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慌得一批(1 / 1)

星城湘省卫视演播室的灯光熄灭,但由这场电视辩论所掀起的巨大波澜,才刚刚开始向华夏文化界的各个角落扩散、撞击。

互联网上的论坛、聊天室在直播结束后瞬间被刷爆。

支持王盛的年轻网民们欢欣鼓舞,将他在辩论中的精彩片段逐帧分析,尤其是那句“王总一人足矣”和将“文化自卑”帽子反扣回去的凌厉反击,被奉为经典。

他的自信从容、逻辑清晰,与三位对手后期难以掩饰的焦躁与理论脱离实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直观的形象差异,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具说服力。

“盛哥威武!这才是我们这代人该有的文化自信!”

“那三个老古董被打懵了,全程被王总牵着鼻子走。”

“以后谁再说盛影只会搞商业片,就把《那山那人那狗》和《横空出世》甩他脸上!”

“事实证明,能赚钱又能输出文化的电影,才是真的好电影!”

当然,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并未消失,但在王盛这番几乎无懈可击的公开表现面前,变得零散而无力,难以再形成合力。

大势,在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已然悄悄偏向了那个敢于挑战旧规则、并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年轻人。

京城,新画面影业公司。

厚重的总经理办公室门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张伟平独自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面前超大屏幕的电视机已经暗了下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倒影,映出他铁青扭曲的脸。

他面前的实木茶几上,一套价值不菲的景德镇瓷茶杯,此刻已粉身碎骨,温热的茶汤和碎裂的瓷片狼藉一地,如同他此刻碎裂的算计和怒火。

“废物!全都是废物!”张伟平从牙缝里挤出低吼,胸口剧烈起伏,“三个成名已久的老家伙,绑在一起都说不过一个毛头小子!就这水平也敢自称文化精英?屁!”

他原本精心策划的棋局,指望着这三位“文化旗手”能在万众瞩目下将王盛批驳得体无完肤,最好能扣死“文化买办”、“资本走狗”的帽子。

只要王盛声势受挫,他就能顺势高举《英雄》这面“国产艺术大片”的旗帜,抢占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将市场注意力吸引过来,甚至能在与院线的排片谈判中占据更多主动。

可现在,全完了!

王盛不仅没输,反而借助这个全国性的舞台,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个人和公司形象公关。

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文化自信输出的急先锋,将对手钉在了“固步自封”、“文化自卑”的耻辱柱上。

经此一役,再想用同样的罪名去攻击王盛,效果将大打折扣。

“妈的,‘国产商业大片’的旗子,看来是抢不过来了”

张伟平烦躁地松了松领带,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王盛用《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超级项目,已经牢牢占据了“商业大片”的标杆位置。

他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全力宣传《英雄》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希望能以此区分市场,吸引那些对纯粹商业娱乐心存疑虑的观众和评论界。

但这够吗?

一个更深的忧虑,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上了他的心脏。

王盛这次赢得如此漂亮,以他那睚眦必报、手段狠辣的性子,事后会不会清算?会不会追查这次舆论风波的幕后推手?

虽然这次下场和王盛打擂台的人士、势力多如过江之鲫,港圈、京圈、沪圈乃至一些游离势力都或明或暗地伸了脚,水浑得很,王盛那边未必能轻易查清所有脉络。

但是万一呢?

万一王盛不按常理出牌,不查别人,就认定是他张伟平在背后推波助澜呢?

毕竟,他新画面和盛影是眼下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英雄》和《博物馆奇妙夜》注定要在年底正面碰撞。

“这家伙万一不查,就认为是我干的呢?”张伟平喃喃自语,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想起了王盛掌控下的“盛影系”那恐怖的渠道能力。

“中影盛世联合院线”已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院线力量,更别提盛影传媒与其他各地院线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力。

如果王盛真的动用排片手段来卡《英雄》的脖子

那后果不堪设想!

《英雄》投资巨大,是他张伟平身家性命所系,一旦排片受阻,票房失利,他将万劫不复!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张伟平猛地站起身,在满地狼藉中焦躁地踱步。

“必须得做点什么得赶紧去拜访各家院线的掌门人,打好关系,探探口风,哪怕多让出几个点的分成,也得确保《英雄》的排片不受影响!”

他越想越心慌,感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已经在暗处盯上了他。

王盛那张在电视上从容自信的脸,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无比可怕。

与此同时,在京城某个不显山露水的静谧院落或隐秘的私人会所里,几位衣着朴素、气质沉稳的中老年男子,也刚刚看完了整场辩论的录像或直播。

旁边一位面色红润、手指短粗的中年人冷哼一声:“牙尖嘴利,哗众取宠!不过是仗着年轻,反应快些罢了。真正的文化积淀,他还差得远!”

“老李,话不能这么说。”另一位穿着中山装,一直闭目养神的老者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他说的,未必全无道理。市场化、产业化,这是上面定下的大方向。我们若一味固守,反而落了下乘,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难道就任由他这么搅风搅雨?你看他在电视上那嚣张的气焰!”被称为老李的中年人不满道。

“大势不可逆啊。”中山装老者轻轻敲了敲桌面,“这次辩论,他算是站稳了脚跟。我们再从‘文化立场’、‘资本原罪’这些方面去攻击他,效果已经不大,反而可能引火烧身,被扣上阻碍改革的帽子。”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对付他,不能硬碰硬了。得换个思路,从长计议。比如他公司扩张这么快,资金链会不会有问题?上市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瑕疵?还有他那个‘盛影系’,盘子铺得太大,内部管理能不能跟上?这些,都是可以着手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他压低了声音,“不能因为我们的一些动作,乱了上面的一些布局。文化产业改革是盘大棋,我们要有耐心。”

其余几人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短期内,明面上的攻势要告一段落了。

王盛这块骨头,比他们想象的要硬得多,需要更隐蔽、更耐心的手段来对付。

年轻人精力足,反应快,硬碰硬确实吃亏。

但时间,有时候并不总是站在年轻人那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 我当D级人员那些年 从高速堵车全体穿越开始 大荒镇魔使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我的末日小弟生活 维度代行者 留守妇女,入夜不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