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恭亲王质疑文德帝的死因
百官们鱼贯而入,瞬间挤满了寝宫,目光落在龙床上的文德帝身上,神色各异,有真悲痛的,有装哭的,更多的人眼底藏着怀疑,却不敢表露半分。
就在这时,一道怒喝突然响起,打破了殿内的悲戚氛围:“不可能!皇兄身体虽有操劳,却绝不可能平白无故猝死!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恭亲王从人群中站出来,他是文德帝的亲弟弟,向来性情耿直,此刻脸色涨红,眼中满是怒火,径直走到那名院判面前,一把提溜起他的袖子,语气急切又愤怒:“你说!皇兄到底是怎么死的?”
院判早已被皇后收买,此刻被恭亲王抓着,吓得浑身发抖,声音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地回道:“恭……恭亲王殿下,陛下……陛下近来操劳北境战事,心力憔悴,又因太子殿下之事一时激火攻心,才……才猝然离世,臣……臣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分隐瞒啊!”
“放屁!”恭亲王猛地甩开他的袖子,院判踉跄着后退几步,险些摔倒,“皇兄向来心性沉稳,就算为太子之事生气,也绝不会激火攻心到猝死!你分明是在撒谎!”
他目光扫过殿内,突然拔高声音,厉声大喊:“李德全呢?李德全在哪?他不是一直守在皇兄身边伺候吗?皇兄出事的时候,他就在御书房!让他出来!给本王说清楚,皇兄喝的最后一杯茶,到底是什么茶!”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原本还在装哭的官员,纷纷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与了然,是啊,李德全是陛下最贴身的总管,此刻却不见踪影,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
百官们交头接耳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目光纷纷落在皇后身上,带着几分探究与质疑。
皇后的脸色?微微一沉,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却很快掩饰过去,强作镇定地说道:“恭亲王,此刻陛下刚驾崩,正是悲痛之时,李德全许是太过伤心,躲起来平复情绪了,何必在此刻揪着一个内侍不放?当务之急,是商议陛下的后事。”
“商议后事”恭亲王冷笑一声,目光死死盯着皇后,“连皇兄的死因都查不清楚,谈何商议后事?”
“启禀皇后娘娘、不好了!”一道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殿外传来,一名内侍连滚带爬地冲进寝宫,脸色惨白如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李……李总管他……在自己的偏房里自缢了!尸体刚被发现,已经……已经没气了!”
“什么?!”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寝宫内,原本还在低声议论的百官,瞬间鸦雀无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陛下突然暴毙,贴身伺候的总管太监转头就自缢,这哪里是巧合?分明是有人在掩盖真相。
恭亲王的瞳孔骤缩,猛地看向皇后,眼中的怀疑几乎要溢出来:“好啊!好!皇兄刚死,李德全就跟着自缢,这分明是畏罪自杀!皇后娘娘,你敢说这其中没有猫腻?”
皇后的心脏也猛地一沉,她没让李德全死,李德全却自杀,心里暗骂道:“混账东西!无用的奴才!他若是不死,站出来说清楚,反倒能解了众人的疑问,如今自缢,倒是让人平白多了闲话!”
她悄悄抬眼,对着站在百官前列的礼部尚书使了个眼色。
礼部尚书心领神会,立刻从地上站起身,对着恭亲王躬身一礼,语气看似恳切,实则带着几分逼宫的意味:“恭亲王殿下,臣明白您此刻悲痛,也懂您想查清楚陛下死因的心思,陛下的死,绝非小事,日后定要细细追查,给陛下、给百官、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话锋一转,他话里的分量瞬间变重,目光扫过满殿百官,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可眼下,更要以大局为重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金军还在西境虎视眈眈,云州尚未收复,燕州战事刚有起色,若是因为陛下驾崩、储君未定,导致朝局动荡,前线军心涣散,金军趁机反扑,那我大乾的江山,可就危险了!”
“是啊!礼部尚书所言极是!”
“臣等附议!”
话音刚落,几名太?子党的核心官员,户部侍郎、兵部侍郎,还有京郊卫所的统领,立刻跟着站起身,齐齐躬身附和,“陛下驾崩,朝局不稳,当务之急是选出主事之人,稳定人心!太子殿下是陛下嫡子,早年被立为储君,名正言顺,理应立刻在陛下灵前继位,主持陛下后事,统筹北境战事!”
“臣等附议!请皇后娘娘下旨,拥太子殿下灵前继位!”
越来越多的太?子党官员跟着开口,声音此起彼伏。
那些中立派官员看着殿外虎视眈眈的禁军侍卫,又想起皇后掌控皇宫、封锁城门的举动,就算心中存疑,也不敢贸然开口,此刻反对,无异于跟皇后、太子为敌,说不定下一个“自缢”的,就是自己。
“此言差矣!”恭亲王猛地拔高声音,打断了太?子党官员的附和,目光扫过满殿人,语气里满是不屑与愤怒,“太子急功冒进丢燕州,心胸狭隘妒贤能,连老九大败金军的捷报都敢质疑,这样的人,如何配做大乾的君主?大乾江山若是交在他手里,迟早要被败光!”
他话锋一转,眼中多了几分笃定,高声说道:“我提议,即刻派人前往燕州,召九王爷陈平安率军回朝!老九能破金军、收燕州,有勇有谋,心怀家国,这江山交给他,才对得起皇兄,对得起天下百姓!”
这话一出,寝宫内瞬间安静了片刻,随即有三两名官员站了出来,皆是平日里认同陈平安、不满太子作为的,其中便有户部尚书,几人躬身道:“恭亲王殿下所言有理!九王爷功勋卓著,民心所向,由他继位,方能稳定朝局、安抚前线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