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化腐朽为神奇(1 / 1)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日。

阳光虽带着暖意,却驱不散早晚渗出的寒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尾声,但对于关注着电影市场动态的圈内人来说,这一天因为一份登载在《华夏电影报》等权威媒体上的票房数据,而显得有些不同。

《蜀山传》首周(暨国庆黄金周)票房成绩,终于尘埃落定,白纸黑字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约五千零九十八万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业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五千零九十八万!

对于一部早在八月就已于港岛上映并且票房惨败,随后盗版资源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在内地流传的“旧片”而言,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般的数字。

它不仅仅稳稳超过了业界对这类“视觉系”仙侠片在三千万总票房左右的保守预期,更是直接迈过了五千万这道重要的心理门槛,向着亿元俱乐部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业内普遍认为,依照目前影片凭借口碑和“巨幕体验”营销维持的热度,最终总票房突破一亿大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至于复制《功夫足球》两亿票房的奇迹?

那本就不在任何理性预期的范围之内。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飞遍了京圈、沪圈、港圈

电话、传真、以及刚刚开始流行的电子邮件和网络论坛,都在传递和讨论着这个令人惊讶的成绩。

“乖乖,五千多万!徐老怪这部扑街货,到了王盛手里,还真给救活了?”

“首周五千多万,总票房怕是要奔着一亿二三去了!盛影这次又赚麻了!”

“妈的,早知道当初就该咬咬牙,跟着盛影投一点”

“别做梦了,人家王盛看得上你那三瓜两枣?关键是眼光和手段!”

惊叹、羡慕、嫉妒、分析种种情绪在圈内弥漫。

而在港岛,得知这一确切数字的徐客,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许久。

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繁忙的景色,但他的心情却与往日的阴郁截然不同。

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然而他的嘴角,却难以自抑地向上扬起一个弧度,最终化作一声如释重负的、混合着复杂情绪的长叹。

《蜀山传》的制作成本高达一亿港币,实际也在八千万港币以上。

从纯粹的商业回报来看,它依然是一部亏损的作品。

但是,这五千零九十八万的意义,远不止于金钱。

它像一剂强心针,狠狠地注入了徐客因港岛票房惨败而近乎冰封的信心。

它证明了他倾注心血的视觉构想、那些耗费巨资打造的特效场面,并非一无是处,并非只是孤芳自赏。

在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在现代化的放映终端支持下,有大量的观众愿意为这种极致的东方视觉奇观买单!

“至少没那么拉胯。”徐客低声自语,重复着这个从内地合作伙伴那里听来的新词,觉得异常贴切。

他拿起电话,拨给了还在京城的助理:“帮我联系盛影的蔡总,不,直接联系王总表达我的感谢。还有,问问他们,之前提过的那个关于新项目的合作框架,我们是不是可以尽快找时间详谈一下?”

这一次,他不再觉得那“四条规矩”是难以忍受的枷锁,反而看到了其中蕴含的、通往新生市场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内地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

《华夏电影报》在报道票房数据的同时,配发了一篇深度评论文章,标题颇为耸动:《化腐朽为神奇?解码〈蜀山传〉内地票房逆袭背后的“盛影模式”》。

文章详细剖析了盛影传媒在此次《蜀山传》宣发战役中的关键操作:

首先是“定调与降维”。

文章指出,王盛那篇著名的“视觉奇观”影评,巧妙地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焦点,从影片薄弱的故事叙事,强行扭转到了其领先的特效制作上,成功降低了观众对剧情逻辑的期待,抬升了对视听体验的诉求。这是一种极高明的“预期管理”。

其次是“渠道与体验绑定”。盛影传媒充分利用其关联方“中影盛世院线”的硬件优势,将“看《蜀山传》,必选巨幕厅”的概念通过全方位宣传植入人心,成功将一部电影的消费,升级为一种“高端视听体验”的消费。

这不仅拉高了平均票价,更是在盗版横行的情况下,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无法被家庭影院替代的“走进影院”的强理由。

最后是“文化衍生与热度续航”。武侠版》合作的全国仙侠征文大赛,被文章誉为“神来之笔”。

它不仅仅是一次营销活动,更是在影片之外,主动创造了一个围绕“仙侠”文化的讨论场和创作生态,将一次性的观影消费,延伸为了持续性的社会文化话题,有效地维持了影片的热度和生命力。

文章最后总结道:“王盛及其团队展现出的,并非简单的广告轰炸,而是一种基于对市场心理精准洞察、对自身渠道资源充分利用、对文化衍生链条深度挖掘的系统性操盘能力。

将一部在传统认知中已然‘扑街’的作品,通过精准的‘诊断’与‘手术’,成功激活其潜在商业价值,这近乎是一种点石成金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

《蜀山传》的内地之旅,或将成为未来电影营销学上一个值得反复研究的经典案例。”

类似的赞誉和分析,也出现在《文汇报》、《南方都市报》娱乐版等多家权威媒体上。

“王盛的超能力”、“盛影宣发教科书”、“点石成金”等词汇,频繁地与《蜀山传》的票房捷报联系在一起。

对于王盛而言。

《蜀山传》的成功,首先验证了他对“视觉系”类型片在内地市场潜力的判断,这为他后续整合徐客等一批擅长此道的港岛导演资源,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说服依据。

那些还在观望、犹豫的港岛电影人,在看到真金白银的数据后,抵抗意志必然会进一步削弱。

其次,这次成功的宣发案例,极大地提升了“盛影传媒”在行业内的品牌价值和话语权。

不仅仅是制片能力,其在发行、营销领域的强大实力,开始被业界广泛认知和敬畏。

这意味着,未来在与各方合作时,盛影将拥有更重的筹码。

而眼下,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

《蜀山传》的成功宣发案例,为王盛团队与新线影业的谈判,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数据支持。

把一部扑街电影救活,这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高速堵车全体穿越开始 大荒镇魔使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我的末日小弟生活 维度代行者 留守妇女,入夜不说爱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偷偷生了崽,太子爷卑微求复合 激活传送门,开局与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