡侯青睐,定能平步青云!”
孙腾急忙起身搀住他,“既如此,就请陈郎尽快募兵,不然等我找徐公签押文书时,可不好交代呀!”
“多谢孙长史!”
孙腾笑得合不拢嘴。
假若陈雄真是李郡侯的人,借此机会搭上李郡侯这根大树。
他黯然无光的仕途,说不定能迎来转机。
“听孙长史口音,似是京兆人士?方才那纸上画着河东路线,难道孙长史近来要外调任官?”陈雄问道。
孙腾满脸不自然,叹口气:“陈郎说笑了,孙某既非正官,又如何有机会外任地方?
实不相瞒,孙某本打算辞官回归恒州故里”
“孙长史祖上,是从关中迁往代地?”
“正是我乃咸阳人,祖上曾仕北凉沮渠氏,太武年间入魏”
闲聊了会,陈雄在孙腾亲自相送下,离开明堂队营地。
现在他可以肯定,此人便是后世东魏朝堂重臣之一,孙腾孙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