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官方的态度(1 / 1)

2001年12月31日,午后。

京郊怀柔,“成龙快乐园”工地内的“中华文明博物馆”摄影棚。

尽管棚外寒风呼啸,冬意正浓,但棚内却因密集的灯光和忙碌的人气而显得有些闷热。

巨大的仿秦汉穹顶下,刚刚结束了一场成龙与“复活”兵马俑军团滑稽对峙戏份的拍摄,工作人员趁着转场的间隙稍作休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岁末特有的、混合着疲惫与期待的特殊气氛。

成龙接过助理递来的温水,喝了几口,用毛巾擦着额角细密的汗珠。

他饰演的保安陈大宝那身略显臃肿的制服还穿在身上,脸上带着尚未完全褪去的、属于角色的那种人物式的紧张与无奈。

他的目光扫过片场,最终在了正与摄影师和特效指导低声交流的王盛身上。

王盛脱掉了厚重的外套,只穿着一件深色毛衣,身姿挺拔地站在监视器旁。

他手指着刚刚拍摄的回放画面,语速平稳地提出几点关于光影衔接和俑偶动作节奏的微调意见,神情专注而冷静,仿佛外界关于资本市场的喧嚣与这个精心构建的光影世界全然无关。

成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欣赏与探究。

他放下水杯,脸上重新挂起那标志性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朝着王盛走了过去。

“王导,忙完了?歇一下?”

成龙的声音洪亮,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打破了王盛身边那种专注的氛围。

王盛抬起头,看到成龙,脸上也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对摄影师和特效指导点了点头,那两人便会意地暂时离开。

“成先生,辛苦了,刚才那条情绪很到位。”王盛随口赞了一句,从旁边拿起自己的保温杯。

“应该的嘛,拍你的戏,不敢偷懒。”

成龙笑着凑近了些,“王导,你叫我阿龙就好,一直叫我成先生,感觉太疏远了。

他很自然地压低了一点声音,仿佛只是随口闲聊,“起来,王导,最近外面可是热闹得很啊。”

王盛拧开杯盖,吹了吹热气,呷了一口温水,目光平静地看着成龙,等待他的下文。

“我听啊,”成龙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虽然周围并没有闲杂人等,“好多国际上的大银行、大基金,还有港岛那边的一些老朋友,电话都快把你公司的门槛踏破了吧?

都在打听,你王导一手打造的这艘‘盛影传媒’大船,什么时候准备扬帆出海,去资本市场上闯一闯?”

他顿了顿,观察着王盛的反应,见对方依旧不动声色,便继续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道:“这可是‘中国第一娱乐股’啊!这块蛋糕,香得很!

不知道王导有没有具体的计划?要是有什么需要成先生我出力的,或者有什么发财的机会,可别忘了提携一下老朋友啊。”

成龙的话语看似随意,但其中试探的意味,王盛如何听不出来?

港资,乃至与港资联系密切的国际资本,对于内地即将爆发的文化消费市场垂涎已久。

盛影传媒作为目前业态最完整、业绩最耀眼、势头最猛的民营影视巨头,无疑是他们切入这个市场最理想的桥梁和投资标的。

成龙在国际资本圈人脉深厚,他此刻的询问,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好奇心,更像是一次替背后某些力量的“投石问路”。

王盛心中了然,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

他将保温杯盖缓缓拧上,动作不疾不徐。

“成先生消息真是灵通。”

王盛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秘书那边整理过来的各种合作意向书和拜会请求,确实堆了不少。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名字都挺响亮的。”

他抬眼看向成龙,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对方笑容下的真实意图:“上市嘛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有考虑的。”

成龙眼睛微微一亮,正要接话,王盛却话锋一转:“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博物馆奇妙夜》拍好。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片,更是我们工业化尝试的关键一步,关系到未来很多布局。

公司内部,业务线条虽然清晰,但真要面对资本市场严格的审视,方方面面的整合、规范,还需要下不少功夫。”

他轻轻拍了拍成龙的手臂,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感:“等忙完这阵子,把片子顺利送出去,再来仔细琢磨上市的事情也不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王盛的回答,滴水不漏。

既没有完全关闭上市的大门,吊足了胃口,也没有透露任何实质性信息,更没有给成龙任何确切的承诺。

他把一切都归结于“当前以拍戏为重”和“内部需要整合”,这理由冠冕堂皇,让人挑不出毛病。

成龙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立刻明白了王盛的态度——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至少,不是和他成龙深入探讨的时候。

他哈哈一笑,顺势拍了拍王盛的肩膀,化解了那一瞬间微妙的尴尬:

“对对对,王导得对!是成先生我心急了。现在当然是拍好电影最重要!《博物馆奇妙夜》绝对是能震惊世界的大作品,我们都等着看它横扫票房呢!到时候,你这盛影传媒的招牌,就更值钱啦!”

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开始讨论起刚才拍摄时一个道具俑的有趣反应,仿佛之前的试探从未发生过。

王盛也配合着将话题引回电影创作,两人又交流了几句接下来的拍摄安排,成龙便笑着走开,去为下一场戏做准备。

看着成龙离开的背影,王盛的眼神微微沉静下来。

成龙的试探,在他意料之中。

资本是嗅觉最敏锐的鲨鱼,闻到血腥味自然会蜂拥而至。

他办公桌上那些堆积如山的意向书,就是明证。

他对上市岂止是“有考虑”,简直是势在必行。

上市,意味着能够募集到巨额的资金,用于更疯狂的扩张——建设更多的影院,投资更大的制作,收购更优质的公司,布局更前沿的技术,对进军海外市场也有帮助。

这将极大地加速他构建娱乐帝国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一旦盛影传媒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他王盛的个人声望和行业地位将提升到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

他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制片人、导演或商人,而是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化的标志性人物,其影响力将渗透到资本、政策乃至社会思潮的更深处。

那么,官方,特别是主管机构,真支持他执掌的盛影传媒上市吗?

可以,非常支持。

王盛已经接到了总局,乃至更上层给出的明确信号。

中国刚刚加入wto,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包括文化领域。

12月25日颁布的新《电影管理条例》明确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制片和影院建设领域。

这表明高层希望打破旧有体制束缚,引入市场活力和竞争机制,推动电影产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改革。

盛影传媒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尖兵”和成功典范,其上市完全符合这一政策导向,可以被视为改革成果的展示。

而在入世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文化企业。

盛影传媒凭借成功的商业模式、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如与新线合作),无疑是官方眼中理想的“样板工程”。

支持其上市,不仅能壮大其本身,更能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可供效仿的市场化、资本化运营标杆,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

中影集团作为“国家队”代表,是“中影盛世院线”的重要股东,与盛影传媒有着深度的资本和业务绑定。

韩三坪等总局高层与王盛关系密切,多次在公开场合和内部会议中肯定王盛的模式和贡献。

这种“国民共进”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使得官方能够通过中影集团对盛影传媒施加影响和监督,确保其发展在“可控”范围内,符合国家文化战略的大方向。

上市后,这种通过资本纽带进行的引导和监管会更加便利和规范化。

此外,不论是国有电影厂,还是中影集团,或是其他地方势力,普遍面临资金短缺、机制僵化的问题。

支持盛影传媒这样成功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使其有能力承接更多影视项目,甚至反向整合、带动国有厂的资源(如之前的电影厂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嗅觉,促进整个行业的活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上层高瞻远瞩,意识到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将成为国家战略。

盛影传媒制作的《博物馆奇妙夜》等旨在面向全球市场的影片,以及其与国际公司的合作,符合文化输出的战略。

支持其上市壮大,有助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当然,支持的前提是王盛和盛影传媒能够持续产出符合主流价值观、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作品,并且在资本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健,不引发大的金融风险或舆论失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封林周子颖 重回1982小渔村 亿倍赠礼返还:开局获得S级龙蛋 开局怒斩八岐大蛇,我截取樱花国运 绿腰 高武:我能穿越未来一千年! 女配她是cp粉 掐指一算,你是逃犯!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我在盗墓世界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