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眉头微蹙,沉吟片刻,韦康此来太过突兀,他实在猜不透这位凉州刺史究竟抱着何种目的。
但转念一想,对方既主动登门,如今已至城门下,总没有将人拒之门外的道理,待他入府,其来意自会水落石出。
他随即让杨阜、姜叙出城迎接。
不久,厅堂外便传来脚步声,杨阜与姜叙一左一右伴着韦康,踏入郡守府厅堂。
韦康身着素色锦袍,面容清癯,目光沉静,倒有几分名士风骨。
马超当即与程银、李堪一同上前,拱手行礼。
待相互见礼毕,马超侧身将程银、李堪引至韦康面前介绍。
话音刚落,韦康原本平静的脸上,骤然绽开惊喜之色,他快步上前一步,对着李堪深深躬身:“在下韦康,见过李将军!将军大恩,元将此生没齿难忘!”
李堪忙侧身避开,拱手回礼:“韦刺史言重了,末将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当‘大恩’二字。”
待众人分宾主落座,韦康目光轻轻扫过厅堂,见除了马超与李堪,程银、杨阜等人脸上皆带着几分讶异,便缓缓开口解释:
“我乃京兆尹人,家父的陵墓便安在故土。年初,幸得李将军派人修葺家父墓地,不仅将墓园扩至原先数倍,还特意派了士兵驻守守护。这份恩情,我一直未曾找到机会报答。”
话音落下,程银等人纷纷点头。
在乱世之中,能为故去之人妥善修葺墓园,这份情分确实算得上厚重。
李堪却抬手指向马超,语气诚恳:“韦刺史有所不知,修葺令尊墓园之事,是马将军亲自交代的差事,末将岂敢不尽心尽力?你若要谢,该谢马将军才是。”
韦康闻言一愣,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
他迅速放下茶盏,起身对着马超躬身行礼:“原来如此,多谢马将军!只是不知马将军为何会”
话到嘴边,他却又顿住,心中暗自揣测,莫非马超是想借此举,讨好自己,以此拉近彼此关系?
可这话终究太过直白,若是贸然问出口,反倒显得自己小气,故而话锋一转,只留下几分迟疑的神色。
马超将韦康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心中早已明了。
他抬手起身回礼,温声道:“韦刺史不必多礼。韦州牧主政凉州十年,抵御外族,保境安民,诸多建树,惠及一方百姓,在凉州民众心中声望极高。我不过是顺应民意,代凉州百姓表一份心意罢了。”
“代凉州百姓表一份心意”韦康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眼框瞬间泛红。
对他而言,马超这番话不仅是对父亲政绩的肯定,更是对父亲一生的最高评价。
身为人子,能听到这样的评价,又怎能不心潮澎湃?
他暗自懊恼,暗骂自己方才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险些错怪马超。
待情绪稍定,他再次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哽咽:“家父若泉下有知,得此评价,足以含笑九泉!我韦氏一族,多谢马将军大恩!”
马超见状,连忙起身上前,扶住他的手臂,将他引回座位,嘴角噙着一丝笑意。
旁人只当他是真心敬重前任州牧韦端,却不知他心中早已另有盘算。
他确实想借此拉近与韦康的关系,甚至盼着能将这位名士收为己用。
韦康出身官宦世家,素来以仁义闻名,年少时便凭才华,得到朝中诸多重臣赏识。
当朝太尉杨彪曾赞他“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昴昴千里之驹”,太中大夫孔融亦言“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
若能得韦康辅佐,不仅能为自己招揽民心,更能借此搭建与朝廷沟通的桥梁,届时他在凉州发展势力,便能少许多阻碍。
而韦康为人正直仁义,最重孝道,其父亲墓地,又恰在李堪的势力范围内,为其修葺墓园,正是拉拢他的最佳切入点。
待厅堂内气氛稍缓,马超面色一整,问道:“不知韦刺史今日专程赶来上邽,所为何事?”
韦康闻言,坐直了身子,神色郑重道:“实不相瞒,我今日收到朝廷诏令与丞相密令,事出紧急,来不及提前派人告知,还望将军体谅。”
“朝廷诏令?丞相密令?”马超心中猛地一沉,面色不自觉一紧。
朝廷与曹操突然让韦康来找自己,还如此急迫,究竟是为了何事?
随即,他面上转为平静,拱手道:“不知朝廷与丞相有何指令,还请韦刺史明示。”
目睹马超神色的变化,韦康反倒微微一笑,放缓了语气:“马将军不必紧张,能被朝廷与丞相关注,想来不会是坏事。”
马超眉头微挑,脑中飞速思索。
近来自己在凉州所做之事,能引起朝廷与曹操注意的,唯有新政。
他试探着问道:“莫非,是为了我在西凉推行新政之事?”
“正是!”韦康眼中闪过一抹赞赏,暗自感慨,此前总听人说马超自关中兵败后性情大变,此前在冀城忙于交接事务,没有详谈,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往昔那个只知冲锋陷阵的莽夫,如今竟有了这般敏锐的心思。
他继续说道:“朝廷听闻,马将军在西凉推行新政,百姓响应热烈,特下诏书,命我将新政内容详细上报。尚书令荀彧大人还特意交代,让我亲自前来上邽,实地观察新政推行的效果。”
马超微微颔首,如今朝廷政务,多由尚书令荀彧执掌,荀彧忠于汉室,向来重视能振兴民生的举措,对新政上心也在情理之中。
韦康又补充道:“除此之外,我还接到丞相密令。丞相听闻陇上一带,建造了一批可用于灌溉的水车,对此极感兴趣,命我前来考察,务必将水车的实际效用、制作工艺及图纸一并上报。”
“曹操竟对水车感兴趣?”马超心中略感惊奇,随即又释然。
曹操素来重视农业,如今北方农田大多缺水,水车作为提水灌溉的工具,对农业发展大有裨益,他会关注此事也属正常。
他脑中浮现出水车的模样。
高三四丈的车架上,一根车轴支撑着二十四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展开,每根辐条顶端都装着刮板与水斗。
河水冲击之下,辐条随水势转动,水斗便能将河水逐级提升,至顶端时再倾斜倒水入渡槽,引至农田灌溉。
早在两月前,他便已绘制好水车图纸,交给部将马延,命其在兴修水利时大量制造使用。
实际上,当时世上并无水车,这是一款尚未出现的新生事物。
据史料记载,水车的雏形,是东汉中平三年的“翻车”。
直到魏明帝曹睿后期,曹魏发明家、机械学家马钧,针对农业灌溉须求,对翻车进行革命性改进,最终形成了水车。
元明时期,水车制作技术大幅进步,为古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而马超绘制的水车图纸,融合了元明时期水车的优点,让这款功能完善的农业用具,提前了一千年诞生。
如此一来,曹操会对此物格外上心,也就不足为奇。
这时,他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向曹操提出交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