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秋双进到万福集团后,一直就没有说话,始终是在观察,万福集团她还是有所耳闻的,滨海市的巨无霸企业,总资产过千亿的大集团。
总裁自然就是集团的负责人,陆远直接能带自己来这里,确实也能代表一些说服力,但还不足让她彻底信服,毕竟研究是要拿她做实验的。
“我记得你说过,会支付你父亲治疔的费用,我现在觉得直接拿这笔钱也不太好,毕竟我只是让病情不继续恶化,没有达到治疔的目的。”
“不如直接拿这笔钱在滨海建一个研究所,从事类似的病症研究,你看如何?”
陆远想出的说服宰秋双的方法,就是让方福集团出钱给她治病,而今后如果自己再有什么新想法,有了实验室做起来也更方便。
“没问题。”万晓曼没有任何的尤豫就答应了,父亲才五十出头,在这个时代正是敢打敢拼的年纪,结果因为渐冻症被折磨的意志都有些消沉了。
现在陆远虽然妙手回春让父亲不再受病痛折磨,但而只是暂时缓解,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治疔。
“这位小姑娘或者是她的家人,莫非也得了渐冻症?”万晓曼问出这话,主要是出于好奇,如果是完全不相干的人,陆远也不会带到这里来。
“倒不是渐冻症,不过在我看来有些类似,也许研究的时候能有一些不一样的发现。
我之前和你说过,你父亲是神缺失,而她是神太充裕了,且不受控制。”
毕竟是要方晓曼出钱,陆远还是编了一个理由,让其更加的信服。
“我把她带到这里来,主要是想让你证明一下,我不是骗小孩的人,真的有能力去治疔她的病。”
在陆远看来,宰秋双的魂魄是正常的,她不正常的地方在肉体的大脑中。也许研究她的后天学者症候群,会比研究渐冻症更早地取得成效。
宰秋双也明白了为什么陆远会带她来这里。有万福集团背书,在滨海组建研究所,确实能证明陆远不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渐冻症都可能被缓解,那么自己的病也确实有希望得到治愈。
“那我现在就去安排。不过成立研究所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地方还好说,就是研究所也不能只有你一个人,招人和研究设备都需要时间。”万晓曼说道。
“你来安排就好了。”陆远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急不来。
从头到尾,宰秋双一句话都没有说。万晓曼连她的名字都没有问。尤其是在得知她没有得渐冻症后,那点怜悯之心也消失了。
“那我们现在是不是能去看一下我父亲了?这几天他用筷子都有点拿不稳了。”万晓曼关切地问。
“好,那就现在吧。”陆远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陆远和万晓曼前往万家给万父治疔渐冻症。宰秋双和陆远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后,就由万晓曼派人送回学校了。
万父依旧是老毛病,陆远用法力帮助他的肉身滋养一下魂魄,基本就恢复正常了。
陆远看着眼前的聚灵阵很是满意,终于不用手动的给万魂幡补充阴气了。
蓝星没有灵气,万魂幡自然就没有灵气去补充阴气,而里面的阴魂也是需要阴气去维持的,尤其是蘑菇的修炼消耗的阴气还不少。
要么用生魂去填补,要么用灵石去填补。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陆远自己操作。如今有了这聚灵阵,他总算能解放双手,至于每日消耗的灵石,对他这个小土豪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还能顺带提升自己的修炼速度,何乐而不为呢?
这段时间每日去图书馆看书,虽然学到的知识暂时还无法用于修仙之道,但自己好象突然就开窍了,在阵法一道进步迅速,不光学会了这聚灵阵,各种基础的低阶阵法全部掌握了。
小小地下室,如今已是阵法重重。先是一个聚灵阵为内核,外围再布下一个隐形阵,隐蔽性大增。最后,门口还设下了一个困阵,在这蓝星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阵法造诣的提升,让陆远对万魂幡的使用有了新的想法。他特意与蘑菇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确定了两人未来战斗时的配合方式。
阴魂阵今后作为陆远使用万魂幡的主要手段,而阴魂特种部队将全部由蘑菇去指挥,反正在指挥战斗方面,也确实是蘑菇更有天赋。
而且作为方魂幡的主人,陆远也可以随时接手对阴魂特种部队的控制。
至于现有的阴魂,也被分为了两类。
天元世界的阴魂都将作为候补的阴魂特种部队,这些都是人形。而蓝星的猪鸡鸭等动物的生魂,则都作为阴魂阵的耗材,和缠住敌人的肉盾。
今后对敌之时,自己这一手动物大会,相信也能硬控敌人三秒钟。
蓝星的动物生魂炼制成阴魂,陆远用起来也不心疼,毕竟阴魂阵里很多阵法都是直接消耗阴魂的,最典型的就是自爆阴魂,他可舍不得用阴魂特种部队去自爆。
如今阴魔宗也回不去了,生魂没有地方去换灵石了,单是自己修炼消耗,也用不了多少。
很可惜的就是陆远不会能将生魂转换为灵气的手段,不然修炼时也不需要消耗灵石了。
万晓曼没用几天就先将研究所的位置确定了,设备和人员也在陆续的进行中,陆远作为这个被命名为天元研究所的第一任负责人,全权负责研究所的一切事务。
当然,陆远自己是没有这个时间的,而宰秋双作为被研究对象,成为了他的助手,帮助陆远负责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
之所以信任宰秋双,主要是陆远每次都要相信检查对方的大脑,在神识的感知下,即使不搜魂也能察觉到一个普通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
对于后天学者症候群,陆远现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确定了它正是自己需要的能力。
这些天检查宰秋双的大脑时,陆远发现她在处理信息时右脑额外的活跃。
一般而言,人在处理信息时,左右两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左脑主要负责处理逻辑、语言、数学、分析等抽象信息。它倾向于按照顺序和线性的方式解决问题,重视逻辑性和条理性。
右脑更侧重于创造性和想象力,能够进行非线性思考和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还有就是情感也是右脑负责的。
而宰秋双在进行一件事情的分析时,右脑也会参与逻辑分析,这就让她的大脑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比常人更快、更准确。
至于恐惧的消失,初步判断是右脑的拥有了左脑的能力后,压迫了一些负责情感方面的部分,使得恐惧感觉消失了。
想要恢复正常,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陆远用法力将她过度活跃的大脑降频,这样有很大的概率让其恢复恐惧感觉,但同时也将失去超乎常人的洞察能力。
这一点无论是陆远还是她自己都无法接受,所以还得继续想更好的办法。
陆远能查看出宰秋双后天学者症候群的具体征状和原因,主要还是他是一个修仙者,法力和元神这两样东西在很多时候比什么x光和显微镜之类的设备更好用。
然后陆远又对刚添加研究所的几个研究员的大脑,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定一下和宰秋双大脑的具体区别,将一切资料都复制在玉简里后,自己返回了白玉山庄。
之所以用玉简,主要是无法用计算机资料对神识扫描的信息进行保存,而陆远自己的脑子想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记清楚,目前还做不到。
到家之后,陆远先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次神识扫描,然后将图象记录在玉简中,再对比宰秋双和其他研究员的大脑。
玉简记录的并不是某一个时刻大脑的状态,而是用脑的一小段时间。
反复对比之后,陆远发现自己的大脑活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秋双的右脑,无论是左脑还是右脑。
而且在思考问题时,自己的大脑是左右脑一同进行,无论是逻辑问题还是创新问题也就是说现在自己就象得了后天学者症候群,而且是没有debuff的后天学者症候群。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修为突破到炼气四层时,突然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都是因为修仙对大脑进行了开发。
只不过这个开发好象只是让记忆力和思维速度更快,对于逻辑分析和创新方面似乎没有太大的提升。
想想也是,天元世界也有一些脑子不太灵光的高阶修土,但他们也只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有问题,各个都是过目不忘、思维敏捷。
那么自己现在就要对自己的大脑进行类似宰秋双大脑的方向,进行主动的进化,让自已不光是记忆和思维速度上有所提升,也拥有更强的逻辑分析和创新能力。
陆远先是修炼阴魔炼气诀,仔细观察修炼时法力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确定了就是炼气之时法力在周身运转,从而刺激了大脑,让修炼者更加聪明。
然后就法力对大脑刺激的具体位置进行分析,对比普通研究员和宰秋双的大脑,想要找出大脑具体哪一个位置能提高逻辑分析和创新能力。
结果并没有什么发现,人体的大脑还是太神秘了,以陆远炼气的修为只能查看出一个大体的情况,再具体就无法确定了。
最后陆远想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先根据修炼之时,法力对大脑的刺激方式,对脑袋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刺激,反正只要动作温和一些,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最多每天都用玉简记录下大脑的状态,通过更多的数据对比,来看方案具体的可行性。
这一研究就是大半个月,除了正常的修炼之外,陆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后天学者症候群了。
大脑经过半个多月的刺激,拿出之前玉简里的信息进行仔细对比,还真发生了那么一丝的变化,大脑的整体活跃度确实提高了那么一点。
基本可以确定这个方法是有效果的,就是见效太慢了,想要大脑的逻辑分析和创新这两样最主要的能力得到提升,花费的时间要以年来计算。
估计是一两年才会感觉出来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但这确实是一个对的方向,修仙者的寿元悠长,有足够的时间打下基础,脑子好用,修仙自然也会变得更轻松,尤其是在阵法方面,思维能力太重要。
现在陆远的方法还是过于简单粗暴,如果能将来对法力的运用进行优化,那么这就是一门新的功法,一门让变聪明的功法。
崇明功。
陆远借用聪明二字的谐音,提前将这功法命名为崇明功。
崇明功虽然有了雏形,研究所那边后天学者症候群的研究也不会停,只有继续研究,找出每一个患病者的特点,这样对于崇明功的完善会起到很大作用。
至于宰秋双,陆远在为其用法力压制了一次大脑的超常活跃之后,对陆远已经完全信服了,相信陆远一定能为其在不失去超强洞察力的前提下找回恐惧情绪。
修仙的手段在蓝星上虽然也无法查明一些病症的原因,但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或许这也是天元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研究所的人员招聘工作很顺利,万福集团财大气粗,尤其是在董事长的病情方面,更是舍得花钱。
“李博士,今后研究所的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我这个所长也就是挂个名,真正搞研究还是你们这些人。”陆远和李博土握了握手,表示欢迎他添加研究所。
“陆总太谦虚了,没有你的支持,哪里来的研究所,国内现在就是缺少这种罕见病的研究所。”李博文没有叫陆所长而是叫了陆总,倒不是瞧不上陆远这个本科生,而是看出来陆远不喜欢所长这个称呼,不然对方一定会称呼自己为所长,而不是现在的博士。
李博文虽然只有三十出头的年纪,但在国内医学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小有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