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依次缴纳完供奉,如往日般清点完毕之后,张师兄清点完毕帐目,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再次吸引过来。
“诸位弟子,”张师兄的声音略微提高:“今日,内门选拔的报名便可正式开始了!”
他目光环视一圈,看到不少弟子眼中都燃起了渴望的光芒。
“届时,众人将在灵植堂划分出来的专属局域,进行竞争。最终,将有两个名额,胜者可进入内门,成为仙峰弟子!”
话音刚落,便有不少弟子蜂拥而上,踊跃报名。
这些人显然是早早做足了准备,去搏一搏这个千载难逢的进入内门的机会。
虽说希望缈茫。
但修仙之路,又岂能不争?
错过这次机会,不知又要等上多久。
江原也在其列。
他排在队伍中,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在报名过程中,他有注意到,李建飞和楼棋并未参与报名。
看来他们要么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把握,要么是有其他考量。
江原心中思忖,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倒是不分优劣。
谁又能说清,这内门考核究竟是机缘还是陷阱呢?
说不定就有人为了考核之事,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不说,最后还没能成功入选,这样一来,岂不就亏大了。
报名完成之后,张师兄示意众人安静,再次宣布道:“报名截止后,请诸位等待通知。在下一茬灵米开始种植之前,大概就是近几日,考核就会正式开始。
届时,众人将前往灵植堂划分出来的专门场地,进行竞争。
至于你们自己的灵田,在考核期间也需照例照看,不得荒废。”
言罢,张师兄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众人纷纷表示知晓,随后四散而退。
从灵植堂走出以后,吴尚品当即找上江原。
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中却闪铄着对考核的期待。
“江师兄,恭喜突破练气三层!”
吴尚品先是拱手道贺,语气中带着敬佩。
对方展现出种植造诣之后,短短时间内就已修为突破,他又怎能不羡慕。
江原回礼:“吴师兄客气了。”
这段时间里,二人确立合作关系后,多有交流。
关于碧玉莲的培育,也算是各有心得。
江原用玉灵液培育之法,由于初期操作失误,三株中死了一株。
而吴尚品那边,采取的则是面板提示中第一种相对繁琐的方法,虽然经过了江原的改良,但如今五株碧玉莲也死了两株。
吴尚品叹了口气:“江师兄,我这批碧玉莲,死了两株,剩下的长势也有些堪忧。
反观你那玉灵液之法,虽然也折损了一株,但剩下的两株看着似乎更有活力。”
他思来想去,觉得玉灵液培育之法似乎更加可行。
江原同样点头道:“总体来说,玉灵液培育之法的确成本更低,或许可以采取”
但又一番交流,又结合面板的详细分析,问了一些培育细节之后,却让江原改变了这个想法。
他发现,吴尚品所采取的方法,虽然经过他的改良,但在具体的施法强度和灵力渗透手法上,依旧出了偏差。
而这些偏差,则是完全可以通过更精细的操作来规避的。
并且,江原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点:小规模种植时,玉灵液的成本确实更低,因为它省去了复杂的灵力操作。
可若是大规模长期种植,反倒是吴尚品正在尝试的这种繁琐又费财的方法,在熟练之后,反而会更省钱。
毕竟,他当初三株碧玉莲就花了他四块灵石购买玉灵液,且往后还需要补充。
每次种植一茬,都需要重新付出玉灵液的成本,而非一劳永逸地改善了土地。
而吴尚品的方法,一旦掌握精髓,后续的成本主要是人力和极少量辅助材料。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玉灵液改造土壤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初期投入低,但长期或大规模种植时成本累积较高。
而吴尚品所用的浸泡和灵力辅佐法,初期投入高,操作复杂,但一旦掌握,长期来看成本更低廉,且对灵植的掌控力更强。
分析出这一点,对于如今的江原来说倒是不难。
至于是否要告知对方
合作之事,以互相交流为主,按理说江原已经将玉灵液之法告知,也不算误了对方。
而若是全盘托出,则或许会多个实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
全盘告知,还是有所保留?
江原倒是没有考虑太久。
“毕竟,吴师兄算是给我做了一个试验。”
“并且”
“我有足够的自信,至少在具体操作手法上胜过对方,不必担忧竞争之事。”
第二点,算是江原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
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他还是不介意与他人互利互惠的。
告知其方法,也不影响成败,又何必藏私。
他将两种方法的具体优劣,以及各自适用场景,毫无保留地告知吴尚品。
“至于考核时使用哪一种方法,那就需要看具体的考核内容和种植规模要求了。”江原最后总结道,“毕竟还不清楚具体要我们种植多少株,以及对成活率有什么硬性要求。”
况且,考核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种植造诣强的弟子,随机应变能力绝对也在考量之中。
因此,具体哪种方法在考核中更好用,还未有个定数。
又吩咐了一些细节之后,二人分别。
“此次交流倒是也有好处,算是给我排除了一些错误操作。”
“方法很重要,但执行时的细节同样如此”
“灵植娇贵,万万马虎不得!”
回山的路上,江原暗自思量着。
如今修为突破,又总结出两个可执行的方案,算是让他心安不少。
当然,也不能确保就能通过这次考核。
毕竟,鬼知道和他们竞争的都是些什么人,那些修为更深,种植经验更足的修士,才是接下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至于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做足准备,确保考核时遇到问题好歹有个预案。
至于能否通过
尽力而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