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指的境界划分跟大多数武功都不同,不是按照层次叠加,而是以品级来论。
最高境界为一品,最低则是九品,跟朝堂九品官制的划分一样。九品是最小的官,一品才是大官,故而一品的威力最强。
这也跟一阳指的创始人与修炼者有关,一阳指是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后世修炼的大理段氏子弟都是大理皇族,所以这门武功可称得上是王道武学。连境界划分也跟官位一样,是以品级来论。
其他的武功,则大部分是按层次来论,也通常是第一层最低,越往后修炼,则层次越高,是照数字顺序去顺位叠加。
李秋水对一阳指的评价甚高,还说当年没能收集到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六脉神剑武功秘笈,十分遗憾。
之后,陆天涯便在李秋水的指点下,开始修炼点玉指的内力运行心法。除此外,这门点玉指还有一套相配合的九招指法。
但指法上的功夫,向来都是以内力心法为要,这是本,招式只是使用的各种法门而已。
若无内力支撑,手指的力量远不及拳脚,哪里能跟拳脚争锋。所以江湖上凡是出名的指法,皆是以内功心法为根本。
也因此,指法入门的门槛其实很高。若是还没有练出内力者,根本练不了指法。徒练招式,也没什么大用。因为没内力支撑,手指上的力量不足,就算打中了人,也很难伤到对方。
故而大部分的指法,在攻击方面,都是以点人穴道为主。因为初习者指上的力量不够,打中其他部位很难真正伤人,只能是击打人身弱点的穴道,那才能真正制敌。
昆仑派的这门点玉指也不例击,同样是以攻击穴道为主。
而专门攻敌穴道,这也是指法入门的难点之一。人身上几百个穴道,光是认穴就是一件难事,非得专门花功夫与时间去学。
所以对寻常的外力境武者来说,学指法入门的门槛便极高了。
好在这些对陆天涯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他本事已拥有了深厚内力,而且之前在学北冥神功时,为修炼全身经脉,也是早已提前学了所有经脉与穴位,且都已熟记在心。
这两大难点他已经提前过了,上手修炼自然很快。不过两、三日功夫,就已经把昆仑派的这门点玉指学会。
不过学会归学会,运用却还不算熟练,也暂时无法立即做到内力外放,凌空出指,还需多加练习。
两日之后,他们天下镖局一行,已是抵达了朔州城。
而当第二日,他们离开那座小城时,飞狐司的兵马与城中守军仍是在全城戒严,出入盘查极严。
但天下镖局的过关文书上有萧胡睹亲自加盖的那两枚印信,自是通行无碍,没被刁难。
离城之时,把守东城门的飞狐司兵马中,甚至还有昨日留守在聚香楼中的几人,认得陆天涯与天下镖局。见到是他们,根本都没做盘查,直接放行,还跟陆天涯等人打了招呼。
陆天涯虽然对这几人没有太多印信,但自然也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还顺便打探了下,昨晚后来有没有捉到那个“白世镜”。
若是别人问,这几名飞狐司的人自然不会相告,反还要怀疑是哪方细作。但陆天涯昨晚本就参与了抓捕“白世镜”之事,又得了萧胡睹的感激与友情,这几人自然是不作隐瞒。
当下遗憾回答,速也古之后并未能带人捉到“白世镜”,甚至都没搜寻到对方踪迹。
陆天涯虽然早已猜到,他们肯定捉不到慕容博,但总算也得到了确切消息。当下跟着感叹几句,又与几人稍作寒暄,便告辞而去。
接下来晓行夜宿,一路也都十分顺利。过朔州后,便径直往云州而行。此时的云州,也正是眼下辽国的西京大同府,而且也正是后世的那个大同。
这一日,正在前往云州路上时,路过一座大山,忽然山坡上一声呼哨,从山上奔下一伙强人,拦住了道路。
陆天涯一看对方打出的旗号,立即不禁一乐,原来对方打出的旗号上,正是“秦家寨”三字。那面寨旗的底纹上,还绣了五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果然不愧是五虎断门刀的家派。
瞧到居然是秦家寨拦路抢劫,陆天涯也不禁心中暗道“真巧”。
秦家寨拦路的这伙儿强人着实不少,差不多有六、七十人,整体人数要比他们多不少,当先骑在马上的是一个身材雄伟的老者,看上去约有五十来岁,一部灰白胡子长坠至胸口,颇有点儿美髯公之感。
此人腰间斜插了腰刀,手中还提了杆长柄朴刀。
除此外,这帮秦家寨的普通喽啰中,持朴刀、长枪等长兵刃,以及携带弓箭的也着实不少。
可见这秦家寨的首领也明白,只要率领的人数多了,便也形同于是行军打仗,可不是江湖上打群架。而军阵之中,自然是长兵器与远程兵器更加占优势,绝不可缺了。
除此之外,便是除了那当先的首领外,这六、七十人中,骑马的居然不少,差不多有一半人都骑了马,可见也是知道骑兵的重要性。
毕竟拦路抢劫,打家劫舍,一要打败后能追上敌人,二要遇到强敌时能逃得了性命。
绿林土匪可没什么打硬仗的勇气,只要遇到了强敌,多半儿都是“风紧,扯呼!”
陆天涯却是不知,这秦家寨除了是家绿林山寨,经常干些没本钱的买卖外,实际上还有一桩大生意,乃是往中原贩卖走私马匹。
秦家寨里便惯常养着百十来匹马,另外还有许多从辽人手中收购马匹的门路,而且往往能弄到好马。
慕容博之所以会看中秦家寨这么一家本身传承武功不强的绿林山寨,正是因为看中了这点。知道一旦能收服秦家寨,就能弄到许多优良战马。
复国起事,马匹自然绝不可或缺。宋朝正是因为一直没收回燕云十六州,又丢了西夏,缺了养马之地,才一直在与辽、夏这两个游牧国家的战争中,整体处于弱势。
宋军其实不弱,也打出过不少胜仗。但因为军中十分缺马,骑兵却一直是弱势。
即便能够打赢敌人,也追不上敌人,始终难以打出那种一次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歼灭战。
敌人打不过就逃,便始终损失不大,能够保存一定实力。然后等回去休养生息后,又再卷土重来。
如此一来,宋军只能一直处于守势,自然就显的暗弱。可称得上是历代中原王朝中军事方面最弱,且也是地盘最小的。
慕容博想要复国,自然要吸取这个教训。而且他许多计划也有在宋朝谋划,若能有一支精锐骑兵,对上宋朝军队的以步兵为主,自然也是大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