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一切皆有可能(1 / 1)

除了《功夫足球》的热映。

2001年7月13日,星期五。

对于华夏大地而言,这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前一天《功夫足球》引发的观影狂潮和热议尚未平息,一股更加庞大、更加炽热的民族情感洪流,已随着夜幕的降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奔腾汇聚。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遥远的莫斯科。

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正在那里举行,即将投票决定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京城,作为候选城市之一,承载着亿万国人的期盼。

傍晚时分,街头巷尾比往常安静了许多,许多店铺早早打烊,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都透出电视机的荧光。

公交车和出租车上的收音机,也大多调到了直播频道。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屏息凝神的紧张,以及压抑不住的、如同火山喷发前般的躁动。

在大学宿舍、在工厂的职工活动室、在街边的餐馆、在无数个普通的家庭里,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紧盯着屏幕,等待着那个最终结果的宣布。

《功夫足球》的观影热潮,在这一刻似乎也暂时让位于这件牵动国运的大事。

许多原本计划今晚去看电影的年轻人,也选择了守在电视机前。

中影盛世影城的各个大厅里,晚场电影开始前的贴片广告时段,也全部切换到了泱视一套的直播信号。

影城管理层特意做出了这个安排。

当萨马兰奇走向演讲台时,原本有些嘈杂的影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观众,无论年龄,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目光聚焦在那小小的、却关系重大的信封上。

“thegasofthe29tholypiad2008areawardedtothecityofbeijg!”

当“beijg”这个词通过萨马兰奇的口,清晰地传遍世界,也通过泱视的直播信号,瞬间传递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时——

“轰——!!!”

巨大的、足以掀翻屋顶的狂喜欢呼,从千家万户、从广场、从校园、从每一个聚集着人群的地方爆发出来!

在京城,这座申奥成功的主角城市,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鞭炮声毫无预兆地炸响,打破了夜空的宁静,紧接着,更多的鞭炮声、锣鼓声、汽车喇叭声加入进来,汇成一曲喧闹而狂喜的交响乐。

人们涌上街头,挥舞着临时找来的国旗,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激动笑容,素不相识的人互相拥抱、击掌,高喊着“京城成功了!”“中国万岁!”

长安街瞬间被欢乐的人群和车辆堵塞,变成了一条缓慢移动的、闪烁着车灯和国旗色彩的河流。

学生们自发地在校园里游行,宿管阿姨也难得地没有阻拦,反而笑着加入了庆祝的行列。

在这一刻,所有的焦虑、紧张和不确定,都化为了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狂欢。

这一夜,举国欢腾。

这种席卷全国的euphoria(狂喜)情绪,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功夫足球》前期宣传中,那句“让我们为梦想窒息”的口号,以及将电影与国足冲击世界杯绑定的疯狂营销,在“申奥成功”这个更大的、已然实现的“中国梦”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更加积极和令人信服的能量。

“京城申奥都成功了!咱们中国足球冲进世界杯,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这种乐观的情绪,在网络上(虽然此时的网络尚不普及)、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迅速蔓延。

“看了《功夫足球》,又看到申奥成功,感觉今年真是咱们中国的幸运年!”

“没错!电影里功夫队能创造奇迹,现实里咱们申奥成功了,国足这次肯定也能行!”

“走,明天再看一遍《功夫足球》,沾沾喜气!万一抽中世界杯门票呢?”

原本或许还对“票房破亿送世界杯门票”持怀疑态度的部分观众,在民族自豪感的裹挟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下,消费欲望和参与热情被彻底点燃。

《功夫足球》不再仅仅是一部喜剧电影,它无形中被裹挟进了这股“梦想成真”的时代洪流,成为了宣泄喜悦、寄托期待的一个文化符号。

接下来的周末,7月14日和15日,《功夫足球》的票房非但没有因为申奥成功的热点分流而下滑,反而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

全国各地的中影盛世影城再次排起了长龙,许多影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周六、周日两天,《功夫足球》在全国60家中影盛世影城内的单日票房,分别猛增至189万元和197万元!

这种热度同样蔓延到了其他院线和独立影院。

各大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申奥成功”的余波中,也纷纷用显著版面报道了《功夫足球》的票房奇迹,并将其与国民情绪联系起来。

《华夏电影报》的报道标题是:《申奥喜悦引爆观影潮,“功夫足球”票房起飞》。

《京城娱乐信报》则写道:《从莫斯科到电影院:这个夏天,我们为所有梦想欢呼》。

与此同时,另一股由盛影传媒和腾迅联手推动的娱乐风暴,也借着《功夫足球》的东风和申奥成功的全民关注度,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渗透力。

那就是《热血传奇》。

随着《功夫足球》在全国影院超过80的场次前强制贴片播放,“我系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这些魔性的广告词,以及那些粗糙却充满诱惑力的打怪爆装备画面,伴随着周星星的喜剧,被数以百万计的年轻观众强制性接收。

这种简单、直接、重复的洗脑式营销,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产生了奇效。

尤其是在申奥成功后的那个周末,大量涌入影院的年轻观众,在感受了《功夫足球》的热血搞笑之后,又被这则画风迥异的游戏广告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而腾迅秋秋(oicq)此时已经积累了令人咋舌的庞大用户基数,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几乎达到了全覆盖。

《热血传奇》的广告在秋秋聊天窗口、秋秋门户网站游戏频道等位置同步上线,形成了线上线下的立体轰炸。

于是,从那个周末开始,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网吧上演:

许多刚看完《功夫足球》的年轻人,或者被朋友安利、被广告吸引的年轻人,涌入网吧,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板,有《传奇》吗?”

“给我开台机子,玩《传奇》!”

“老板,买《传奇》的点卡!”

需求的爆发是如此突然和猛烈,以至于许多网吧老板措手不及。

尽管盛影传媒和腾迅方面通过“光影世界”连锁店和电影厂子弟组成的地推部队,已经尽可能地将点卡铺货到各大网吧,但面对呈指数级增长的用户需求,点卡很快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点卡卖完了?”

“这么快?我才玩到十级!”

“老板,赶紧进货啊!等着充值买药呢!”

网吧里充斥着这样的对话。

一些热门城市的网吧,甚至出现了“一卡难求”的景象,点卡在黑市被小幅加价倒卖。

腾迅的游戏部门不得不连夜加班,一方面确保服务器能够承受暴增的玩家数量(尽管仍不时出现卡顿和排队现象),另一方面紧急加大点卡的印制和分发力度。

粗糙的2d画面、简单的操作、强调pk和装备价值的核心玩法,以及极度依赖社交(行会、组队打宝)的体系《热血传奇》精准地命中了当时中国大量年轻网游玩家的需求g点。

那种“爆出极品装备”瞬间的狂喜,以及“是兄弟就一起砍”带来的简单粗暴的社交快乐,让无数玩家迅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网吧里,噼里啪啦的键盘鼠标声和“砍怪”的音效此起彼伏,夹杂着玩家们激动的呼喊:

“我靠!法师顶住!”

“道士上毒!上毒!”

“哈哈,爆了!是炼狱!”

《功夫足球》在银幕上演绎着用功夫创造奇迹的喜剧,《热血传奇》则在电脑屏幕上构建着另一个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虚拟世界。

而这个虚拟世界的入口,正随着那张薄薄的点卡,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地的网吧蔓延开来,点卡的销售记录伴随着服务器的不断扩容,一次次被刷新。

这个夏天,梦想照进现实的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从莫斯科传来的好消息,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氛围之中。

进军世界杯的梦想,似乎也随着申奥的成功和《功夫足球》的热映,变得更加真切。

而在网络的另一端,一个名为《热血传奇》的虚拟王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着它的子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高速堵车全体穿越开始 大荒镇魔使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我的末日小弟生活 维度代行者 留守妇女,入夜不说爱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偷偷生了崽,太子爷卑微求复合 激活传送门,开局与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