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一遇风云便化龙(1 / 1)

2001年12月的华夏,寒流席卷大江南北。

但中国电影产业乃至更广阔的文化传媒领域,却仿佛被投入了两块烧红的烙铁,瞬间沸腾起来。

12月11日,中国正式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文件,标志着经过漫长谈判,中国终于融入了全球经济贸易体系。

这一历史性事件带来的冲击波是全方位的,其中自然包括承诺将进一步开放的文化市场。

嗅觉敏锐的资本,已经闻到了那片尚属蓝海、潜力巨大的市场散发出的诱人香气。

然而,真正将资本的目光精准聚焦到电影产业,并为之注入一剂强心针的,是紧随其后于12月25日由国务院正式颁布的第342号令——《电影管理条例》。

这份将于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新条例,取代了1996年的旧版,被视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入世背景下迈向深度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新《电影管理条例》中,有几条关键内容如同重磅炸弹,在业内炸开了锅: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

这一条,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制片领域,打破了原有的所有制垒。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

这为正在摸索前行的院线改革和影院建设大潮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政策支持。

电影制片单位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可以与境外电影制片者合作摄制电影片进一步规范并鼓励对外合作制片。

此外,条例还对电影审查、发行、放映等环节进行了更市场化的规范,整体基调是“放开搞活,加强管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各大媒体还在连篇累牍地解读新条例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深远影响时,资本市场上的猎食者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在过去五年里,从婚庆录像起步,一步步整合制片、发行、院线,产业涉足电视、音乐、演艺经纪、文化地产,并且刚刚与美国新线影业达成战略合作的民营影视巨头——盛影传媒。

王盛,这个年仅二十四岁,却已执掌着一个庞大娱乐帝国雏形的年轻人,和他一手创立的盛影传媒,瞬间成为了资本眼中最具想象空间的“潜力股”和“最佳标的”。

如果之前,资本对文化传媒领域还抱有疑虑,认为其政策风险高、盈利模式不清晰,那么随着中国入世和新《电影管理条例》的颁布,这些疑虑被极大地打消了。

一个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策垒正在松动的巨大市场,其文化消费的爆发几乎是必然的。

而盛影传媒,无疑是这个赛道里跑得最快、布局最全、势头最猛的选手。

“中国娱乐第一股”的概念,第一次如此清晰且诱人地出现在了各大投资机构的案头。

一时间,位于京信大厦的盛影传媒总裁秘书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被打爆。

传真机更是如同吃了炫迈一般,不停地吐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合作意向函和会面请求。

李婷婷带领的秘书处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这些如雪片般飞来的“拜帖”,背后代表的资本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国际顶级投行与风投。

这些嗅觉最为灵敏的金融巨鳄,早已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入世的消息一定,他们便迅速行动。

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两家华尔街的旗帜,其驻香港或刚刚在内地设立不久的代表处,几乎在同一时间发来了正式函件,表达了“对盛影传媒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深感兴趣”,希望“安排高层会晤,探讨包括但不限于私募融资、上市前辅导及未来海外上市等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可能”。

他们的意图明确,要做的就是牵头承销商,将盛影传媒推向国际资本市场,目标直指纳斯达克或港股主板。

idg资本、软银亚洲:这些早已在中国布局、并成功投资了搜狐、新浪等互联网企业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同样看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市场结合的巨大机会。

他们更倾向于进行上市前的私募股权投资(pe),获取原始股,等待上市后套现获取巨额回报。idg资本的熊晓鸽等人,甚至通过私人关系试图直接联系王盛。

第二类,国内新兴的券商与资本力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本土的金融力量也开始崛起。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顶级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凭借其深厚的政府背景和对国内政策的精准把握,也将目光投向了盛影传媒。

他们更倾向于推动盛影在国内a股主板上市,打造“中国电影第一股”,这无论在政策支持还是品牌效应上,都具有独特优势。

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老牌券商:这些机构虽然机制可能不如国际投行灵活,但拥有强大的国内渠道和关系网络,也纷纷递来橄榄枝,希望能分一杯羹,参与承销或战略投资。

第三类,具有国资或深厚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

魔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京城控股集团等窗口公司:这些兼具国资背景和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大型集团,其战略投资部门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文化产业的机遇。

他们投资盛影,可能不仅仅是财务回报,更带有战略布局和获取优质文化资源的考量。

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关联保利文化):作为之前就与盛影在《博物馆奇妙夜》项目上有过合作的伙伴,保利文化近水楼台,直接表达了希望更深层次绑定的意愿,无论是增资扩股还是未来上市过程中的战略配售,他们都希望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类,来自港台及东南亚的华人资本。

这些资本对中华文化圈有天然认同感,且熟悉国际资本运作。

李超人旗下的维港投资、李泽楷的盈科拓展集团:虽然此时维港投资尚未正式成立,但李嘉诚家族的投资触角早已伸出。

而李泽楷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更是闻名遐迩。他们的代表也通过各种渠道,试图与盛影建立联系。

宝岛的富邦金控、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旗下投资部门:这些亚洲区域的金融巨擘,同样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第五类,意图跨界合作的实业资本。

一些完成了原始积累,正在寻找新增长点的民营实业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文化产业。

例如,浙省、苏省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老板亲自打电话或派人赴京,表达了“希望能与王总交个朋友,共同做大文化产业蛋糕”的意愿。

资本市场对王盛、对盛影传媒的疯狂追逐,可真是应了“一遇风云便化龙”。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维度代行者 留守妇女,入夜不说爱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偷偷生了崽,太子爷卑微求复合 激活传送门,开局与国家合作! 星空百世:从小兵成神明 穿越之科技交易系统 玄牝九章书 末世:首充六元,云养电子女友玩嗨了 人类都满级了,末日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