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五月底了,天气慢慢热了起来。
早晨天气虽然凉爽,但梁安练完武,也除了不少汗。
到盥洗室,在丫鬟的伺候下沐浴一番,出来的时候就听华兰在训斥彩簪。
无非就是怪彩簪没有叫她。
“娘子,是我让她们别叫你的,别训她们了。”梁安说道。
梁安并没有因为是穿越者,就有什么人人平等的想法。
事实上,即便到了后世,真的有所谓的人人平等么?
不过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一些小事他也不在意。
更何况这次是他交代的,并不能怪彩簪她们。
“妾身知道官人体谅我,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妾身若是习惯了,以后回来汴京,又如何能适应?”华兰正色道。
“就今天一次,我这不是看娘子昨天太累了么。”梁安笑道。
华兰闻言脸色一红,嗔怪的白了他一眼。
她为何那么累,不全是梁安折腾的么。
只是娇羞的华兰,全然忘了昨天是她主动求战的。
夫妻俩收拾好,丫鬟便送上了饭食。
华兰给梁安盛了碗粥,放在面前,问道:“官人上午可要出门?”
梁安端起粥喝了一口,问言道:“昨日已经透露了身份,今日我打算去厢军完成交接。”
他从未想过刻意隐瞒他到禹州的消息。
不过按照原本的打算是在家休息两日的,既然昨天在临江楼暴露了身份,就不好再待在家了。
禹州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昨天顾廷烨闹出的动静也不小,说不定昨晚禹州的官员就已经知道他到了。
“那官人今日是穿官服还是盔甲?”华兰问道。
很多人认为食不言寝不语是规矩,实际上在古代这应该算是礼仪。
食不言指的是口中有食物不言,否则说话时被呛到,或者喷出,都是很不雅且失礼的举动。
而寝不语则是为了不影响他人。
酒桌文化自古有之,逢年过节或者有什么喜事,官家都会在宫里设宴,宴请百官。
就连科举结束,朝廷都会设琼林宴,招待金榜题名的士子。
那些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总不能宴请宾客,大家闷头吃饭话都不说吧。
反正梁安记忆中,从小到大都没有吃饭时不能说话的规矩。
“盔甲吧,第一天去军中,还是正式些好。”梁安说道。
武将根据品级不同,有一套盔甲,和两身官服。
官服和文官的没什么区别,是平常入宫颤见或参加宫廷宴席穿的。
华兰闻言便吩咐彩簪她们,去把梁安的盔甲拿出来,并让丫鬟去通知梁三和马夫备马只是听到梁安要穿盔甲,就把梁安出门需要的准备,安排的非常妥当。
梁安微笑着看华兰发号施令,此时的华兰和平常的华兰很不一样,颇有种当家大娘子的气派。
“主君,大娘子!”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走了进来,行礼道:“刚刚门房送来个帖子,说是禹州厢都指挥使差人送来的,请主君今日上午过府一叙。”
“看来不用去军中了。”
梁安摆手让丫鬟退下,笑道:“给我备身常服即可。”
华兰想了想道:“去,把官人那件紫色袍子找出来。”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按照大周官制,三品及以上官员才能着紫色官袍。
因为这个原因,朝廷有限紫的规定。
梁安是出身勋爵人家,并不在限制在,是可以着紫色衣裳的。
像禹州这些官员,都不够资格穿紫。
华兰的想法很简单,梁安是去见上官,着紫也是提醒对方,自己的身份不简单。
“是。”彩簪应声而去。
接着华兰又吩咐丫鬟去通知马夫,改备马车。
梁安微微一笑,对于华兰的安排并未反对。
禹州厢都指挥使知道自己到了禹州,却不请自己去军营,而是请去家中,就很耐人寻味了。
是想先见个面熟悉一下,以后大家你好我好。
还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呢?
用完早饭,梁安在华兰的服侍下换上一身紫色衣袍,带着梁三出门,乘车前往了刘家。
禹州厢都指挥使名叫刘尧,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
此时刘家正堂,刘尧坐在上首,左右两排坐满了人。
这些都是禹州厢军的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
至于那些指挥使,连来的资格都没有。
禹州厢军共有三军,共七千五百人。
每军设都指挥一人,副都指挥两人。
加之一些负责粮草后勤等杂物的武官,禹州厢军高层都在这里。
“将军,您说这个新来的厢都副指挥使,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居然不声不响的来了禹州?”一个都指挥使说道。
大周的武将官名简直一言难尽,指挥使、都指挥使、厢都指挥使,语速快些好象都是指挥使一样。
非正式场合,将领们对于厢都指挥使都称为将军。
“不管他打什么主意,他一个副职,还能翻天不成?”
刘尧冷笑道:“他若是识趣,该他拿的好处,自然不会少他的。他要是不识趣,一个伯爵府的庶子罢了,算不得什么。”
他虽然不象赵宗全那样,担心梁安是上面派来查他的。
但梁安出身伯爵府,更是从汴京来的。
谁知道梁安发现禹州厢军中的一些问题,会不会通过家里上书给官家,作为晋身之资?
因此昨晚得到梁安已经抵达禹州的消息,他便派人给手下将领传信,让他们一早过来今天一早让人去请梁安,就是告诉他,军中都是他的人。
梁安识趣,大家相安无事,该有的好处他也会给。
要是不识趣,大不了以后做的隐蔽些。
但是梁安这个厢都副指挥使就会成为摆设。
这时,下人过来禀报,说梁安已经到了。
“一会看老夫脸色行事。”
刘尧叮嘱了声,带着众人前去迎接。
刘府正门,梁安下了马车,梁三上前递交拜帖,门房便把两人迎了进去。
刚绕过影壁,来到前院门口,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中年男子,领着一群人迎了出来。
刘尧大笑道:“这位就是永昌伯之子吧?你在北方剿灭一支南下劫掠的辽国骑兵,老夫也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威武不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