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86章 马叔的“海外推广”,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第286章 马叔的“海外推广”,搭建国际交流平台(1 / 1)

第286章:马叔的“海外推广”际交流平台

党校后湖的晚风,将林舟身上最后一点会场的暖气吹散。他与李瑞的通话结束,湖面重归寂静,只有远处行政楼的灯光在水面碎成一片摇晃的冷金。

一个“兰亭会”,如同一个幽灵,盘踞在江北文化的天空,吸食着创新的养分。李瑞的“矛”,锋利而直接,足以刺穿利益的表皮,但要挖出病根,还需要一把更温和、更具渗透力的手术刀。

林舟拨通了马叔的电话。

电话那头有些嘈杂,隐约能听到陈老太太在推辞着什么,还有邻居热情挽留的声音。马叔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声音里还带着笑意:“老大,都安顿好了。老太太非要留我吃饭,我这正想办法脱身呢。”

“马叔,辛苦了。”林舟说,“陈老师的事情,只是一个缩影。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马叔那边的笑声收敛了,他知道,林舟用这种语气说话,意味着事情不简单。“老大,你说。”

“我们江北有很多宝贝,陶瓷、字画、古戏,可这些宝贝,好像都得了‘社交恐惧症’,走不出家门,也不爱跟外人说话。就算偶尔被拉出去见客,也是语言不通,话不投机,最后尴尬收场。”林舟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

马叔立刻就懂了。他想起了在国外时,看到那些唐人街商店里卖的所谓“中国风”纪念品,粗制滥造,色彩艳俗,外国人觉得那就是中国,而他自己看了却直摇头。

“老大,你的意思是,咱们的好东西,没找到能让老外听懂的‘嗑’?”

“就是这个理。”林舟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轻松,跟马叔说话,他总能卸下那些复杂的术语,“现在,有人把着门,不让咱们的人出去学怎么‘唠嗑’,也不让会‘唠嗑’的客人进来教。他们自己围成一圈,在院子里自说自话,还觉得挺美。”

“墙头草,随风倒。院子里的草,看不见外面的风,自然就长不高了。”马叔用了一句乡下谚语,话说得土,道理却极明白。

“所以,我想请您出趟远门。”林舟说,“李瑞负责在家里‘拆墙’,您得负责到外面去‘请客’。不用找那些官面上的人,也别理那些只认钱的商人。您就凭自己的感觉,去找几个真正懂行、眼睛里不揉沙子、能从一块泥巴里看出个春秋来的外国专家。”

“我得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宝贝到底有多好。也得让他们来教教咱们的年轻人,这‘嗑’到底该怎么唠,才能让全世界都爱听。”

马叔沉默了片刻,然后笑了,笑声很爽朗:“明白了。这活儿我拿手。说白了,就是让我去交几个能说知心话的外国朋友。放心吧,老大,这地球上,只要是人待的地方,交朋友的道理都一样。”

挂了电话,马叔婉拒了陈老太太和邻居们的盛情。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机场。他的行李很简单,一个半旧的帆布包,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还有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扁木盒子,那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陈年普洱茶饼。

三天后,巴黎,左岸。

马叔没有住在星级酒店,而是在圣日耳曼德佩区一个不起眼的街角,租了一间带小厨房的短租公寓。窗外就是鳞次栉比的画廊和旧书店,空气里飘着咖啡和牛角面包的香气。

他没急着去联系任何人,而是像个本地人一样,每天早起去市场买菜,下午在街边的咖啡馆坐着,看人来人往。他看着那些打扮前卫的艺术家,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画廊经理,也看着那些在卢浮宫门口排着长队的游客。

他在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

一个星期后,他提着那个木盒子,敲响了一家名为“东方回声”的小画廊的门。

画廊老板姓王,六十出头,头发花白,是个早年间来巴黎闯荡的老炮。他跟马叔是旧识,当年他刚到巴黎,穷困潦倒,差点被房东赶到街上,是当时正在欧洲考察农业项目的马叔,用自己一个月的津贴帮他垫了房租。

老王见到马叔,又惊又喜,把他拉进画廊里间,亲自泡上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老马,你这神出鬼没的,怎么跑巴黎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看上我这哪幅画了?说一声,随便拿!”

马叔笑着摆摆手,将自己带来的普洱茶饼放到桌上。“我哪懂你这些鬼画符。就是路过,来看看老朋友。”

两人叙着旧,从当年的窘迫聊到如今的安逸。老王感慨万千,说没有马叔当年的援手,就没有他今天的一切。

马叔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叹了口气:“老王,朋友之间不说这个。不过今天来,我还真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他把林舟的设想,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了老王听。他没说“文化战略”,也没提“产业瓶颈”,他只说了红山县的剪纸姑娘,说了那个差点被当成精神病抓走的老科学家,说了一个叫林舟的年轻人,想让家乡的宝贝,能堂堂正正地走出去,让外面的孩子也能知道,除了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国还有更多好玩的东西。

老王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取而代de是凝重。他抽着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老马,你说的这个林书记,是个人物。”老王掐灭了烟头,“但你把这事想得太简单了。巴黎是什么地方?全世界的好东西都往这儿送。每年有多少打着‘文化交流’旗号的官方代表团来?送来的东西,千篇一律,不是丝绸就是瓷器,配的说明册子,英文翻译得狗屁不通。这边的人,早就看腻了,也看烦了。”

“他们觉得,中国文化,就是一个被掏空了的符号,一个可以被印在t恤和马克杯上的廉价商标。你想让他们重新产生兴趣,比让石头开花还难。”

“石头开不开花,得看浇什么水。”马叔说,“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我就想找个真正的大行家,不带任何偏见,让他看看我们的东西,是好是坏,让他说了算。”

老王沉吟了许久,似乎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最后,他一拍大腿:“行!你老马开口,我豁出这张老脸也得帮你。别人我不敢说,但有个人,你要是能说动他,整个欧洲的艺术圈都得竖起耳朵听。”

“谁?”

“有办法见到他吗?”马叔问。

老王苦笑一声:“我跟他有过几面之缘,可以说得上话,帮你约个时间没问题。但他只会给你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你打动不了他,就再也没机会了。而且,你准备拿什么去见他?那些省里送来的宣传册,你最好连门都别带进去,不然他会当着你的面扔进碎纸机。”

马叔笑了。他拍了拍自己带来的帆布包,那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文件或画册。

“我就带两只手去。”

三天后,在老王的引荐下,马叔走进了杜布瓦位于玛黑区一座老建筑顶层的办公室。

办公室大得惊人,却空旷得像个仓库。四壁纯白,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几件看似随手摆放的雕塑和一张巨大的办公桌。杜布瓦,一个年近七十、身形清瘦的法国男人,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正低头审视着一张古画。他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走进来的马叔。

老王紧张地给马叔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开始。

马叔没有说话,他走到办公桌前,从帆布包里,拿出了一个用粗布包裹的东西,轻轻放在了桌上。

杜布瓦的目光,终于从古画上抬起,带着一丝不耐和审视,落在了那个粗布包上。

马叔不紧不慢地解开布包,露出的,不是什么精美的瓷器或丝绸,而是一沓颜色泛黄、边缘破损的纸。纸上印着粗犷的线条和斑驳的色块,画的是门神、灶王、胖娃娃抱鲤鱼。

是江北一个偏远村落里,濒临失传的木版年画。粗糙,廉价,带着泥土的气息。

老王的心沉到了谷底,他觉得马叔疯了,拿这种在中国都快没人要的地摊货,来见杜布瓦?

杜布瓦的眉头皱了起来,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轻蔑。“这就是你说的,来自东方的惊喜?”他的声音像冰一样冷。

马叔仿佛没听出他话里的嘲讽。他拿起其中一张画着秦琼和尉迟恭的门神年画,对着光,缓缓说道:“我小时候,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我奶奶就会让我和我哥,把大门擦干净。然后,她会用自己熬的浆糊,把新请来的门神贴上。她说,这俩大胡子将军,能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让我们安安稳稳过个好年。”

“那时候穷,一张年画,就是我们对新年所有盼头。现在,村里会刻这版子、印这画的,只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了。他的手抖得厉害,刻出来的线条,也不如以前利索了。他说,等他走了,这门神,可能就再也回不了村了。”

马叔没有介绍这门画的历史,也没有分析它的艺术价值。他只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记忆、关于传承、关于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的故事。

杜-布瓦脸上的轻蔑,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他死死地盯着马叔手里的那张年画,眼神像鹰一样锐利。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突然,杜布瓦伸出手,他的手指有些颤抖,从马叔手里接过了那张年画。他没有看画,而是直接翻到了背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凑到纸上,仔细地端详着。

几秒钟后,他抬起头,湛蓝色的眼睛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指着年画背面右下角一个几乎无法辨认的、模糊的方形印记,声音干涩而急促地问:“这个‘怡和堂’的印章……他们不是在七十年前的那场大火里,连同所有版子,都烧成灰了吗?你这张画,是从哪儿来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巅峰神豪传 谋我家产,别怪我不讲武德 霸婿崛起 人在高三,离婚逆袭系统早到二十年 书中缘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重生之退伍从政 重生六零:恶毒老太,谁也不爱! 刘家那些事 华娱:我和天仙互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