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听到没有定下,松了一口气。
古代说亲,很少直接登门求亲的。
不然女方若是直接拒绝,男方脸面也挂不住,到时结亲不成反结了仇。
一般都是找人作为中间人,代为暗示一下男方的意思。
女方若是答应,给点回应,届时男方才会登门正式提亲。
如今外界不知道,梁家也未正式提亲,还是有操作空间的。
如此虽然会得罪南乡伯爵府,可这种事南乡伯不可能说出去,两家最多老死不相往来罢了。
他并不愿意娶什么南乡伯之女。
倒不是他有喜欢的人了,而是他要为未来考虑。
如今官家有了皇子,大周从上到下都十分高兴。
对于官员来说,有了皇储,利于稳定。
对于百姓来说,官家因为有子,大赦天下,免除了来年的户税。
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可梁安很清楚,小皇子根本活不了几年便会夭折。
知否对于朝堂之事讲述不多,但是一些大事都有提及。
梁安还是有些自知之明,他的存在或许会影响一些小事,象一些大的事件,他影响不了。
因为历史是存在必然性的,一些大的事件发生,是很难改变的。
除非小皇子不死,不然后面还是会发生邕王和兖王争位,兖王落败后,选择发动病变夺权。
而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不少勋爵被牵扯其中。
梁安不清楚南乡伯后面会不会参与其中,自然不愿意冒险。
在封建社会,想要婚前两情相悦非常难,因此梁安也没想过这些。
对他来说,妻子只要模样不差,为人贤惠。而其背后的家族也不会参与后面的立储之争,牵连到他就好了。
至于让他去提点,别开玩笑了,这种事怎么提醒?
谁能想到邕王和兖王鹬蚌相争,最终便宜了赵宗全?
回来的路上梁安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明确知道没有北波及的人家,其实也不算多。
要说身份最高的就要数英国公之女了,其次海朝云也不错。
可惜这两个他都配不上。
海家一门五翰林,何等清贵?
别看海家把嫡女嫁给盛长柏,那是因为人家看好盛长柏的未来。
梁安哪怕表现的再好,以海家在士林中的声望,也不可能和勋爵联姻。
而且这些人的年纪都还太小,梁安却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他倒是不介意等等,可梁辉能愿意么?
不仅张桂芬和海朝云,什么嘉成县主、荣飞燕、馀嫣然这些他都考虑过。
可因为年纪的原因,根本不可能。
思来想去,梁安最终把目标放在了华兰身上。
盛家虽然门第不高,可该说不说,盛纮做官很是圆滑。
也正是因为他品级不高,又为人圆滑,即便在汴京这个旋涡之中,几次动荡都没波及到他。
反而因为一些官员被波及,空出许多位置,得到了升迁。
其次以大周武将的地位,武将只有两个出路,一是成为皇帝的心腹,就如顾廷烨那般。
第二则是和文官扯上关系,被他们视作‘自己人’。
盛家门第不高,但华兰是王老太师的外孙女。
将来盛长柏娶了海朝云,那他和海家也算是有亲戚关系了。
有这两层关系在,自然会被那些文官当成自己人。
至于喜欢与否,并不重要。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若是日久不能生情,那就多纳几房漂亮的妾室就是了。
这些只不过是梁安片刻的想法,姜氏见他不说话,笑道:“我让人打听过了,那南乡伯的嫡次女温柔贤淑,汴京不少官眷都对她夸赞不已。”
“恩,孩儿回头问问父亲。”
梁安并没有跟姜氏聊这些,他的婚事能做主的还是梁辉和吴大娘子。
至于姜氏说有很多官眷夸赞,他并未在意。
一般有姑娘的人家,快到及笄之年,平常有什么聚会都会带着。
只要表现的乖巧一点,那些官眷肯定会不吝夸赞。
这也是女子最早名声外传的一个手段。
这种名声对女子接下来议亲很有帮助。
其中肯定有一些水分,不能全信。
而且即便南乡伯之女再好,对梁安来说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明明知道未来一些大事的走向,还去赌这种不确定性,那就太蠢了。
“小娘,孩儿先回房沐浴,父亲那边还等着我祭祖呢,晚点孩儿在过来陪小娘闲聊。”梁安说道。
“恩。”
姜氏点了点头,微笑道:“我给你做了几身衣裳,一会看看合不合身。”
“谢小娘。”
梁安笑道:“您做的肯定合身。”
“大郎来了,进入军中不到一年,看着气质变化很大。”
“要不然大郎能立下如此大功,得到官家亲自封赏么?”
当梁安沐浴完来到正堂的时候,在汴京的各个支脉的梁家族人,都已经到了。
往日里对梁安不怎么搭理的支脉族人,见到梁安那叫一个热情。
每个人都堆满了笑容,对梁安赞不绝口。
之前梁安只是个庶子,梁辉对他虽然宠爱,却引得族中很多人不满。
吴大娘子掌家后,梁家在她的打理下蒸蒸日上。
这些支脉也能跟着受益,多少都得到了一些好处。
自然看不上梁安这个庶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表忠心。
但如今梁安立下功劳,还被升为中城兵马司都指挥使。
若是有梁安帮忙,也能为他们的子嗣谋个差事。
他们对待梁安的态度自然不同了。
“二叔、三叔公…”
梁安微笑着挨个打着招呼,但是对于那些让他帮忙安排家中子嗣进中城兵马司的,他压根不接话。
以他的官职,最多只能安排一些都尉的职位。
这种职位虽低,但平常巡逻内城,都是由都尉带领手下兵马负责的。
万一那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捞取好处,出事了都得算在他头上。
而且他本身和这些人关系就一般,没道理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走吧,先去祭祖!”梁辉开口道。
一众围着梁安的族人,闻言也只能暂时做罢。
乌泱泱的一群人来到祠堂外,按照血脉远近和辈分列好队,由家族中辈分最高的老者读祭文。
祭文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述梁安立功,得到什么赏赐云云。
最后再祈求祖宗保佑梁家等等。
祭文念完,分批进入祠堂进香。
这次祭祖,以梁安为主,他同梁辉最先进入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