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亿,相当于东大gdp的三分之二。
若是放在现实世界,就相当于东大拿出了百万亿的发展计划。
这何止是疯狂。
也幸好这些钱不需要一次性拿出来,而是长达十数年的投入。
同时也因为东大的科技大爆发,贸易顺差一年比一年高,否则东大还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用于发展。
就比如说去年,贸易顺差就达到了八百亿美元。
虽然知道东大缺钱,但面对超级计算机和duv光刻机的诱惑,哪怕自家市场会被东大占领,他们也只能先忍了。
因为他们太需要超级计算机和duv光刻机了。
由于东大的刻意封锁,在这方面,他们至少落后了五十年。
再不追赶,以后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于是各国纷纷同意,各种订单如雪花般飘来。
……
无数资金砸下,东大经济原地起飞。
各种工厂拔起而起,无数科研成果纷纷从研究所诞生,然后快速转化为产品。
很多研究所、大学都创建了自己的附属企业。
这也是上级全力支持的。
研究所和大学不能全靠财政拨款,更需要竞争,繁荣经济。
作为重中之重,良湘对撞机更是得到了倾国之力的支持,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大型强子对撞机就完成了建造。
完成验收的当天,杨学斌拿出手机给李老打了个电话。
这是第一代中华手机,也是第一代智能机。
当初刚面世的时候,不仅将李老等人惊得目定口呆,推向市场后,更是让人们都沸腾了,他们实在无法想象这竟然是手提电话。
拿在手中,完全就是台笔记本计算机,而且还是能够无线联网的那种。
、s收到消息后,更是集体自闭了。
实际上,他们并非没有造出手提电话,但一个个都是大块头,有好几斤重,拿久了都会手酸,哪里像东大的智能机,简直就是件艺术品。
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于是s各国纷纷上门,请求引进全套技术。
东大为了赚钱,也很好说话,答应可以出售全套技术。
但这价格可不低。
像老美,想要全套引进需要两百亿美元。
虽然是天价,但老美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咬牙答应了,因为东大的4g通信实在是太先进了,他们的1g也才刚刚商用而已。
相差三代,如果不引进技术,今后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拿不出两百亿美元也没问题,东大可以只出售相关设备,亦或者帮忙创建4g网络也没问题,主打一个服务到位。
综合算下来,光是4g技术出口,就为东大带来了近千亿美元的收入。
这还没算后续的智能机出口。
今年的贸易顺差将会原地爆炸,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
……
“您好,李老。”
“小杨啊,你打电话过来,是良湘对撞机完成验收了吧?”
“是啊,我想请您过来视察。”
“好。我明天上午七点到,另外还会有其他部门的人。”
“好的,我会做好接待工作。”
……
1980年8月15
良湘对撞机基地,杨学斌领着李老等人参观了主控室,并为他们讲解了对撞机的运行模式,以及对发展科学的意义。
李老等人倒没啥感觉,但跟来参观的物理方面的专家却是惊呼连连。
他们也没想到仅仅是六年的时间,杨学斌就建成了这座史诗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四十公里的长度,这简直就是奇迹!”
“好先进的传感设备,有了这个对撞机,这里将成为全球物理学界的圣地。”
“总感觉象是在做梦一样,前些年还在住牛棚,以后却能使用这么先进的对撞机研究粒子物理,真是人生无常啊。”
……
众物理专家纷纷惊叹。
他们都是研究理论物理的,来到这里后就都不想走了。
有这神器在,将来各种成果还不纷纷涌现,他们也有机会闻名全世界,甚至是在物理课本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们可是知道,上级对对撞机实验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的。
吃过午饭后,参观团就离开了。
唯有李老留了下来。
总工办公室。
李老说道:“小杨啊,对撞机也完成了,应该不需要你守在这里了吧?”
杨学斌点头道:“恩,不用。这些年我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副总工程师李剑锋完全可以接替我,按部就班的验证标准模型就可以了。”
“那就好!”
李老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未来工程算是完成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未来工程其实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撞机、材料、高精度数控机床、4g通信,这都是杨学斌亲自负责的,另一部分就是工业体系升级。
工业体系升级之事,其实并不需要杨学斌时时刻刻的盯着。
有他编写的发工业规划,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
正因为如此,李老才会问杨学斌有什么打算,希望杨学斌能够继续在某方面做出突破。
杨学斌问道:“您有什么打算?”
李老笑着说道:“当然是航天项目,你当初不是说,基础科学研究决定了我们的科技上限,而航天科技则是武装我们自己的手段嘛。”
杨学斌想了想,摇了摇头道:“李老,有钱老在,航天项目其实并不需要我。”
得益于计算机、新材料、高精度数控机床等的发展,东大的航天也是突飞猛进,不仅完成了载人航天项目,上个月还发射了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为登月做准备。
另外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预警机等,都已经快要赶上、s两国的水平了。
李老皱了皱眉,问到:“那你的打算呢?”
杨学斌说道:“可控核聚变!”
李老惊呼:“可控核聚变,是不是太冒进了?而且我们的光伏发电已经非常成熟了,电力充沛,甚至还能输送给南亚各国。”
杨学斌摇头道:“也不算太冒进,可控核聚变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常温超导体。这次建造对撞机,超导材料组出现了个天才贾维彬。
他对超导体的研究有极高的天赋和悟性,我也是在他的协助下,才能实现零下七十度的高温超导体。
接下来我与他合作,应该能够研究出常温超导体。”
杨学斌的优点是庞大的知识积累和天赋‘天道酬勤’,这意味着他的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虽然最终都能成功,但无法加快进度。
但灵光一闪就不一样了。
这种灵光一闪,可以跨越式地进步,节省中间大量的时间。
贾维彬就是这样的天才,拥有极其敏感的洞察力,能够帮杨学斌减少大量的科研时间。