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复者?”
李欣听到这个词,一时没能完全理解李悦的思路。
“是的,颠复者。”李悦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异常清淅,“道格拉斯·雷诺兹能控制现在的传统农业体系,因为他就是这个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和构建者之一。他能封锁所有成熟的、上了规模的供应商,因为那些供应商都在他的游戏规则里玩。”
“但总有一些人,一些技术,一些模式,是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的。它们太新,太小,甚至在道格拉斯这样的人看来,太可笑,太不切实际。”
“他看不起它们,所以他控制不了它们。”
李悦的这番话,象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李欣和李然的思路。
李欣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们不去找那些已经成功的农场主,而是去找那些正在试图改变农业的人!”
李然的反应更快。
在李悦说话的同时,她的手指已经在平板计算机上飞速舞动,一行行全新的搜索指令被输入“天网”系统。
旧的关键词,如“有机农场”、“水果供应商”、“aaa级认证”,被全部删除。
新的关键词,取而代之的是:“农业科技”、“agritech”、“初创公司”、“垂直农业”、“无土栽培”、“种子轮融资”、“被传统风投拒绝”。
“天网”的搜索逻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它不再去扫描纽约周边那些广袤的田野和果园,而是将触角伸向了城市的另一面——大学的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甚至是那些隐藏在废弃仓库里的、不为人知的创业团队。
数据流在屏幕上疯狂刷新。
无数个名字、项目、专利文档、融资报告被“天网”系统捕捉、分析、筛选。
大部分信息很快被过滤掉,它们要么技术不成熟,要么规模太小无法满足峰牌的须求,要么创始人只是空有概念的骗子。
李欣紧张地盯着屏幕,她知道,这就象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但她相信李悦的判断,也相信李然的能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就在李欣觉得眼睛都快要看花的时候,李然的手指突然停了下来。
屏幕中央,一个名字被高亮锁定。
下面是她的简历:
美籍华人,三十四岁。
麻省理工学院(it)媒体实验室博士,主攻方向为数据驱动的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农业。
曾发表多篇关于室内垂直农业与资源循环利用的顶级期刊论文。
三年前,创立了一家名为“城市绿洲(urban oasis)”的农业科技公司。
“就是她。”李然的语气,带着一丝发现猎物的兴奋。
她点开了“城市绿洲”公司的详细资料。
这是一家典型的、拥有先进技术却在商业上举步维艰的初创公司。
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这套系统相比传统农业,可以节省95的用水量,并且完全杜绝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由于种植环境完全可控,产出的水果蔬菜,在甜度、维生素含量等指标上,甚至超过了顶级的有机农产品。
最关键的是,它的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可以实现全年365天稳定产出。
“这……这不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吗?”李欣看得目定口呆,“在城市里种水果?而且品质比有机的还好?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啊!”
“没错。”李然滑动屏幕,调出了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融资历史,“但是,她失败了。”
但无一例外,全都被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大同小异:
“初期投入成本过高,盈利周期太长。”
“颠复传统农业模式,市场教育成本巨大。”
“与现有农业巨头利益冲突,推广阻力难以想象。”
“我们更看好农业无人机和大数据施肥,而不是这种‘室内盆栽’。”
这些vc的评价,刻薄而现实。他们看不到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只看到了它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挑战和短期内无法变现的风险。
她的公司,正处在破产的边缘。
“一个被整个传统体系排挤的天才。”陈的照片,轻声说道。
照片上的女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简单的白t恤,站在一排排发出紫色光芒的种植架前,眼神明亮而执着。
她的身上,有一种和她们姐妹三人相似的气质。
那种相信技术、挑战权威、不肯向现实妥协的倔强。
“正是如此。”李悦站起身,拿起了外套,“所以,他封锁不了我们。”
“姐,你要亲自去?”李欣问。
“当然。”李悦的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充满欣赏的微笑,“对于这样的‘颠复者’,我们必须给予最高的敬意。”
“我要告诉她,她的时代,来了。”
李悦的眼中闪铄着一种光芒,那是一种即将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才会有的光芒。
她知道,这次拜访,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峰牌的原料供应问题。
这可能是为峰牌的未来,找到一个全新的、甚至比“凤凰系统”更具想象力的故事。
一个关于“在城市心脏,种出未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