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十月底、十一月初的天气,依旧保持着它的温和与明媚。
随后的几天,王盛团队与新线影业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交替进行的多轮谈判。
会谈的内容在《功夫足球》的具体发行方案、《博物馆奇妙夜》的未来合作构想,以及那个宏大的“市场换市场”战略框架之间循环往复。
关于《功夫足球》的北美发行,双方深入探讨了当时好莱坞处理外语片,尤其是亚洲商业片的几种常见模式:
买断——
这正是米拉麦克斯提出的方式。制片方一次性获得一笔固定费用,后续所有北美市场的收益(无论盈亏)与制片方无关。
优点是风险低,资金回笼快;缺点是收益上限被锁定,无法分享影片可能获得的巨大成功。王盛对此直接否决,这不符合他利用此片打开局面的战略目的。
保底分账——
发行方预先支付一笔保底金,这笔钱可以看作是最低保障。
然后双方约定一个分账比例(例如,发行方扣除发行费用后,净收益的某个百分比归制片方)。
如果分账收入超过保底金,则按分账收入结算;如果未超过,则保底金不退。
这是一种折中方案,既给了制片方一定保障,也让发行方有动力去做好。
纯分账——
发行方不支付保底金,直接约定一个分账比例,发行方在扣除其宣发成本(通常被称为“发行毛收益”的某个比例,或者约定一个固定金额)后,将剩余净收益按比例分给制片方。
这种方式下,制片方承担的风险较大,但如果影片大卖,收益也最高。
王盛一方倾向于“保底分账”模式,既需要新线给出一个体现诚意的保底金额以显示其对影片的信心,同时也要求在扣除合理的发行费用后,能获得一个较高的净收益分成比例(例如,不低于40)。
他强调,《功夫足球》在亚洲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其商业价值,新线需要拿出与之匹配的资源和诚意。
他提出,喜剧和体育题材在北美有特定的文化壁垒,需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剪辑和配音,这部分成本不菲,且效果未知。
“王先生,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北美观众对‘少林功夫’和‘足球’的结合感到新奇,但也可能感到困惑。
我们需要进行精准的营销定位,这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原片的幽默感,以适应更主流的观影习惯。”布朗指着剪辑师初步筛选出的几个片段说道。
王盛在这一点上展现了灵活性,他同意新线可以进行适度的剪辑以适应市场,但底线是必须保留影片的核心精神和周星星独特的喜剧风格,并且最终的剪辑版本需要得到他的认可。
同时,他提出盛影传媒可以派人参与北美的宣传策划,提供文化解读和营销建议,以降低“文化折扣”。
谈判是艰难的,有时为一个百分点的分账比例,或者几十万美元的保底金额,双方能争论一个下午。
为了缓解谈判的紧张节奏,也为了在非正式场合加深了解、试探底线,双方也会安排一些休闲活动。
他们去过洛杉矶附近著名的里维埃拉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看似随意的闲聊中,往往蕴含着对合作框架的再次确认或对分歧点的微妙试探。
王盛还受邀在布朗的陪同下,前往纽约短暂停留,在著名的百老汇观看了一场经典歌舞剧《歌剧魅影》。
在震撼的视听盛宴和热烈的观众反应中,王盛与布朗交流了对不同市场观众心理和娱乐消费习惯的看法。
王盛对全球文化消费趋势的洞察,尤其是对互联网未来对娱乐产业影响的预见,让布朗暗自心惊。
这个年轻人不仅对中国市场了如指掌,其视野和格局也远超普通的地域性制片人。
布朗私下对助手感叹:“他谈论流媒体和未来家庭娱乐的方式,让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快要被时代淘汰了。他仿佛亲眼见过未来一样。”
当然,这跟王盛向布朗家人公司支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公安费,没有任何关系。
时间在谈判、休闲、再谈判的循环中悄然流逝。
就在这期间,一件震动世界、尤其深刻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大事发生了——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消息传到洛杉矶,王盛清晰地感受到,新线团队,尤其是凯文·布朗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变化。
中国入世,意味着这个巨大市场的开放性和可预期性大大增强,好莱坞巨头们觊觎已久的“东方宝藏”终于打开了更宽敞的大门。
与一位已经在中国市场建立起强大渠道的伙伴合作,其战略价值瞬间飙升。
2001年11月11日,就在中国入世决定正式通过的第二天,洛杉矶新线影业的会议室里,气氛与往日不同。
少了些剑拔弩张,多了些务实的推进意愿。
经过又一天紧锣密鼓的磋商,在罗伯特·怀特的见证下,王盛与凯文·布朗分别代表盛影传媒(及北影制片公司)与新线影业,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秘书和法务人员飞快地敲击键盘,将一项项共识转化为严谨的法律条款:
关于《功夫足球》北美发行——
采用“保底分账”模式。新线影业支付300万美元的保底金,并在扣除约定的发行营销费用(上限为500万美元)后,将北美地区影院发行净收益的45支付给盛影传媒方。
新线拥有为期五年的北美独家发行权(含家庭录像带、电视点播等)。王盛保留对影片最终剪辑版的审核权,盛影传媒可派员参与北美市场营销会议。
关于《博物馆奇妙夜》未来合作——
新线影业享有该项目的优先谈判权。
待影片制作完成后,双方将基于成片质量,优先商讨全球(除中国大陆及港奥台地区外)的发行业务。
同时,双方同意探索将该片升级为中美合拍片的可能性,以期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并在全球收益分成上获得更优条件。
新线将协助引入符合中方要求的国际合作伙伴和技术资源。
关于深度战略合作框架——
双方同意建立“市场信息共享与战略协作”关系。
盛影传媒(及关联方中影盛世院线)将基于其专业判断,对新线影业未来出品的、适合中国市场的重点影片,在排片和档期协调上给予优先考虑和最大程度的支持。
作为交换,新线影业承诺,在其全球发行网络覆盖的区域,对盛影传媒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具有国际发行潜力的项目,提供同等级别的优先发行协商权和有竞争力的分账条款。
核心条款确认——
王盛及其团队拥有对中国市场排片支持的最终筛选权和决策权,新线影业提供片单和建议,但尊重中方的市场判断。
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中国电影资本与好莱坞主流厂商第一次以相对平等的姿态,建立了资源互换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两部电影的买卖,更是为中国电影未来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撕开了一道口子。
签字仪式简单而高效,没有香槟和隆重的庆祝,双方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的执行。
王盛与布朗再次握手,这一次,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更具实质意义的笑容。
“王,欢迎来到世界舞台。”布朗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正式场合罕见的感慨。
“布朗先生,这只是合作的第一步。我相信,未来的市场会证明我们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王盛从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