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轻飘飘地翻身落在一座未曾亮着灯火,他也提前侧耳倾听过,刚好无人的民居内,忍不住面色一变,张口吐出口鲜血。
他并不是在刚才的打斗中,被陆天涯的内力反震伤到了。那小子的武功虽然不错,但功力却还差他远矣,只不过是修炼的内功大有古怪罢了,居然刚好能克制他慕容家的斗转星移,让他借不到力。
但他又不是只会斗转星移,他所精通的各派武林绝技,简直数不胜数。况且便不谈其他,慕容家的家传绝技中,也并不止斗转星移一门绝学。
两人之间的功力之差,以及凭他这几十年更为丰富的交手打斗经验,那小子还不足以伤到他。
他之所以受伤,其实是被自己给伤到了。他之前为了能摆脱陆天涯,好尽快脱身,同时施展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大韦陀杵与拈花指。这两门武功一为至刚,一为至柔,正是内力与功法刚好相冲的那种。
他同时强行运使,却是不免受了些内伤。而且他近年来的内功修炼,本来也就出了些问题。
其实以他的武功,要胜陆天涯这古怪小子并不难。若是能够全力出手的话,他在百招之内,便能解决这小子。
只不过在刚才聚香楼的那种情况下,他还要防备飞狐司等人的窥伺,却是不敢全力出手,以防给飞狐司的高手可趁之机。而且不止飞狐司,陆小子的那家天下镖局内,也未必就没有其他高手。
所以他在与陆天涯交手时,始终要留出余力,以及分出精力,来防备其他人有可能随时出手的偷袭。
他若是要出全力对付陆天涯,就难免会疏于对其他人的防备。
所以他为了尽快摆脱陆天涯脱身,才不得不行此险着,把大韦陀杵与拈花指这两门绝学并用。
若非这两门武功一刚一柔,一正一奇,正能出奇不意,也无法在合用的一招内就伤到陆天涯那小子。
虽然最后看来,似乎并没真伤到那小子,但他的目的也达到了,终还是被他成功脱身。而且速也古的那两锏,也是刚好送了他一程。
吐出口血后,又舒了口气,慕容博的面色已好了许多。
接下来他又重新打量了下这院落,再又侧耳仔细倾听,确定了确实无人后,这才放松警惕地靠墙坐下,然后取出随身的水囊,打开先漱了漱口,然后喝了几口水。调整姿势盘膝而坐,闭目调息。
以他眼下的状态,及现在的局面,他打算等稍加调息恢复后,便立即脱身离开这座小城。不然到了子夜时分,他修炼多门少林绝技后留下的隐患发作起来,他到时却还在敌人窝里,可就大是凶险了。
至于之前他还打算的要帮飞狐司成功擒获陈孤雁,以便让丐帮与飞狐司更加产生冲突,互相折损实力,现在自然也是不了了之。
在目前的情况下,自然还是先顾他自身要紧。他得保留下有用之躯,继续为复国大业而努力,不能空争一时意气。
今晚跟陆天涯这小子的这笔账,只能是日后有机会再算了。就是想想这小子的武功,以及又极有可能是出身于那神秘的逍遥派。
慕容博在闭目调息前,又不禁心头生出片阴翳。假以时日,这小子很可能成长到连他也难以制衡。
毕竟在刚才的交手打斗中,他都能明确感觉到这小子的成长,且还能吸收的他的一些武功招数,化入其自身武功中。
以这种成长速度,恐怕不出几年,这小子就能臻至与他现在同一水平,其武学天赋与资质悟性,当真惊人的可怕。
他在这小子身上,甚至看到了当年鸠摩智的影子。他遇到鸠摩智的那年,鸠摩智也是差不多正与陆天涯相当的岁数。同样的武学天赋过人,资质悟性奇佳。
所以也跟鸠摩智一样,陆天涯同样让他深为忌惮。
可惜他跟陆天涯一照面就成了敌对,甚至这小子还故意栽赃冤枉他是丐帮的执法长老白世镜,引飞狐司的人与他为难。
从这方面来看,这小子的聪明智计恐怕还要更胜鸠摩智一筹。鸠摩智倒也聪明机敏,但却对高深武功有贪欲,我慢贡高之气也甚重。
虽然看似谦虚冲和,一派有道高僧的模样,逢人就满口自称“小僧”,但实际上却自高自傲的紧,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争强好胜之心尤盛。
所以在稍加攀谈后,慕容博便寻到了鸠摩智的弱点。故意与鸠摩智折节相交,然后不仅无偿赠与了鸠摩智他手抄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以便将来能引起鸠摩智与少林寺相斗。
而后在点评天下武功时,又特意提起了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并清楚点明六脉神剑是收藏在大理天龙寺中。
就是要有意引导鸠摩智对六脉神剑生起贪欲,好让鸠摩智去与大理段氏为难,两相争斗,甚至能够以此引起吐蕃与大理的两国纷争,乃至互起刀兵。
宋、辽、西夏、吐蕃、大理,在如今的这天下五国中,无疑是以大理最为弱小。所以一旦大理真发生了战事,他们慕容家也可以趁乱在大理起事,以此做为复国根基。
武林中的各门各派以及大大小小的武林世家,最让慕容家为之嫉妒的,无疑便是大理段氏。
这段氏原本也只是个中原的武林世家,居然能以一家之力,在大理得国,成为当今天下五国之一。可他们慕容氏努力了几百年,却连块像样的根据地都还没有。
比对之下,更是尤为意难平。
而且往上推及,段家起势,也同样是在五代时期,段思平创下了六脉神剑这等绝学,横行武林,威震天南。
他慕容家的斗转星移绝学,也正是由五代时期的慕容家先祖慕容龙城所创。
认真说来,慕容家也正是在慕容龙城这一代才打响名声,并且也正因生逢乱世,所以才激发了慕容龙城想要兴复燕国的野心。而在此之前的诸多慕容家先祖,其实这个心思并不重,只是延续血脉罢了。
可惜慕容龙城虽天资绝世、天纵英才,却是生不逢时,晚生了几十年。到他出生时,段思平已经是江湖上的传说,凭借六脉神剑打下了天南大理的基业。
而赵宋太祖赵匡胤的武功也是贯绝当代,更是手握数十万大军,早已成势。慕容龙城虽然打遍江湖无敌手,闯下了偌大名声,天下却早已没有再容他争锋之地,只能郁郁而终。
慕容博曾从先祖慕容龙城留下的笔记中得知,当年那赵匡胤的武功其实谈不上如何精妙,学的也算不上无上绝学,现在传下来的那一套太祖长拳,如今江湖上人人都会。
但赵匡胤当年却是屡逢奇遇,拥有了深厚内力,然后便凭借一双拳头,一根杆棒,做到了无敌于天下。
慕容龙城当年其实曾易容乔装,并且还蒙了面目,暗中与这位大宋朝的太祖皇帝交过手,结果却是不敌落败,只能从容退走。
按慕容龙城的笔记所载,这位宋太祖的武功其实并不如何出奇,所使的招式也大多朴实无华,但偏偏任何平平无奇的武功从他手里使出来,便威力大的不可思议。
慕容龙城这一败,实是败的心服口服,知道但凡有赵大在一日,他便绝无机会还能谈复国梦。
但是他对段思平却没那么心服,只可惜到他武功大成时,段思平早已过世,而六脉神剑也由此成为了江湖上的绝响。自段思平之后,大理段氏居然再无人能练成这门绝学。
慕容龙城当年心气极高,想的是与赵大争天下,不屑于大理这西南小国。而且段思平死后,段氏再无人会六脉神剑,而慕容龙城当时已经成名,他自重身份,却是也不想倚强去欺负段家后人。
可惜慕容龙城当年不屑为之的事,如今的慕容家后人却是颇为心心念念,就算是西南小国,也总算是一国啊!
尤其段家的经历与慕容家非常相似,段家再往上数,也是于十六国年间便曾辉煌过,其先祖段业建立了五凉之一的北凉国,与慕容家的四燕曾有过并立。
段家在入主大理之前,虽是中原的武林世家,但祖籍却是武威,正是当年的北凉地盘。
但许多年之后,段家虽然没兴复凉国,却是重立了大理一国。且凉、理二字,也算是谐音。段思平将国名取作大理,恐怕未必没有这方面的用意。
而慕容家在这么多年后,却仍是碌碌无为,终日在江湖上奔波。
所以对比之下,慕容家便最为嫉妒段家。人比人,气死人。大家都是类似的经历,当年都是位列十六国之一,没落之后,都是在五代重新兴起,且都是成为了武林世家。
然后偏偏段家成功了,慕容家却仍是那个没有希望的失败者。
所以若有机会,慕容博也完全不介意踩着段家的尸骨上位,去窍居大理。再是小国,那也终究是一国。
而且段思平当年的得国经历,也教会了慕容博一个道理。十六国年间的北凉是在西北立国,但数百年后,段思平却是在西南立国。
可见不必非受限于去恢复昔年燕国故土,只要有机会,先占住块儿地盘,在哪儿立国都是一样。只要守住了地盘,竖起旗号,自然会有人前来投效。大理立国至今,可是比宋朝的历史还久,可见小国也有小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