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一时间竟然无法反驳。这感觉很怪异,象是自己的矛,被用来攻击自己的盾。
“胡闹!实践需要理论基础!”他只能拿出父亲的威严强行压制。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二女儿李欣,也放下了手中的画笔。
她抬起头,那双总是躲闪的,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眼睛,此刻却异常坚定。
“爸爸,我不想学管理。”
她的每个字都说得很轻,却又很重。
李子明的心沉了一下。
“那你想学什么?”
“我想画画。”李欣鼓起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想考国内的美术学院。我不想去牛津,也不想去剑桥,我只想画画。”
画画?
李子明脑子里嗡的一声。他昨天晚上才刚刚下定决心要走进她的世界,去理解她的艺术。结果今天,现实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理解了,然后呢?让她把画画当成一辈子的事业?这怎么可能!
“欣欣,画画可以当作业馀爱好。”他的耐心在一点点被消磨,“但不能当饭吃。爸爸给你安排的路,才是最稳妥的。”
“那不是我想要的路!”李欣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带着哭腔。
父女间的争执,让气氛降到了冰点。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那个一直被他忽视的小女儿,李然。
她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零件,抬起那张稚气未脱,却总是带着几分不屑一顾的小脸。
“爸,你能不能别这么老土?”
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老土?
李子明怀疑自己听错了。他,缔造千亿帝国,叱咤资本市场的李子明,被自己十二岁的女儿说老土?
李然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投下了一颗怎样的炸弹。
她继续用她那套独特的逻辑发表着高论:“你那套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了。开工厂,铺渠道,打gg,太重了,太慢了。未来是互联网的天下,是代码和数据的世界。”
她的小手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在指挥着一支看不见的军队。
“我去美国只有一个目的,去硅谷看看。看看苹果,看看微软,看看那些正在改变世界的公司是怎么做的。至于你说的麻省理工,只是顺路而已。”
商业模式……过时了?
李子明彻底僵住了。
大女儿否定了他的教育方式,二女儿否定了他的人生规划,而这个最小的女儿,她直接否定了他这个人,否定了他穷尽半生心血创建起来的一切。
那份骄傲,那份辉煌,在女儿轻飘飘的一句“过时了”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如此不堪一击。
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名为“代沟”的东西,是一道他用金钱、权力和商业逻辑都无法跨越的天堑。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在女儿们已经长成的独立思想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家庭会议不欢而散。
苏小婉拉着哭泣的李欣回了房间。
李悦叹了口气,也默默地离开了。
李然抱着她的宝贝零件,一溜烟跑了,仿佛刚才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与她无关。
巨大的客厅里,只剩下李子明一个人。
他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却摆不平一张小小的餐桌。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将他牢牢包裹。这不是面对卫斯理时的棋逢对手,也不是面对资本围猎时的殊死一搏。
那是一种来自内部的,最亲近的人的否定。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墙边。
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是上市成功后拍的。照片里的每一个人都笑得璨烂,他站在中间,众星捧月。
可现在,这张照片看起来,却充满了讽刺。
李子明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相框冰冷的玻璃。
峰牌慈善基金会的年度筹款晚宴,设在市里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宴会厅。
水晶吊灯流光溢彩,衣香鬓影,来宾皆是商界名流和社会贤达。
李子明端着酒杯,和老搭档林建国站在角落。他的视线却不时飘向不远处,那个穿着一身淡蓝色礼服,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二女儿,李欣。
家庭会议不欢而散后,他确实开始尝试走进女儿们的世界。但让他放弃规划她们的人生,绝无可能。
今天的晚宴,他特意把李欣带来了。
这次晚宴的现场执行,他大胆地交给了几个受基金会资助的大学生。美其名曰,锻炼年轻人。
实则,是他给李欣设的一个局。他想让她看看,一个活动从策划到落地,需要怎样的统筹、调度和管理。他想让她明白,她所不屑的“管理”,才是让一切美好愿景得以实现的基础。
然而,现场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李总,您看那几个学生,快急哭了。”林建国压低了话语,“嘉宾签到一团乱,席位卡找不着,连该播放的暖场视频都卡住了。”
李子明扫了一眼,现场确实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混乱。负责接待的学生满头大汗,拿着对讲机声嘶力竭地喊,却毫无作用。一些早到的嘉宾,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尴尬地站着。
“经验不足,正常。”李子明不动声色。
这正是他想要的。混乱,才能凸显出秩序的可贵。
“再等等,”他对林建国说,“等他们撑不住了,你再过去处理。”
他就是要让李欣亲眼看看,一个缺乏有效管理的团队,是如何走向崩溃的。
几分钟后,一个负责流程的女生,大概是团队的负责人,终于扛不住压力,捂着脸跑到了后台的角落里,肩膀一抽一抽地哭了起来。
多米诺骨牌倒下了第一块。
现场的混乱瞬间加剧。
李子明给林建国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可以去救场了。
“爸。”
一个轻柔的,带着些许尤豫的呼唤在他身边响起。
是李欣。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怎么了?”李子明问。
“我……我能去试试吗?”李欣指了指一片狼借的前台。
李子明愣住了。
林建国也愣住了。
试试?试什么?用画笔把混乱的场面画下来吗?
“欣欣,别胡闹。”李子明皱起了眉,“这不是画画,现场很复杂。”
第201章二女儿一出手,直接把慈善晚宴做成印钞机!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一个主管模样的中年男人满头大汗地快步走来:“李董,您放心,我们马上就派人去处理,一定……”
他的话被李欣打断了。
“让我试试吧,爸爸。”
李欣再次开口,向前走了一步,站到了父亲的面前。她的声线依旧柔软,但这一次,那双总是沉浸在艺术世界里的眼睛,此刻清澈而专注,仿佛穿透了宴会厅的浮华,直视着他的内心。这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躲闪和疏离,多了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
李子明从女儿的脸上,看到了一种极为陌生的情绪。那不是青春期的叛逆对抗,也不是被逼到墙角的委曲求全,而是一种……他只在自己和林建国这样的人身上见过的,名为“责任感”的东西。
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他脑中一片空白。他原本准备好了一百句训斥的话,此刻却一句也说不出口。
鬼使神差地,他听见自己说:“好。”
一个字,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
那个基金会主管脸色都变了,急得直摆手:“李董,这……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二小姐她没有经验,现场这么乱,万一再出什么岔子,今晚就全毁了!”
“出了事,我负责。”李子明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和好奇。
他也想看看,这个只会画画的女儿,这个他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到底能“试”出个什么名堂。或许,他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欣,一个能打破他所有预判的李欣。
得到许可的李欣,没有丝毫尤豫。她提着淡蓝色礼服的裙摆,高跟鞋踩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嘈杂的环境里竟有种奇异的节奏感。她没有走向混乱不堪的签到台,而是径直走到了后台入口,那个在角落里抱着膝盖哭泣的女生面前。
她没有居高临下地说话,只是安静地蹲下身,从自己的小手包里拿出一包印着可爱图案的纸巾,轻轻递了过去。
那个女生抬起泪眼婆娑的脸,看到是李欣,更加慌乱无措,挣扎着想站起来:“二……二小姐,对不起,我……我们把事情搞砸了……我不是故意的……”
“不怪你。”李欣的声音很轻,象一阵温柔的风,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深呼吸,别怕。能告诉我,现在最让你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吗?我们一件一件解决。”
她的态度,不象是一个来问责的上位者,更象一个愿意并肩作战的朋友。
也许是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柔击溃了最后的防线,那个女生再也绷不住,抽噎着,断断续续地把所有问题都倒了出来:“嘉宾名单和座位对不上,好多人都没位置;流程衔接全乱了,后台的对讲机喊破了喉咙也没人听;暖场视频的设备卡住了,放不出来;最开始负责签到的两个同学,被几个不耐烦的嘉宾骂哭了,现在躲起来了,人手根本不够用……”
李欣安静地听着,那双画画的手此刻轻轻拍着女生的后背,时不时点点头,将一团乱麻的信息在脑中迅速梳理。
等女生说完,她才沉静地开口:“别怕。我们先做三件事。第一,你立刻去找酒店的宴会经理,告诉他这里是峰牌的场子,李子明董事长要求他们立刻加派十个最专业的服务生过来,听我们调配。出了任何问题,让他直接来找我。第二,你把管音响和视频的同学叫来我这里,我们重新安排流程。第三,你用对讲机告诉所有还搞不清楚状况的同学,五分钟内,全部到我这里集合。”
她的指令清淅,简单,直击要害。第一条,是借势,用父亲的名头和酒店的专业力量解决人手和执行力的问题;第二条,是抓内核,控制住晚宴的技术命脉;第三条,是收拢团队,重建指挥系统。
那个原本崩溃的女生,象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浮木,愣愣地看着李欣。在对方鼓励的眼神中,她猛地擦干眼泪,重重点了点头,立刻跑去执行。
远处的李子明和林建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神深处的惊涛骇浪。这几句话,条理分明,逻辑清淅,完全不象一个从未接触过管理的人能说出来的。
很快,十几个学生志愿者陆陆续续围在了李欣身边,一个个垂头丧气,像斗败的公鸡,等待着审判。
“我知道大家现在很乱,很累,可能还很委屈。”李欣环视众人,没有一句责备,“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晚宴马上就要正式开始,我们还有机会扭转局面。现在,所有人听我说。”
她拿起一份被揉得皱巴巴的流程表,看了一眼,便果断地放在一边。
“原定的视频播放和多轮领导致辞环节,全部取消。流程太复杂,变量太多,我们没时间去排演。”
“签到台那边,不要再一个个核对名字了。把所有打印出来的席位图,立刻用胶带贴在入口最显眼的三块展示板上,让嘉宾自己找名字和桌号。我们的人,只需要站在旁边负责微笑、指引和回答问题。”
“最关键的,是今晚的筹款环节。”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案,“我们不搞生硬的拍卖了,时间来不及,气氛也不对。把那些准备好的拍品都先撤到后台。等一下,你,立刻去后台的计算机里,把我们之前采访过的那几个受资助的山区孩子的视频短片找出来,准备播放。你,马上去联系今天到场的那位乡村教师代表王老师,请她准备一下,五分钟后,上台讲讲孩子们的真实故事,越真实越好。”
她看着已经有些发懵的学生们,声音里充满了感染力:“今晚,我们要做的,不是卖东西,是分享。是用真实的故事,去打动人心。让每一位来宾都明白,他们的善款将去往何方,将改变怎样的命运。”
她三言两语,就将一个濒临崩溃、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晚宴,重新定义成了一场真诚、温馨、感人至深的故事分享会。
那些原本六神无主的大学生们,在她温和而有力的调度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迷茫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他们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去贴图的,去联系老师的,去调试音响的……混乱的场面,奇迹般地被控制住了,一种崭新的、安静而高效的秩序正在形成。
李子明彻底怔住了。
他站在原地,象一座雕塑,手里那杯昂贵的红酒都忘了喝。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李欣被吓哭,李欣手足无措,李欣把事情搞得更砸,然后他再出面收拾残局,给她上一堂生动的管理课。
可眼前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这不是他所理解的“管理”,没有层层汇报的科层结构,没有威严的命令和奖惩机制。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领导方式,以共情为切入点,以目标为导向,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重塑了团队的士气和流程。她不是在下达命令,而是在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和潜能。
他忽然想起那张讽刺的全家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是帝国的缔造者,却从未真正看懂过自己的女儿。他想让她看到的世界,和她真正能创造的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精心构筑的商业壁垒和人生哲学,被女儿用一种最柔软,也最强大的方式,敲开了一道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