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姨母教我。”
华兰刚刚嫁进梁家,心里也确实有些敏感。
康王氏能把王大娘子忽悠的团团转,即便上过几次当后,还能听她的忽悠。
可不仅仅是王大娘子蠢,她本身的蛊惑能力也是有的。
华兰被还不知道真面目,听到康王氏说有办法,连忙请教了起来。
“这种时候你要以退为进。”
康王氏低声道:“你那婆母暂时不好塞人,担心被人非议。那你就先给你官人纳妾,如此你就能挑选知根知底可以信任的人,掌握主动权。
刚成亲不久,就给官人纳妾,传出去谁人不夸?
你如此贤惠大度,吴大娘子若是再塞人,能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华兰闻言也觉得康王氏说的很有道理。
对于给梁安纳妾,她虽然心里虽然有些不愿,却谈不上抵触。
古代的环境就是如此,这就好比后世一夫一妻,早就深入人心,没有人会专门去强调一样。
男子三妻四妾在这个时代很常见,不让丈夫纳妾可是要背负善妒之名,属于七出之列。
海家那等清贵人家,按说嫡女即便是王公贵族都能配的上,可因为不得纳妾的规矩,门当户对的人家都不愿与之联姻。
要和海家联姻,娶的还是嫡女,肯定只能是家中嫡长子。
即便和海家联姻好处再多,大多数人就都接受不了几十岁无子才能纳妾的规矩。
嫡长子不仅要继承家业,其有无子嗣也很重要。
古人平均寿命不高,说不定都没到那个年纪就死了,这也算古代礼制明明男子二十及冠,女子十五及笄,代表着成年可以婚配。
可很少有男子会等到及冠后在婚配。
虽说可以过继,可终究有不小的隐患。
若是让除嫡子外的其他子嗣娶,就没有这方面的顾忌了。
这种礼制教育下,大多数女人虽然不愿意丈夫纳妾,却不得不主动为丈夫纳妾。
“姨母,官人他有个通房,我已经答应官人等怀上身孕,就抬她为妾。另外我还准备从身边丫鬟中选个抬为妾室。”
华兰说道:“有两房妾室,婆母也不好往官人房里塞人了。”
“我的傻侄女。”
康王氏拍腿道:“通房和丫鬟,那终究只是贱妾。你婆母若是拿这个做文章,你如何应对?还是得纳一房贵妾才是。”
所谓的贱妾,一般都是丫鬟抬为妾室,或者买一些貌美的女子回来,甚至有青楼女子。
这种有卖身契在,虽然名义上是妾室,实际上和下人没有什么不同。
让其陪人,甚至拿去送人,都很常见。
而贵妾不同,并无身契,而是从侧门被抬进去的。
一般都是正妻带的陪嫁的庶出妹妹或侄女,或者是门第低些的人家的庶女。
贵妾都是有良籍在身,即便是正妻,要是没有正当理由,也不能随意打骂。
“可侄女到哪给官人纳一房贵妾去?”华兰皱眉道。
她能接受给梁安纳贱妾,却接受不了纳贵妾。
“你们盛家人丁单薄,你也没有合适的庶出妹妹,确实是个问题。要是纳个低门庶女回来,将来指不定会威胁你的地位。”
康王氏叹了口气,道:“康家倒是有个适龄的庶女,你要是愿意,我可以安排。”
“姨母,这怎么能行呢?”华兰连连摇头。
她倒是没有想康王氏有什么算计,只是单纯觉得这样不妥。
正常来说,向她这样高嫁的,都会带个庶出妹妹陪嫁,即便没有也会在族中选一个适龄的。
不管是同辈的,还是低一辈的都行。
之所以没带,一来是确实也没合适的。
二来盛家勉强能算书香门第,要是如此做,对名声也不好。
康家虽然这些年没落了,但也是个官宦世家。
让庶女给人做妾,也是件很丢人的事。
“无妨,那梁家也是个好去处。她能帮到你,你将来也会好好待她。总比嫁给一些小门小户,吃苦受罪的强。”康王氏摆手道。
华兰自然不肯,继续推脱,可康王氏一副我为你着想,你不能姑负我一片苦心的口吻,让她也不太好拒绝。
但她总是隐约间感觉有些不对劲,便说道:“姨母,这件事我得跟官人商量一下。我毕竟刚刚进门,要是自作主张,官人若是生气,可就不美了。”
康王氏见华兰没有直接答应,暗道可惜。
可如今华兰都这么说了,她若一门心思让华兰立即答应,难免让华兰有所警觉。
“你说的对,那我就等你消息。”康王氏微微点头。
她觉得梁安答应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康家再怎么说,也是官宦人家,祖上曾经还出过一个相公。
能纳康家庶女为妾,说出去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行了,不说这些了,先吃饭,菜都要凉了。”
用完午饭,康海丰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了,康王氏也没好意思继续留他们。
回家途中,梁安见华兰有些魂不守舍的,疑惑道:“娘子,你怎么了?”
“我…我没事。”
华兰回过神来,对上了梁安的目光。
想到梁安几次说父亲间要坦诚,尤豫了片刻,把康王氏说的那些话跟梁安说了一遍。
“一派胡言。”
梁安闻言冷笑道:“娘子,非我说长辈坏话,只是你那姨母手段太下作了。”
“恩?”
华兰疑惑的看着梁安。
“我那嫡母性子骄傲,性子和娘子你祖母很类似。往我房里塞人这种事,她根本不屑于做。
而且你那姨母终究是康家人,她岂会为了你,置康家名声不顾?
官宦世家的庶女,给勋爵人家的庶子做妾,传出去别人怎么看康家?”梁安说道。
“可姨母这样做也没什么好处啊?”华兰疑惑道。
正是因为这样做对康家名声有损,她才没有怀疑康王氏另有目的。
女子出嫁后,就要以夫家为重。
退一万步说,即便康王氏和丈夫夫妻不和,将来继承家业的也是康王氏的儿子。
梁安冷笑道:“你那姨母在汴京的风评可不好,康家这些年可没少闹出人命。只是事情被处理干净了,民不举官不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