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林舟的“文化出海”升国际软实力
省委大楼的顶层办公室,夜色已浓。
林舟没有开主灯,只留了一盏落地灯,昏黄的光线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桌面上,三份截然不同的信息,构成了一幅奇异的拼图。
第一份,是苏晓发来的加密文件。附件里,一张烫金的“兰亭会”会员卡照片,静静地躺在冰冷的证物袋里。照片的背景,是“新潮创艺”ceo那间充满所谓“国潮”元素的办公室。
第二份,是马叔从巴黎发来的简短信息,只有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杜布瓦先生问,怡和堂的传人,是否愿意见他。”
第三份,是李瑞连夜赶出来的“文化ip孵化器”草案。洋洋洒洒几十页,充满了技术名词和商业模型,字里行间都是资本的野心和对未来的狂热想象。
矛,桥,盾。
林舟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划过,将这三点一线连接起来。原本,他以为“兰亭会”只是一群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文化遗老,是横亘在创新之路上的一堵高墙。但苏晓的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这堵墙的伪装,露出了里面肮脏的砖石——他们不仅是“守门人”,还是“监守自盗”的贼。
他们一边站在道德高地上,痛斥任何对传统的“商业化”改编,将真正的创新者拒之门外;另一边,却通过自己的会员,将窃取来的民间智慧包装成“新潮”产品,大肆敛财。他们垄断了话语权,又试图垄断利益。
这盘棋的复杂度,超出了最初的预想。
林舟拿起电话,逐一拨给了他的三位核心搭档。
“半小时后,我办公室。”
半小时后,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李瑞第一个冲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未消的怒气,一屁股陷进沙发里,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
“老大,这事没完!我非得把那帮孙子告到裤衩都不剩!”
紧接着,苏晓走了进来。她依旧是一身干练的黑色风衣,将一份薄薄的文件夹放在林舟桌上,动作精准,没有一丝多余。
“初步审讯结果。‘新潮创艺’的ceo交代,他这张‘兰亭会’的会员卡,是三年前通过一位省书协的名誉副主席办的。作为交换,他公司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五,会以‘文化发展赞助金’的名义,打入一个由该副主席实际控制的基金会账户。”
苏晓的语调平淡无波,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其中的信息量,却让沙发上的李瑞瞬间弹了起来。
“我靠!这他妈是黑社会啊!收保护费都收到文化圈里来了!”
林舟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他们,屏幕上是马叔略带风霜的脸。他那边正是巴黎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身后洒下一片暖意。
“老大,苏书记,李总。”马叔笑着打了声招呼,背景里能看到他那间小小的公寓,墙上挂着一幅刚买的塞纳河风景画。
“马叔,巴黎的‘可颂’味道如何?”林舟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
“不如家里的油条好吃。”马叔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不过,这边的洋人,有时候比咱们自己人,更识货。”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汇报,只是将那天在杜布瓦办公室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讲了那沓粗糙的木版年画,讲了杜布瓦从轻蔑到震惊再到敬畏的眼神变化,最后,他讲了杜布瓦颤抖着声音问出的那个关于“怡和堂”的问题。
“那位杜布瓦先生说,他一辈子都在研究艺术,但他见过的所有艺术品,都是‘死的’,是挂在墙上、锁在柜子里的。而我带去的那张门神,是‘活的’,因为它背后有奶奶的浆糊,有孩子的盼头,有中国人对‘过年’这两个字所有的情感。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李瑞脸上的愤怒不见了,他怔怔地看着屏幕上那个貌不惊人的老人,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总是笑呵呵的马叔。他原本以为马叔只是去搞搞关系,却没想到,他直接给这盘棋,找到了一个世界级的裁判。
苏晓的眼神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她一直认为,力量来自于规则和秩序。但马叔的故事让她明白,有时候,最柔软的东西,反而拥有最强大的力量。
林舟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中央,目光依次扫过他的三位伙伴。
“李瑞,”他看向沙发上的年轻人,“你之前问我,怎么把傩戏卖到好莱坞。你的想法是打造一根锋利的‘矛’,去刺穿市场的壁垒。这个想法很好,但还不够。”
他又看向苏晓:“苏书记,你用雷霆手段,为我们打造了一面坚不可摧的‘盾’,保护了创作者的心血。这是我们能够安心走出去的根本。但光有盾,我们只能自保,无法进攻。”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马叔身上:“马叔,你用最质朴的方式,为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你让世界顶级的大师,看到了我们真正的宝贝是什么。”
林-舟顿了顿,声音变得沉稳而有力。
“现在,我要把这三样东西,整合到一起。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文化出海’战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内核重塑。这就是李瑞你的‘ip孵化器’要做的事。但我们请的不是外国厨子,而是像马叔说的,要找懂中餐又拿了米其林三星的‘中国厨子’。我们要把《山海经》做成史诗电影,把‘傩戏’的面具做成超级英雄,但内核,必须是马叔带去巴黎的那张年画背后的情感和记忆。我们要用世界通行的语言,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是我们的‘矛’,是进攻。”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外部引流。这就是马叔你正在做的事。我们要把杜布瓦这样的人请进来,不是让他们来指手画脚,而是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翻译官’和‘放大器’。我们要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在世界顶级的舞台上接受检验和打磨。一座桥,必须是双向通行的。这是我们的‘桥’,是交流。”
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内生保障。这就是苏书记你正在做的事。我们要用最严厉的法律,最完善的机制,把‘新潮创艺’这样的盗贼,以及他们背后的‘兰亭会’,彻底清扫干净。我们要让每一个剪纸的陈大娘,每一个刻木版画的老人,都能挺直腰杆,靠自己的手艺,活得有尊严,有收益。这是我们的‘盾’,是根基。”
矛、桥、盾。
进攻、交流、根基。
林舟的这番话,如同一道强光,将三人各自为战的努力,瞬间照亮并融合成了一幅宏大的战略蓝图。
李瑞的呼吸变得急促,他终于明白,林舟要的,远不止是打造几个爆款ip,他要的是建立一套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工业体系。
苏晓的眼神里,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她看到了纪律与法律,在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这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一场关乎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布局。
“老大,我明白了!”李瑞一拍大腿,“我们不能跟‘兰亭会’那帮老贼在同一个泥潭里打滚。他们守着旧规矩,我们就创造新规矩!他们霸着老赛道,我们就开辟新赛道!等我们的飞船都上天了,谁还管他们那几辆破马车!”
“说得对。”林舟微微点头,“我们不攻击‘兰亭会’,我们要让它变得无足轻重。当一个地方,人人都能靠创新和才华吃饭时,那种靠圈子和资历论英雄的组织,自然就会被时代淘汰。”
他看向苏晓:“所以,苏书记,‘清源’行动,打的不仅是盗版,更是要打掉‘兰亭会’赖以生存的黑色土壤。”
苏晓会意:“我明白。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林舟最后望向马叔:“马叔,杜布瓦先生那边,请您务必促成。他将是我们‘文化出海’战略打响的第一炮,也是我们送给‘兰亭会’的第一份‘见面礼’。”
马叔在屏幕那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战略已定,分工明确。办公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愤怒和凝重,变得激昂而清晰。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林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他的秘书探进头来,神情有些微妙。
“主任,省委办公厅刚来的电话。”
秘书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措辞。
“赵书记的秘书亲自打来的,说赵书记明天上午想听您汇报一下……关于推动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