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日,星期日。
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清冷,却难掩京郊怀揉“成龙快乐园”工地现场的热烈气氛。
历经六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投资数亿的华语奇幻巨制《博物馆奇妙夜》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它历史性的开机仪式。
原本略显粗犷的工地入口处已被精心布置。
巨大的红色背景板矗立,上面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霸气而醒目的logo(融合了青铜鼎纹样与星空元素的中英文片名),下方清晰标注着“开机大吉”四个鎏金大字。
背景板前,铺着长长的红毯,一直延伸到临时清理出来、用作仪式现场的平整区域。
四周彩旗招展,印着“盛影传媒”、“中影集团”、“成龙快乐园”以及各路资方的标识,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虽然气温偏低,但现场人头攒动,热气腾腾。
来自全国近百家的媒体记者早已架起“长枪短炮”,占据了红毯两侧的最佳位置,闪光灯迫不及待地开始闪烁,记录着每一位到场嘉宾。
除了常规的娱乐媒体,甚至还有《华夏电影报》、《文艺报》等权威刊物,以及几家受邀的国际媒体驻京记者,显示出此项目非同寻常的行业关注度。
上午十点整,开机仪式正式开始。
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后,主创团队及重要嘉宾依次踏上红毯,引发阵阵欢呼和密集的快门声。
首先登场的是总导演兼总制片人王盛。
他身着黑色修身羊绒大衣,内搭深色高领毛衣,身形挺拔,步履从容。
他没有在红毯上过多停留,只是微笑着向媒体区点头致意,便走到了背景板前签名。
紧接着,现场气氛陡然升温——国际巨星成龙在经纪人陈自强的陪同下,精神抖擞地亮相。
他穿着一件颇具设计感的皮质夹克,戴着墨镜,脸上是标志性的、极具感染力的灿烂笑容。
他一出现,立刻引爆了全场,记者们的呼喊声、快门声汇成一片,几乎要掀翻临时搭建的顶棚。
“成龙!看这边!”
“jackie!这边!”
“成龙先生,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
成龙显然心情极佳,他非但没有匆匆走过,反而主动走到媒体区边缘,一边熟练地配合拍照,一边用带着港普口音的国语热情回应:
“期待?当然是非常大的期待啦!这个剧本我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王盛导演是个天才!
还有我们这个博物馆,你们待会儿进去看就知道,哇,不得了的!我相信一定会给全世界观众一个大大惊喜!”
他的亲和与热情瞬间拉近了与所有人的距离。
随后,总局相关领导、中影集团董事长杨歩停、中影集团副董事长韩三坪、京城广电部门的领导、怀揉县的领导、盛影传媒的核心管理层、以各路资方、主创人员也相继入场。
此外,先涛数码的特效总监钟志行、北电的特效团队负责人等技术支持方的代表亦在列,显示了这部电影背后强大的工业化协作阵容。
十点十八分,吉时已到。
所有主创和重要嘉宾在背景板前整齐站定,进行开机仪式的核心环节——揭幕和上香。
王盛、成龙、韩三坪以及一位广电总局的领导共同拉下了覆盖在摄像机上的红绸。
那台象征着电影开拍的阿莱摄影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紧接着,工作人员抬上蒙着红布的香案,案上摆着烤乳猪、水果等贡品,香炉中插着粗大的高香。
在王盛的带领下,成龙、韩三坪等人依次上前,虔诚地持香祭拜。香烟袅袅升起,寄托着剧组全体人员对拍摄顺利、票房大卖的祈愿。
这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场景,被无数镜头记录下来,成为第二天众多娱乐版面的头图。
祭拜仪式后,进入了媒体群访环节。
毫无疑问,成龙是绝对的焦点。
“成龙先生,您刚刚结束好莱坞大片《燕尾服》的拍摄,便立刻投入这部华语大片,是什么吸引您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王盛导演吗?”一名记者抢问道。
成龙接过话筒,认真地:“当然有王导的原因,他很厉害,想法非常超前!
但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奇妙夜》这个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梦想,一个可以把我们中国精彩的历史和文化,用很有趣、很神奇的方式展现给全世界看的梦想。
我在好莱坞拍戏很多年,一直希望能把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带出去,这个项目让我看到了可能!
所以,再忙也要来,而且要全力以赴!”
他的话语诚恳而充满激情,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
“有传闻您这次是放弃高额片酬,选择票房分成,是否属实?您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有信心吗?”另一名记者追问。
成龙哈哈一笑,展现出他特有的江湖气与自信:“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对这部电影有信心,对王盛导演有信心,对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信心!至于票房嘛”
他故意顿了顿,环顾四周,然后大声,“我相信一定会很棒!不定能打破很多纪录哦!”
他又回答了关于角色挑战、动作设计等几个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配合与热情,时不时幽默一下,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他的存在,无疑为这部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信心的强心针。
王盛和韩三坪也简短接受了采访。
王盛强调了影片的工业化探索和文化传承意义,韩三坪则代表中影集团表达了对项目的全力支持,并肯定了这种国际合作与本土创新结合的模式。
开机仪式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持续了近两个时,方才缓缓下帷幕。
12月3日,星期一,早上六点。
怀揉片场,“中华文明博物馆”一号摄影棚内。
尽管外面天色未亮,寒气逼人,但棚内却是灯火通明,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巨大的棚顶下,仿秦汉风格的“先秦展厅”已经搭建完毕。
高达十余米的穹顶绘着古朴的星图,四周是仿岩的墙体,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仿制青铜器、陶俑。
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厅中央整齐列队、栩栩如生的数十尊秦始皇兵马俑仿制品——它们将是影片中首批“复活”的古代军团。
王盛穿着一件轻便的羽绒服,站在监视器旁,神情专注。
执行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美术指导、特效指导等各部门负责人围在他身边,进行开拍前的最后沟通。
“灯光再调整一下,我要那种月光透过穹顶天窗洒下来的清冷感,但俑坑内部要有底子光,不能一片死黑。”王盛对着对讲机道,“道具组,检查所有俑的关节和内部机关,确保动作流畅。”
成龙也已经化好妆,换上了戏中失业武术教练陈大宝那身略显潦草的保安制服,正在一旁与动作指导袁和平仔细核对待会儿与“复活”兵马俑互动的一套复杂动作。
尽管是喜剧片,但成龙对动作场面一如既往地要求严格。
上午八点,一切准备就绪。
场记拿着打板,走到摄像机前,高声喊道:
“《博物馆奇妙夜》,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次!”
“a!”
随着王盛一声令下,整个片场瞬间进入拍摄状态。
镜头对准了略显忐忑、手持电筒四处巡视的成龙。
他饰演的陈大宝,第一次值夜班,对这座宏伟而空旷的博物馆充满陌生与不安。
他心翼翼地走过俑坑,手电光柱扫过一尊尊沉默的陶俑。
按照剧情,接下来,在特定光线下(影片设定为青铜器散发的光芒),这些陶俑会逐渐“活”过来。
拍摄并非一蹴而就。
为了呈现出“魔幻现实”感,这个镜头需要多机位、多角度拍摄,并结合后期特效。
实拍部分,成龙需要对着绿幕和静态俑像进行无实物表演,想象它们“活过来”的情景,这对演员的信念感和表现力是极大的考验。
“咔!”王盛的声音响起,“成龙老师,走到第三尊俑前面的时候,表情可以再惊讶一点,带点‘是不是我眼花了’的自我怀疑,然后慢慢转变为难以置信。”
“好的,导演,我明白了。”成龙立刻回应,没有丝毫国际巨星的架子,完全沉浸在创作中。
经过几次调整,这一条终于通过。
紧接着拍摄的是兵马俑“活化”后与成龙互动的情节。
这需要动用预先设置好的机械操控俑和部分穿着动作捕捉服的特效替身。
现场,部分内部装有简单机械结构的“特效俑”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开始做出转头、抬臂等缓慢而略显僵硬的动作。
而成龙则需要与这些“活”过来的古代士兵进行“对话”和“互动”,既要表现出喜剧性的慌乱,又要在“被迫”的操练中展现出他招牌式的灵活身手。
“灯光注意,影子!俑动的影子要投射在墙上!”
“二号机,推近,抓龙哥的面部特写,要那种哭笑不得的窘态!”
“动作俑,三号,手臂抬起速度再慢百分之二十!要有千年沉睡初醒的迟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