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没有回避影片的题材,而是从艺术勇气、表演和时代记录的角度给予了高度肯定,措辞严谨而尊重。
但他的真实想法是,这玩意和《卧虎藏龙》一样。
多了不。
关金鹏导演在台下露出了些许释然和感激的神情。
“《幽灵人间》,”
王盛继续,“许鞍华导演另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
将恐怖元素与都市人的情感疏离、内心愧疚结合得很好,不是为了吓人而吓人。
舒其的表演很有层次,将一个游移在阴阳边界的女子诠释得令人信服。这种类型片上的探索与创新,值得鼓励。”
“《爱上我吧》,一部充满青春气息与生命张力的作品。导演对年轻人状态的捕捉很真实,不煽情,不造作,展现出港岛电影新生代的活力与潜力。”
最后,他的目光在了《功夫足球》的片段上。
“《功夫足球》,”
王盛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笑意让周星星不由地坐直了身体,“星仔将他最擅长的无厘头喜剧,与功夫、体育类型元素进行了一次大胆至极的融合。
影片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他用最通俗、最娱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底层逆袭的故事。
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位,都在戏院里笑过,也可能被最后的决赛感动过。”
他高度概括了影片的商业成功要素和普世情感内核。
台下许多电影人,哪怕对周星星的风格有所保留,也不得不承认《功夫足球》在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像评价前四部一样,以褒扬为主时,王盛的话锋却陡然一转,言辞变得犀利起来,普通话的清晰准确反而让他的批评显得更具穿透力。
“但是,”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果从‘最佳电影’这个代表港岛电影年度最高成就的奖项标准来看,我认为,这五部影片,都反映出我们港岛电影目前面临的一些深层问题。”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连台上的曾矮子、吴雨森和梅艳芳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男人四十》艺术成就高,但题材和节奏,是否离普通观众太远?是否有些沉溺于知识分子的自我情怀?”
“《蓝宇》勇气可嘉,但题材限制,注定它难以获得更广泛层面的共鸣与认可,甚至在传播上会遇到诸多困难。”
“《幽灵人间》类型探索值得肯定,但恐怖片作为众类型,在主题深度和社会影响力上,是否足以承载‘最佳电影’的重量?”
“《爱上我吧》充满活力,但作为新人作品,在制作规模、剧作成熟度和工业完成度上,是否已经达到顶峰?”
“至于《功夫足球》,”
王盛扫了眼略显紧张的周星星,“商业上极其成功,特效运用也是港片里程碑。
但是,我必须要,影片过于依赖星仔个人的喜剧风格和特效奇观,在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的深度上,是否存在妥协?
是否为了娱乐效果,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更坚实的剧作根基?”
他每点评一部,都直指那部影片可能存在的“软肋”或是类型、题材本身带来的局限性,言辞精准,甚至有些刻薄。
现场一片寂静,先前那些点头认可的人,此刻脸色也变得有些复杂和难堪。
王盛的点评,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港岛电影在艺术追求、商业生存、类型探索和新人培养之间的种种困境与尴尬。
“我不是这些影片不好,”
王盛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恰恰相反,它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优秀代表。
只是想,当我们用‘最佳电影’这个标准去衡量的时候,我们是在寻找一部怎样的作品?
是一部艺术上无可指摘但曲高和寡的杰作?
是一部题材大胆但受众有限的勇者之作?
是一部类型创新但格局稍逊的尝试?
是一部充满希望但尚显稚嫩的新声?
还是一部商业巨大成功但艺术上可能存在妥协的娱乐大片?”
他抛出的问题,沉重地敲打在每一个港岛电影人的心上。
这正是困扰港岛电影多年的核心问题,也是困扰华语电影多年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创新、本土与更广阔市场之间找到平衡,拍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又能代表港岛精神与工业水准的“最佳电影”。
王盛停顿了片刻,给众人消化的时间,然后才缓缓道,目光扫过台上五部影片的名字:“所以,如果一定要我选一部
我认为,能够在这个艰难时刻,最大程度地团结观众,提振市场信心,展现港岛电影不屈不挠、不断创新精神,同时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将港岛电影独有的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并且成功‘走出去’获得更广泛关注的影片——”
他刻意拉长了声音,全场寂静得仿佛能听到针地的声音。
“《功夫足球》,或许是当下这个节点,一个更具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选择。”
他没有“艺术上最好”,而是强调了“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结论背后的逻辑清晰无比:在港片低谷期,需要的是《功夫足球》这样的强心针,而不是其他更具艺术性但可能更“众”的作品。
完,他对着话筒轻轻了声“谢谢”,然后将话筒交还给工作人员,从容地坐回了座位。
现场在短暂的死寂后,爆发出极其复杂的掌声。
有来自《功夫足球》剧组的兴奋欢呼,也有来自其他剧组和业内人士的礼貌性、甚至带着些许沉思和不服气的掌声。
他那口清晰的普通话,以及话语中毫不掩饰的直白分析与价值判断,在整个以粤语为主的会场里,显得格外突出,甚至有些刺耳,精准地触动了在场许多港岛电影人敏感而又复杂的神经。
王盛这番犀利而直接的点评,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不平静的香江夜海,激起了千层浪。
他成功地借金像奖这个舞台,不仅点评了影片,更深刻地戳中了港岛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的痛处,并清晰地亮出了他自己以及背后派系所推崇的以市场为导向、兼顾技术与类型创新的商业大片路线。
台上的吴雨森和梅艳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神色。
曾矮子则摸了摸鼻子,感觉自己好像点燃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火药桶。
信封,终于被打开。
“第21届港岛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是——”梅艳芳深吸一口气,念出了那个似乎已在许多人预料之中,却又因王盛一番话而显得格外沉重的名字:
“《功夫足球》!”
全场掌声雷动,聚光灯再次聚焦在周星星和《功夫足球》剧组身上。
他们欢呼着上台,但此刻的喜悦,似乎也掺杂了一丝被王盛“点破”后的微妙情绪。
王盛坐在台下,鼓着掌。
他知道,今晚之后,他在港岛电影圈的“恶人”形象恐怕要更加深入人心了。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打破温吞的客气,用实力和话语权,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他用一口清晰的普通话,让所有人,包括那些可能听不懂粤语的内地观众和业内人士,都清晰地听到了他的声音,他的判断,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势不可挡的市场力量。
香江这一夜,注定有许多人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