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移民拓疆(1 / 1)

崇祯十六年秋,大明京城的户部衙署内,一份《南美移民招募令》的告示刚一张贴,便吸引了无数百姓围观。

告示上写明:

凡自愿前往南美定居者,朝廷将免费提供船票、土地五十亩、高产作物种子与农具;前三年免征赋税,第四年起只缴纳三成赋税;

若携带家眷,可额外获得二十亩土地与白银二十两;工匠、商人、读书人等特殊人才,待遇加倍,还可优先参与地方治理。

如此优厚的条件,让京城百姓心动不已。

明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虽相对安定,但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不少百姓生活困顿。

南美肥沃的土地、宽松的政策与光明的前景,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听说南美到处都是白银与黄金,土地肥得流油,种什么收什么!”

一名来自山东的灾民激动地说道。

“不仅如此,朝廷还免三年赋税,给种子农具,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一名木匠师傅也心动了,

“我在京城做活,累死累活也只能勉强糊口,不如去南美闯一闯,说不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招募令很快传遍大明各地,响应者络绎不绝。

短短一个月内,报名前往南美的百姓便达三万馀人,其中既有农民、工匠、商人,也有落魄的读书人、退役的士兵与无家可归的灾民。

户部对报名者进行筛选,优先选择身强力壮、有一技之长、无犯罪记录的人员,最终确定首批移民两万五千人。

为确保移民安全抵达南美,程一言做了周密安排:由郑明率领五艘“龙威级”十五艘运输船,负责护送移民;

运输船上配备充足的淡水、粮食、药品与武器,还安排了医生、厨师与新政官员,全程照顾移民的生活;锦衣卫密探则混入移民队伍,防止有人煽动叛乱或泄露情报。

崇祯十六年十月,首批移民在广州港集结,登上运输船。站在甲板上,移民们望着远去的大明海岸线,心中既有对故乡的不舍,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一名来自江南的书生陈子龙,望着茫茫大海,感慨道:“昔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今日终得一见。愿我们在南美,能创建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航行,运输船于崇祯十七年二月抵达巴伊亚港。当移民们踏上南美土地,看到眼前肥沃的土地、整洁的街道与热情迎接的当地百姓时,心中的忐忑彻底消散。

郑明按照事先的规划,将移民们分配到巴伊亚港、墨西哥城、秘鲁银矿周边等条件较好的地区,为他们划分土地,发放种子与农具。

“这就是我们的土地?”

一名来自河南的农民王老汉,抚摸着脚下黑油油的土壤,眼中满是激动。他在老家只有三亩薄田,年年歉收,而在这里,他分到了五十亩肥沃的土地,还有免费的种子与农具。

“没错,王老汉。”

负责安置的新政官员笑着说道,

“从今天起,这片土地就属于您了。我们还会派学子来教您种植高产水稻与玉米,保证您年年丰收。”

移民们迅速投入到新家园的建设中。

农民们开垦荒地、播种耕耘,工匠们搭建房屋、打造农具,商人们开设商铺、开展贸易,读书人们则开办学堂、教授汉字与文化。大明的先进技术与文化,随着移民的到来,在南美各地迅速传播开来。

在巴伊亚港周边的移民村落,王老汉按照学子们教授的方法,种植了高产水稻。

到了秋收时节,稻田里的稻穗沉甸甸的,亩产高达千斤,是老家产量的五倍有馀。王老汉捧着金黄的稻谷,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明朝廷没有骗我们!这里真是风水宝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工匠们则利用当地的木材与矿石,建造了结实耐用的房屋与农具,还帮助当地部落修建了水车与磨坊。当地百姓看着不用人力便能转动的水车,纷纷惊叹不已,主动向工匠们学习技术。

商人们则将大明的丝绸、瓷器与南美的白银、矿石进行贸易,不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还促进了大明与南美的经济交流。

为了促进移民与当地百姓的融合,程一言下令推行“通婚奖励”政策:凡大明移民与当地部落百姓通婚者,朝廷将奖励白银五十两、土地三十亩,并授予“睦邻模范”称号。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移民与当地百姓喜结连理,组建家庭,大明的文化与习俗也通过婚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百姓。

在墨西哥城,移民木匠李师傅娶了当地印第安部落的女子玛莎。玛莎教会了李师傅种植当地的农作物,李师傅则教会了玛莎木工手艺。

他们的家庭,成为了移民与当地百姓融合的缩影。李师傅感慨道:“以前我以为不同民族之间会有隔阂,没想到我们相处得这么融洽。

玛莎善良勤劳,这里的百姓也热情好客,我早已把南美当成自己的家了。”

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南美的大明人口日益增多。到崇祯十八年,大明已向南美派遣三批移民,总数达八万人。

程一言根据南美各地的资源与环境,对移民进行了合理分布:

农民主要集中在巴伊亚港与拉普拉塔平原,发展农业;工匠与商人集中在各大城市与港口,发展手工业与贸易;读书人则分散在各地,开办学堂,推广文化;

退役士兵则组建“移民乡勇队”,协助滇军与南美乡勇队维护地方治安。

为了让移民在南美安心定居,程一言还下令在南美创建“移民管理局”,负责解决移民的生活困难、协调移民与当地百姓的矛盾、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南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铁路、公路、医院、学堂等,让移民与当地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在程一言的精心治理下,南美逐渐形成了“大明文化为内核,多元文化共存”的繁荣局面。大明的汉字、礼仪、习俗在南美广泛传播,学堂里教授的是大明的典籍,市场上流通的是大明的交子,官府推行的是大明的制度。

而当地部落的文化与习俗也得到了尊重与保护,印第安人的图腾信仰、黑奴的传统音乐,都成为了南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祯十八年秋,程一言再次前往南美视察。

此时的南美,早已不复昔日的荒凉与混乱。田野里五谷丰登,城市里商铺林立,学堂里书声琅琅,公路上商旅不绝。移民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共同劳作,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郑明向程一言汇报:

“大人,如今南美已有大明移民八万人,当地归附部落百姓五十馀万人,设立府县十五个,银矿五座,大型种植园两百馀个。

南美不仅成为了大明重要的白银与粮食产地,更成为了大明在海外最稳固的领土。”

程一言站在拉普拉塔平原上,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稻田与成群的牛羊,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的移民计划已经成功。

通过移民,大明的文化与制度在南美落地生根,移民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南美再也不是欧洲殖民者眼中可以随意掠夺的殖民地,而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无数大明百姓与南美人民共同的家园。

夕阳西下,金色的馀晖洒在南美大地上,照亮了远处大明水师的战舰与近处百姓劳作的身影。

程一言知道,大明的中兴之路,已在南美这片沃土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而未来,随着更多移民的到来与治理的深入,南美必将成为大明最璀灿的海外明珠,为大明的万世基业,增添无穷的力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一人之下:debuff太多了! 入夜,宠她入骨 疯书生无敌剑 山河鉴:隋鼎 神雕尹志平,从神雕开始的长生 王爷好纯情,洞房都是我教的 仙子且慢,我只想斩妖除魔 综武:开局系统签到宁中则 开局一辆五菱,穿越亮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