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的京城,秋高气爽。
但影视圈内的气氛却因蔡怡浓抛出的“合作四条”而显得有些凝滞与躁动。
港岛电影人们还在消化那近乎苛刻的条件,权衡着尊严与市场之间的得失。
然而,资本的齿轮却不会因个人的犹豫而停止转动。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盛影传媒与徐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蜀山传》,其在内地的宣传发行战役,已然悄然打响,并且是以一种符合“盛影规矩”的方式全面展开。
由于《蜀山传》早在8月初已于港岛上映,票房遭遇滑铁卢,加之盗版vcd/dvd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内地市场,市场预期普遍不高。
盛影传媒内部评估也认为,此片想复制《功夫足球》的票房奇迹几无可能,其战略意义更多在于“练兵”与“试水”——测试对港片项目的掌控力度,以及验证这类视觉系仙侠大片在内地院线,尤其是在新兴的“中影盛世影城”体系下的市场反响。
因此,宣发策略进行了精准的调整。
大规模的硬广投放被控制在一定预算内,宣传核心聚焦于一点——“华语影史特效巨制,东方仙侠视觉奇观”。
报纸娱乐版、新兴的网络论坛、街头海报,随处可见“徐客巅峰视效”、“耗尽心血打造瑰丽蜀山”、“三千特效镜头开创仙侠新纪元”等宣传语。
预告片更是精心剪辑,突出了玄天宗手持月金轮、丹辰子天魔双翅展开、李英奇御剑飞行等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片段,在电视台的娱乐资讯节目和部分影院贴片广告中循环播放。
然而,真正在影迷和业内掀起波澜的,是王盛在《蜀山传》内地公映前三天,于《华夏电影报》个人专栏上发表的一篇短评。
文章标题颇为平实:《蜀山:一次值得尊敬的视效冒险》。
王盛在文中并未一味吹捧,反而显得颇为客观,甚至带点冷静的疏离感:
“徐客导演的《蜀山传》,无疑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
他试图用最前沿的电影特效技术,构建一个他心目中光怪陆离、剑气纵横的东方仙侠世界。
这种尝试本身,在华语电影范畴内,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
“影片的特效场面,无论是法宝的流光溢彩,还是人物飞天遁地的姿态,其密度和质量,都达到了华语电影的一个新高度。
尤其是在构建‘蜀山’这个核心意象上,cg技术的运用确实营造出了不同于传统实景拍摄的磅礴与空灵。”
笔锋随即一转:
“当然,也必须指出,影片在叙事节奏和人物情感的铺陈上,或许为了服务于视觉奇观的呈现,做出了一些牺牲。
情节推进较快,人物关系略显跳跃,对于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解成本。”
最后,他给出了一个极具引导性的消费建议:
“所以,对于《蜀山传》,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对华语电影特效的发展感兴趣,想在大银幕上体验一次纯粹的、属于东方的仙侠视听盛宴,那么,这部电影值得你走进影院,尤其是在拥有更好音响和银幕条件的巨幕厅去感受。
那种法器碰撞的能量波动、剑气破空的凌厉质感,是家庭影院和盗版碟片无法给予的百分之一。
“(不过友情提示,巨幕厅票价不菲,预计在五十元左右,请量力而行。
普通厅的视听效果会打些折扣,但依然优于多数同类型影片。)
至于故事不妨放低期待,专注于这场视觉的‘冒险’。”
这篇影评,看似中立,实则句句暗含玄机。
既肯定了徐客和特效团队的努力,给足了面子,又巧妙地将观众的期待从“经典叙事”转移到了“视觉奇观”上,并为高票价的巨幕厅做了精准的铺垫。
“王盛认证”的含金量,在《功夫足球》两亿票房的加持下,已非同小可。
许多犹豫不决的观众,尤其是对特效感兴趣的年轻影迷,因为这篇文章而下定了观影决心。
2001年10月1日。
京城乃至全国都沉浸在长假的欢快氛围中。
各大旅游景点人山人海,而新近崛起的消费场所——现代化多厅影院,也迎来了又一波观影热潮。
在京城读书的林晓月和男友张恒,早早就计划好了假期安排。
原本想去外地游玩,但一想到景点“人看人”的壮观景象,便打了退堂鼓。
琢磨着京城周边的景点也都去得差不多了,两人一合计,决定将这次约会的重头戏放在看电影上。
“《蜀山传》怎么样?”张恒拿着《京城青年报》,指着娱乐版上的广告和转载的王盛影评,“王盛都说特效很牛逼,建议去巨幕厅看。咱们还没在巨幕厅看过电影呢。”
林晓月对仙侠题材本身兴趣一般,但听到“巨幕厅”和“视听盛宴”的描述,也有些心动。
她想起之前看《垫底辣妹》和《功夫足球》时的愉快体验,对“盛影系”出品的电影有着天然的好感。
“五十块钱一张票好贵啊。”林晓月看了看票价,有些咂舌。这几乎是普通厅票价的两倍还多。
“十一黄金周嘛,偶尔奢侈一下。”张恒劝说道,“王盛不都说了,这电影就看个效果,普通厅差点意思。咱们也体验一把‘高端’消费。”
最终,对未知视听体验的好奇战胜了对票价的心疼,两人选择了位于京城核心商圈的一家“中影盛世影城”,购买了两张当晚巨幕厅的《蜀山传》电影票。
影城内人头攒动,节日气氛浓厚。
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各部影片的排片信息。
《蜀山传》作为新上映的特效大片,在中影盛世院线体系内,获得了王盛亲自关照下的资源倾斜——所有影城的普通厅,给予了平均30的初始排片率,而各家影城仅有一两个的、作为票房利器的“巨幕厅”,则在黄金场次几乎全部排给了《蜀山传》。
检票进入巨幕厅,林晓月和张恒立刻被其规模震撼了。
倾斜度完美的阶梯式座位,庞大到几乎充满整个视野的弧形银幕,以及墙壁上隐约可见的吸音孔洞,都预示着这将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
灯光暗下,龙标出现,随后是盛影传媒与徐客电影工作室的联合片头。
当影片开始,幽泉血魔攻击昆仑山,玄天宗(郑伊建饰)与孤月大师(张伯芝饰)迎战,绚烂的法宝光芒与能量冲击在巨幕和环绕立体声音响的加持下,扑面而来时,整个影厅里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林晓月下意识地握紧了张恒的手。
那月金轮划破空气的嗡鸣,那血魔触手撞击山体的沉闷巨响,仿佛就发生在耳边眼前。
巨大的银幕上,孤月大师破碎时化作漫天莲花瓣的景象,美得凄艳而震撼。
随着剧情推进,峨眉山云海、白眉真人(洪锦宝饰)飞升、天雷双剑合璧、丹辰子(古天楽饰)被困血穴变异一幕幕充满想象力的特效场景接连不断。
尤其是在巨幕厅,更能感受到那种乾坤浩瀚、剑气千幻的磅礴气势。
李英奇(章紫怡饰)御剑飞行时,身影在巨大的银幕上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真的要冲出银幕,引得不少观众微微后仰。
“这效果确实厉害。”张恒凑到林晓月耳边,低声说,“五十块,感觉值了!”
林晓月也沉浸在这种视听的冲击中。
虽然如王盛影评所言,她对剧情和人物关系确实感到有些跳跃和困惑,比如玄天宗和孤月、李英奇之间的情感纠葛就显得有些仓促,但当那瑰丽奇诡的仙侠世界以如此直接、强烈的方式展现在眼前时,叙事上的瑕疵似乎也变得可以容忍。
这的确更像是一场“视觉冒险”。
影片结束时,影厅灯光亮起,不少观众脸上都带着满足和讨论的热情。
“打斗太帅了!那个日月金轮!”
“画面是真美,就是没太看明白为啥要合璧”
“值回票价!光看特效就值了!”
“不愧是徐客,脑洞真大。”
林晓月和张恒随着人流走出影厅,耳边充斥着类似的评价。
显然,对于选择巨幕厅的观众而言,他们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次极致的视听体验。至于故事是否完美,反倒成了次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