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遂目光闪铄,馀光扫过程银,心头忽然一动。
程银随马超在雍城待了两月有馀,对此事想必知晓一二。
让他作答,既能解自己的疑惑,日后即便马超追究泄密,自己也能撇清关系。
若程银隐瞒导致曹操不满,影响和谈,责任也能全推到他身上。
念及此,韩遂转头对程银道:“程将军,你一直随在孟起身边,定然知情,就由你答复丞相吧。”
程银一愣,曹操问的是韩遂,怎会突然将火烧到自己头上?
但他早有准备,临行前马超已交代过此事,当即不慌不忙应道:“马将军近日的变化,确实惊人。
据末将观察,他住所并无陌生人进出。庞德、马岱等人也曾询问,马将军只说此人仙风道骨,来去无影,寻常人见不到。”
曹操、贾诩与韩遂皆是愕然。
何等人物能进出马超住所,而不被察觉?
贾诩追问:“那马超的亲随总会见到吧?”
程银摇头:“马将军早有严令,他在住所时,亲随不得入内,还需在四周严密警戒。任何人想进去都得先禀告,擅闯者,格杀勿论!”
这话瞬间勾起了曹操等人的好奇心,如此神秘,必是藏着大秘密。
贾诩又问:“亲随戒备如此严密,当真没人见过?”
“正是,”程银面露惊异,“不过,末将听人说,曾见一道白光闪过。”
曹操满脸疑惑,瞥了贾诩一眼:“世间竟有这般神人?”
贾诩沉吟片刻:“宁信其有,莫信其无。毕竟马超的改变,有目共睹,那些谋略与利器,绝非他这般莽夫所能拥有。”
曹操微微颔首,转向韩遂:“关中、西凉一带,可有什么能人异士?”
韩遂苦笑着摇头。
自己在西凉盘踞三十年,若有能人,早该被自己请出山了,哪轮得到马超?
忽然,贾诩神色骤变,脱口而出:“莫非是他?”
见众人皆惊,他才凝重开口:“我想起一人,此人号乌角先生,诸位可曾听闻?”
曹操、韩遂、程银皆点头,神色却各不相同。
曹操恍然大悟,随即不屑道:“原来是左慈那方士,不过装神弄鬼罢了,不足为虑!”
左慈字符放,庐江郡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方士,传言能数月不食、预卜生死、千里取物,甚至穿墙遁形。
曹操素来鄙夷江湖术士,虽早闻其名,却从未想过征召。
韩遂则面露惊容,心中对马超更看重几分,能得到左慈这般的能人异士相助,将来必前途无量。
程银也若有所思,他见识过马超的谋略与利器,此刻只觉,唯有左慈这般神人的辅助,才能解释马超的前后变化。
贾诩见曹操轻视,急忙劝道:“丞相,左慈莫测高深,不可不防!”
曹操轻篾一笑:“江湖术士,难登大雅之堂,不提也罢。我等还是入正题,开始和谈吧。文约,你们有何诉求,尽管说。”
韩遂得知马超有左慈相助,信心大增,当即说道:“我等起兵,只为保住各自地盘。
联军诸将商议,愿名义上归顺朝廷,向天子称臣。只要丞相肯退兵,关中战火即刻平息,关中、西凉便受朝廷节制。”
曹操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归顺朝廷,本是尔等本分,怎能当作退兵的条件?
况且,你们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此乃背叛朝廷,人人得而诛之!”
他乃“挟天子以令诸候”,在外代表着朝廷,话语间,自有一股霸气。
此言一出,韩遂脸色骤变,曹操以大义诘责,他竟一时语塞。
一旁程银见气氛紧张,按捺不住,粗声道:“西凉地处边陲,局势复杂,常年受外族侵扰。
我等兄弟刀口舔血,才换来安身之所!朝廷若视我等为叛军,尽管派兵围剿,我等绝不畏惧!”
他随马超在雍城连败曹军,此刻正是底气十足。
曹操冷哼:“朝廷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关中各部,也敢螳臂挡车?”
贾诩见双方针锋相对,起身打圆场:“今日联军使者是为和谈而来,非为置气,何必相争?关中各部若要归顺,总得显些诚意。
我以为,既归朝廷,便是大汉臣子。为彰法度、统一政令,关中与西凉各郡的太守、都尉,乃至各县县令,都该由朝廷重新考核,择贤任用。如此方能政令畅通,实现真正一统,保西陲长久安宁。”
今日和谈,他们早有计划,由曹操唱黑脸,他唱红脸,意在迫使联军让步。
韩遂与程银对视一眼,心中暗惊,这竟又被马超提前料到。
若让曹操奸计得逞,关中与西凉日后永无宁日。
韩遂霍然起身:“丞相,此事万万不可!关中诸将皆是本地豪杰,熟悉边情,又得羌胡之心。若朝廷骤然从外地调任官员,必致人心不服,边塞恐再起烽烟!
我等既已归顺,自当与朝廷一心,郡县官吏由我等举荐任用,必能保境安民。”
“不可?”曹操声音骤冷,目光如电射向韩遂,“郡县官吏由尔等指派,便是割据自重!朝廷法度何在?
今日归顺,他日朝廷征调,尔等又是否真能听命?文约,这绝非诚意归顺之道!”
随后,他又补道:“朝廷的信任,是创建在法度纲纪之上!若人人都如尔等,据地自雄,朝廷还如何统御天下?”
帐内空气瞬间凝固,双方怒目相对,和谈陷入僵局,眼看就要破裂。
贾诩缓缓起身,先对曹操躬身一礼,语气温和:“丞相,暂请息怒。”
随即转向韩遂与程银,脸上堆起圆融笑意:“两位,也请稍安勿躁。”
他走到中间,担起调停之责。
“联军使者所言,并非无道理。西凉羌汉杂处,情势复杂,确实需要熟悉本地事务之人镇抚,骤然更换官员,恐生变故。”
先肯定韩遂的顾虑,让对方情绪稍缓后,他话锋一转:“但丞相的考量,更是为大汉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朝廷权威必须确立,这是根本。”
“因此我建议,朝廷遴选关中、西凉各级官员时,必会充分参考关中诸将的意见,优先从熟悉西凉事务、且对地方有功的俊才中擢选。”
他巧妙将曹操的强硬要求,包装成了顾及对方颜面,可商量的方案。
曹操微微颔首,望向韩遂:“如此甚好,兼顾朝廷与地方意见,定能为关中、西凉选出贤才。文约,你意下如何?”
韩遂心中苦笑。
所谓“参考意见”,若朝廷不认可,最终还不是由朝廷定夺?
这与投降又有何异?
程银忽然开口:“此事,事关重大,容我等回去,与联军诸位兄弟细商,再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