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马超,只想稳健 > 第46章 这般算计,他怎会甘愿入局?

第46章 这般算计,他怎会甘愿入局?(1 / 1)

马超如今掌控的地盘里,汉阳郡是无可争议的内核局域。

这片曾在东汉永平十七年,由天水郡更名而来的地区,东接关中、西连河西,渭河穿境而过,形成河谷平原。

不仅是凉州少有的富庶之地,更聚居着三万户、近十五万户百姓,堪称马氏父子经营三十馀年的根基所在。

这样一块命脉之地,马超竟要交给自己打理?

杨阜无意识地攥紧衣袍下摆,心头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可这股悸动转瞬便被冷水浇灭,他轻轻叹了口气,定是马超见自己在冀城望族中声望颇高,想借自己的名头,稳住汉阳局势。

更何况,汉阳郡的土地,大多被马超的军队掌控,自己即便当了太守,恐怕也只是个插不上手的摆设。

这般念头并非凭空而来。

自中平年间天下大乱,凉州土地兼并便愈演愈烈。

当年马腾初占汉阳时,便以“军屯养兵”为由,抢夺了汉阳郡大半的土地。

三年前马超接掌兵权后,手段更甚,直接派兵强占,连杨氏这样的冀城大族,都被生生刮走了一半祖业。

杨阜每次想起族中长老提及此事时的无奈,都忍不住攥紧拳头,却始终敢怒不敢言。

他比谁都清楚,马超麾下数万兵马的粮饷,全靠这“以地养兵”的法子支撑。

此时的凉州,各方势力皆实行屯田制,以供养军队。

而屯田制又分为军屯和民屯。

所谓军屯,是让士兵战时作战,闲时垦荒。

民屯则是募集流民,编为佃户,按军队编制管理,收成七成归军方、三成留己。

想到这里,杨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马超让自己当太守,自己又无权管理屯田的土地,这不就是把自己当成摆设的傀儡?

再往深了想,怕是马超刚从冀城退军,想留自己在城中牵制刺史韦康,顺便借自己的名声遥控汉阳。

这般算计,他怎会甘愿入局?

“我才疏学浅,实在难当此大任,将军还是另请贤能吧!”杨阜干脆利落拱手回绝,语气没半分尤豫。

马超对此早有预料,若杨阜这般轻易应下,反倒不是他认识的那个心思缜密的杨阜了。

他端起案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目光落在杨阜紧绷的侧脸上。

他太清楚杨阜的软肋了。

一是对杨氏宗族与冀城乡土的执念,二是藏在心底多年的治世抱负。

只要戳中这两点,不愁杨阜不心动。

“义山兄,”马超抬眸,语气温和,“我听闻你素怀仁心,每逢灾年,便开仓周济贫民,私下里更常感叹‘空有济世志,难救黎民苦’。如今有机会让你亲手治理汉阳,为何要拒绝?”

此话猝不及防扎进杨阜心里,他眼底闪过一丝惊异。

马超的耳目竟如此灵通,自己酒后与族弟的闲谈,竟也传到了他耳中。

但杨阜很快稳住心神,沉声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我杨氏身为冀城望族,扶危救困本是分内之事。至于‘济世志’之类的话,不过是酒后狂言,不必当真。”

马超心中赞叹,这杨阜果然滴水不漏,三言两语便把话题堵死。

他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愈发恳切:“义山兄,你我自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你心系百姓,我又岂会不知?

汉阳郡需一位能人,安定民生,这事儿非你不可。我是真心想把这片土地交托给你,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见杨阜依旧眉头紧锁,马超知道,是时候要抛出杀手锏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在案上缓缓铺开:“先说说我对汉阳的治理方略。

此地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渭河河谷是主要农耕区,丘陵地带可养良马。但连年战乱下来,流民遍地,饿殍满道。

根子就在于军队及地方豪强占了全部田地,佃农终年累死累活,连肚子都填不饱。”

杨阜看着地图上熟悉的山川河流,心中忽然一凛。

马超向来以勇武闻名,竟对汉阳的地理、人口、民生了解得如此透彻?

这与他印象中那个只知征战的莽夫,简直判若两人。

“我想从根本上解决此事。”马超的声音,打断了杨阜的思绪,“我思量了许久,打算借鉴古制,搞一套新的土地制度。”

他手指在地图上的河谷平原划过,逐一细数古代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的优劣。

“井田制太复古,不适合如今的乱世。名田制容易滋生豪强兼并。王田制又过于激进,难以推行。

我打算取其精华,自主搞一套适合当下形势的土地制度,姑且命名为均田制。

把军队手里的良田,全部交给郡守府,按成年男丁分配土地,让百姓自主耕种,官府只收赋税。”

其实,关于均田制的知识,他是从史书上学到的。

均田制创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后经北齐、北周、隋、唐四朝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极为系统的制度体系。

正是在这一制度体系的支撑下,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才得以出现。

杨阜听到“均田制”三个字时,呼吸骤然一滞。

他从未想过,竟有人能将古往今来的土地制度,分析得如此透彻,更没想到提出此等构想的,会是莽夫马超。

他越想越觉得这套土地制度高明。

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不仅耕作积极性会大增,人心也会安定下来。

有了活路,谁还会跟着乱军造反?

他抬头凝神思索,目光无意间扫过案上密报。

瞳孔骤然一缩,他猛然记起密报中,详述的马超关中之战始末,以及传闻里那位幕后高人。

昨日见马超的变化惊人,他已即刻派人去其军中打探。

马超麾下不少冀城子弟,家眷亲人均在本地,这类非机密的消息,本就不难获取。

难道,马超这些异常,正是得了那位高人的指点?

但理智很快拉回了他的情绪:“土地在你手里,你直接降低田租便可,为何要多此一举?”

他刻意提及当下的田租比例,“如今佃农要交七成收成,只剩三成,自然活不下去。”

“降低田租,治标不治本。”马超摇头,“我要的不是一时的安稳,是汉阳郡长久的繁荣。在均田制下,赋税只收三成。”

“三成?”杨阜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随即涌上一阵狂喜。

若是只收三成,百姓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馀粮,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但狂喜过后,他又生出疑虑,“收三成赋税,你麾下的军队如何供养?万一缺粮,士兵再去掠夺百姓,岂不是更糟?”

马超指着地图上河谷之外的空白局域,笑道:“那里有大片荒地,我会让军队去开荒耕种,自给自足。”

“那些地干旱缺水,根本种不了庄稼!”杨阜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又有些后悔。

自己这般急切,倒象是已经答应了出山似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说好长生修仙,非逼我肉身爆种? 韦神修仙记 祖宗们,时代变了 天唐锦绣房俊 四十岁嫁首长,我的人生重开了 气运逆天,我只好成仙了!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七零崽崽父亲是隐形大佬 游荡在历史中的尸解仙 规则怪谈:我正常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